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小結2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小結2

1、TCP為什麼需要3次握手,4次斷開?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已失效的連線請求報文段突然又傳送到了服務端,因而產生錯誤”。 client發出的第一個連線請求報文段並沒有丟失,而是在某個網路結點長時間的滯留了,以致延誤到連線釋放以後的某個時間才到達server。本來這是一個早已失效的報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連線請求報文段後,就誤認為是client再次發出的一個新的連線請求。於是就向client發出確認報文段,同意建立連線。假設不採用“三次握手”,那麼只要server發出確認,新的連線就建立了。由於現在client並沒有發出建立連線的請求,因此不會理睬server的確認,也不會向server傳送資料。但server卻以為新的運輸連線已經建立,並一直等待client發來資料。這樣,server的很多資源就白白浪費掉了。採用“三次握手”的辦法可以防止上述現象發生。例如剛才那種情況,client不會向server的確認發出確認。server由於收不到確認,就知道client並沒有要求建立連線。”。主要目的防止server端一直等待,浪費資源。

  • 為什麼4次斷開?

因為TCP有個半關閉狀態,假設A.B要釋放連線,那麼A傳送一個釋放連線報文給B,B收到後傳送確認,這個時候A不發資料,但是B如果發資料A還是要接受,這叫半關閉。然後B還要發給A連線釋放報文,然後A發確認,所以是4次。

  • 在tcp連線握手時為何ACK是和SYN一起傳送,這裡ACK卻沒有和FIN一起傳送呢?

原因是tcp是全雙工模式,接收到FIN時意味將沒有資料再發來,但是還是可以繼續傳送資料。

2、TCP和UDP有什麼區別?

TCP是傳輸控制協議,提供的是面向連線、可靠的位元組流服務。通訊雙方彼此交換資料前,必須先通過三次握手協議建立連線,之後才能傳輸資料。TCP提供超時重傳,丟棄重複資料,檢驗資料,流量控制等功能

,保證資料能從一端傳到另一端。UDP是使用者資料報協議,是一個簡單的面向無連線的協議。UDP不提供可靠的服務。在資料傳輸前不用建立連線故而傳輸速度很快。UDP主要使用者流媒體傳輸,IP電話等對資料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場合。

3、交換機與路由器有什麼區別?

①工作所處的OSI層次不一樣,交換機工作在OSI第二層資料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OSI第三層網路層

②定址方式不同:交換機根據MAC地址定址,路由器根據IP地址定址

③轉發速不同:交換機的轉發速度快,路由器轉發速度相對較慢。

4、TCP/IP的流量控制?

利用滑動視窗實現流量控制,如果傳送方把資料傳送得過快,接收方可能會來不及接收,這就會造成資料的丟失。所謂流量控制就是讓傳送方的傳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讓接收方來得及接收。

TCP為每一個連線設有一個持續計時器(persistence timer)。只要TCP連線的一方收到對方的零視窗通知,就啟動持續計時器。若持續計時器設定的時間到期,就傳送一個零視窗控測報文段(攜1位元組的資料),那麼收到這個報文段的一方就重新設定持續計時器。

5、TCP擁塞控制?

擁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是TCP協議的一項重要功能
TCP的擁塞控制機制是從端到端的角度,推測網路是否發生擁塞,如果推斷網路發生擁塞,則立即將資料傳送速率降下來,以便緩解網路擁塞。

防止過多的資料注入到網路中,這樣可以使網路中的路由器或鏈路不致過載。擁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個前提:網路能夠承受現有的網路負荷。擁塞控制是一個全域性性的過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機、路由器,以及與降低網路傳輸效能有關的所有因素。

  • 擁塞控制代價:

需要獲得網路內部流量分佈的資訊。在實施擁塞控制之前,還需要在結點之間交換資訊和各種命令,以便選擇控制的策略和實施控制。這樣就產生了額外的開銷。擁塞控制還需要將一些資源分配給各個使用者單獨使用,使得網路資源不能更好地實現共享。

  • 幾種擁塞控制方法:

慢開始(slow-start )、擁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快重傳( fastretransmit )和快恢復( fastrecovery )。

  • 慢開始和擁塞避免

傳送方維持一個擁塞視窗cwnd ( congestion window)的狀態變數。
擁塞視窗的大小取決於網路的擁塞程度,並且動態地在變化。傳送方讓自己的傳送視窗等於擁塞視窗。

傳送方控制擁塞視窗的原則是:只要網路沒有出現擁塞,擁塞視窗就再增大一些,以便把更多的分組傳送出去。但只要網路出現擁塞,擁塞視窗就減小一些,以減少注入到網路中的分組數。
慢開始演算法:當主機開始傳送資料時,如果立即把大量資料位元組注入到網路,那麼就有可能引起網路擁塞,因為現在並不清楚網路的負荷情況。因此,較好的方法是先探測一下,即由小到大逐漸增大發送視窗,也就是說,由小到大逐漸增大擁塞視窗數值。通常在剛剛開始傳送報文段時,先把擁塞視窗 cwnd 設定為一個最大報文段MSS的數值。而在每收到一個對新的報文段的確認後,把擁塞視窗增加至多一個MSS的數值。用這樣的方法逐步增大發送方的擁塞視窗 cwnd ,可以使分組注入到網路的速率更加合理。

每經過一個傳輸輪次,擁塞視窗 cwnd 就加倍。一個傳輸輪次所經歷的時間其實就是往返時間RTT。不過“傳輸輪次”更加強調:把擁塞視窗cwnd所允許傳送的報文段都連續傳送出去,並收到了對已傳送的最後一個位元組的確認。
另,慢開始的“慢”並不是指cwnd的增長速率慢,而是指在TCP開始傳送報文段時先設定cwnd=1,使得傳送方在開始時只發送一個報文段(目的是試探一下網路的擁塞情況),然後再逐漸增大cwnd。
為了防止擁塞視窗cwnd增長過大引起網路擁塞,還需要設定一個慢開始門限ssthresh狀態變數(如何設定ssthresh)。

慢開始門限ssthresh的用法如下
當 cwnd < ssthresh 時,使用上述的慢開始演算法。
當 cwnd > ssthresh 時,停止使用慢開始演算法而改用擁塞避免演算法。
當 cwnd = ssthresh 時,既可使用慢開始演算法,也可使用擁塞控制避免演算法。

擁塞避免演算法:讓擁塞視窗cwnd緩慢地增大,即每經過一個往返時間RTT就把傳送方的擁塞視窗cwnd加1,而不是加倍。這樣擁塞視窗cwnd按線性規律緩慢增長,比慢開始演算法的擁塞視窗增長速率緩慢得多。
無論在慢開始階段還是在擁塞避免階段,只要傳送方判斷網路出現擁塞(其根據就是沒有收到確認),就要把慢開始門限ssthresh設定為出現擁塞時的傳送方視窗值的一半(但不能小於2)。然後把擁塞視窗cwnd重新設定為1,執行慢開始演算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減少主機發送到網路中的分組數,使得發生擁塞的路由器有足夠時間把佇列中積壓的分組處理完畢。過程圖如下:
這裡寫圖片描述

  • 快速重傳:

那就是收到3個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亂序到達包時就會立即傳送ACK,TCP利用3個相同的ACK來判定資料包的丟失,此時進行快速重傳,快速重傳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設定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設定為ssthresh的值(具體實現有些為ssthresh+3)

3.重新進入擁塞避免階段。

  • 快速恢復:

1.當收到3個重複ACK時,把ssthresh設定為cwnd的一半,把cwnd設定為ssthresh的值加3,然後重傳丟失的報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為收到3個重複的ACK,表明有3個“老”的資料包離開了網路。

2.再收到重複的ACK時,擁塞視窗增加1。

3.收到新的資料包的ACK時,把cwnd設定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為該ACK確認了新的資料,說明從重複ACK時的資料都已收到,該恢復過程已經結束,可以回到恢復之前的狀態了,也即再次進入擁塞避免狀態。

5、ARP是地址解析協議,簡單語言解釋一下工作原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意譯為媒體訪問控制,或稱為實體地址、硬體地址,用來定義網路裝置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負責IP地址,第二層資料鏈路層則負責 MAC地址。因此一個主機會有一個MAC地址,而每個網路位置會有一個專屬於它的IP地址。
MAC地址是網絡卡決定的,是固定的。

(1)首先,每個主機都會在自己的ARP緩衝區中建立一個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

(2)當源主機要傳送資料時,首先檢查ARP列表中是否有對應IP地址的目的主機的MAC地址,如果有,則直接傳送資料,如果沒有,就向本網段的所有主機發送ARP資料包,該資料包包括的內容有:源主機IP地址,源主機MAC地址,目的主機的IP地址。

(3)當本網路的所有主機收到該ARP資料包時,首先檢查資料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則忽略該資料包,如果是,則首先從資料包中取出源主機的IP和MAC地址寫入到ARP列表中,如果已經存在,則覆蓋,然後將自己的MAC地址寫入ARP響應包中,告訴源主機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機收到ARP響應包後。將目的主機的IP和MAC地址寫入ARP列表,並利用此資訊傳送資料。如果源主機一直沒有收到ARP響應資料包,表示ARP查詢失敗。

廣播發送ARP請求,單播發送ARP響應。

例如:

A的地址為:IP:192.168.10.1 MAC: AA-AA-AA-AA-AA-AA
B的地址為:IP:192.168.10.2 MAC: BB-BB-BB-BB-BB-BB

根據上面的所講的原理,我們簡單說明這個過程:A要和B通訊,A就需要知道B的乙太網地址,於是A傳送一個ARP請求廣播(誰是192.168.10.2 ,請告訴192.168.10.1),當B收到該廣播,就檢查自己,結果發現和自己的一致,然後就向A傳送一個ARP單播應答(192.168.10.2 在BB-BB-BB-BB-BB-BB)。

ARP(地址解析協議)是裝置通過自己知道的IP地址來獲得自己不知道的實體地址的協議。
RARP以與ARP相反的方式工作。RARP發出要反向解析的實體地址並希望返回其對應的IP地址,應答包括由能夠提供所需資訊的RARP伺服器發出的IP地址。

  • RARP的工作原理:
    1 傳送主機發送一個本地的RARP廣播,在此廣播包中,宣告自己的MAC地址並且請求任何收到此請求的RARP伺服器分配一個IP地址;
    2 本地網段上的RARP伺服器收到此請求後,檢查其RARP列表,查詢該MAC地址對應的IP地址;
    3 如果存在,RARP伺服器就給源主機傳送一個響應資料包並將此IP地址提供給對方主機使用
    4 如果不存在,RARP伺服器對此不做任何的響應;
    5 源主機收到從RARP伺服器的響應資訊,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進行通訊;如果一直沒有收到RARP伺服器的響應資訊,表示初始化失敗。

6、ICMP協議?

ICMP是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網路層協議。
它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訊息。

控制訊息是指網路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器是否可用等網路本身的訊息。這些控制訊息雖然並不傳輸使用者資料,但是對於使用者資料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
ICMP報文有兩種:差錯報告報文和詢問報文。

7、DHCP協議?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使用UDP協議工作。應用層。
是一種讓系統得以連線到網路上,並獲取所需要的配置引數手段。通常被應用在大型的區域網絡環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網路環境中的主機動態的獲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伺服器地址等資訊,並能夠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8、網橋的作用?

網橋是一個區域網與另一個區域網之間建立連線的橋樑。
工作在資料鏈路層

9、資料鏈路層協議可能提供的服務?

成幀、鏈路訪問、透明傳輸、可靠交付、流量控制、差錯檢測、差錯糾正、半雙工和全雙工。最重要的是幀定界(成幀)、透明傳輸以及差錯檢測

10、網路介面卡(網絡卡)的功能?

工作在資料鏈路層。

(1)進行序列/並行轉換。

(2)對資料進行快取。

(3)在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安裝裝置驅動程式。

(4)實現乙太網協議。

11、私有(保留)地址?

A類:10.0.0.0——10.255.255.255
B類:172.16.0.0——172.31.255.255
C類:192.168.0.0——192.168.255.255

12、TTL是什麼?作用是什麼?哪些工具會用到它(ping traceroute ifconfig netstat)?

TTL是指生存時間,簡單來說,它表示了資料包在網路中的時間,經過一個路由器後TTL就減一,這樣TTL最終會減為0,當TTL為0時,則將資料包丟棄,這樣也就是因為兩個路由器之間可能形成環,如果沒有TTL的限制,則資料包將會在這個環上一直死轉,由於有了TTL,最終TTL為0後,則將資料包丟棄。ping傳送資料包裡面有TTL,但是並非是必須的,即是沒有TTL也是能正常工作的,traceroute正是因為有了TTL才能正常工作,ifconfig是用來配置網絡卡資訊的,不需要TTL,netstat是用來顯示路由表的,也是不需要TTL的。

  • ping命令用於:確定網路和各外部主機的狀態;跟蹤和隔離硬體和軟體問題;測試、評估和管理網路。
  • ifconfig 命令用來檢視和配置網路裝置。當網路環境發生改變時可通過此命令對網路進行相應的配置。
  • route命令用於查詢和設定路由表。
  • netstat命令用於顯示與IP、TCP、UDP和ICMP協議相關的統計資料,一般用於檢驗本機各埠的網路連線情況。
  • traceroute (Windows 系統下是tracert) 命令利用ICMP 協議定位您的計算機和目標計算機之間的所有路由器。
 ping[選項][host|ip]
 ifconfig [網路裝置] [引數]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網路型別>][--ip]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13、路由表是做什麼用的?在Linux環境中怎麼配置一條預設路由?

路由表是用來決定如何將一個數據包從一個子網傳送到另一個子網的,換句話說就是用來決定從一個網絡卡接收到的包應該送到哪一個網絡卡上去

路由表的每一行至少有目標網路號、子網掩碼、到這個子網應該使用的網絡卡這三條資訊。當路由器從一個網絡卡接收到一個包時,它掃描路由表的每一行,用裡面的子網掩碼與資料包中的目標IP地址做邏輯與運算(&)找出目標網路號。如果得出的結果網路號與這一行的網路號相同,就將這條路由表留下來作為備用路由。如果已經有備用路由了,就載這兩條路由裡將網路號最長的留下來,另一條丟掉(這是用無分類編址CIDR的情況才是匹配網路號最長的,其他的情況是找到第一條匹配的行時就可以進行轉發了)。如此接著掃描下一行直到結束。如果掃描結束仍沒有找到任何路由,就用預設路由確定路由後,直接將資料包送到對應的網絡卡上去。在具體的實現中,路由表可能包含更多的資訊為選路由演算法的細節所用。

在Linux上可以用“route add default gw<預設路由器 IP>”命令配置一條預設路由。

網絡卡是網路硬體裝置。網絡卡是網路終端與網路的介面裝置。
閘道器可能是硬體也可能是軟體,有兩種功用,一是使用相同的協議連線兩個以上的不同的網路,二是在同一網路中轉換不同的協議。

14、RARP?

逆地址解析協議,作用是完成硬體地址到IP地址的對映,主要用於無盤工作站,因為給無盤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儲存。

15、運輸層協議與網路層協議的區別?

網路層協議負責的是提供主機間的邏輯通訊
運輸層協議負責的是提供程序間的邏輯通訊

16、說說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有什麼區別。

靜態路由是由管理員手工配置的,適合比較簡單的網路或需要做路由特殊控制。
動態路由則是由動態路由協議自動維護的,不需人工干預,適合比較複雜大型的網路。

路由器能夠自動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並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地進行調整。
動態路由機制的運作依賴路由器的兩個基本功能:對路由表的維護;路由器之間適時的路由資訊交換

17、HTTP的長連線和短連線?

HTTP的長連線和短連線本質上是TCP長連線和短連線。HTTP屬於應用層協議.

短連線:瀏覽器和伺服器每進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連線,但任務結束就中斷連線。

長連線:當一個網頁開啟完成後,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用於傳輸HTTP資料的 TCP連線不會關閉,如果客戶端再次訪問這個伺服器上的網頁,會繼續使用這一條已經建立的連線。Keep-Alive不會永久保持連線,它有一個保持時間,可以在不同的伺服器軟體(如Apache)中設定這個時間。實現長連線要客戶端和服務端都支援長連線。

TCP短連線: 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請求,server接到請求,然後雙方建立連線。client向server傳送訊息,server迴應client,然後一次讀寫就完成了,這時候雙方任何一個都可以發起close操作,不過一般都是client先發起 close操作.短連線一般只會在 client/server間傳遞一次讀寫操作

TCP長連線: 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server接受client連線,雙方建立連線。Client與server完成一次讀寫之後,它們之間的連線並不會主動關閉,後續的讀寫操作會繼續使用這個連線

18、 IO中同步與非同步,阻塞與非阻塞區別

同步和非同步關注的是訊息通訊機制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所謂同步,就是在發出一個呼叫時,在沒有得到結果之前,該呼叫就不返回。但是一旦呼叫返回,就得到返回值了。
換句話說,就是由呼叫者主動等待這個呼叫的結果
非同步則是相反,呼叫在發出之後,這個呼叫就直接返回了,所以沒有返回結果。換句話說,當一個非同步過程呼叫發出後,呼叫者不會立刻得到結果。而是在呼叫發出後,被呼叫者通過狀態、通知來通知呼叫者,或通過回撥函式處理這個呼叫

阻塞和非阻塞關注的是程式在等待呼叫結果(訊息,返回值)時的狀態.

阻塞呼叫是指呼叫結果返回之前,當前執行緒會被掛起。函式只有在得到結果之後才會返回。

非阻塞:不能立刻得到結果之前,該函式不會阻塞當前執行緒,而會立刻返回。

19、ip地址分段

A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0.0.1-127.255.255.254;
B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28.0.0.1-191.255.255.254;
C類網路的IP地址範圍為:192.0.1.1-223.255.255.254、

20、為什麼TIME_WAIT狀態還需要等2*MSL(Max SegmentLifetime,最大分段生存期)秒之後才能返回到CLOSED狀態呢?

因為雖然雙方都同意關閉連線了,而且握手的4個報文也都發送完畢,按理可以直接回到CLOSED狀態(就好比從SYN_SENT狀態到ESTABLISH狀態那樣),但是我們必須假想網路是不可靠的,你無法保證你最後傳送的ACK報文一定會被對方收到,就是說對方處於LAST_ACK狀態下的SOCKET可能會因為超時未收到ACK報文,而重發FIN報文,所以這個TIME_WAIT狀態的作用就是用來重發可能丟失的ACK報文

21、因特網的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與核心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邊緣部分:就是連線在因特網上的所有的主機。邊緣部分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務,使眾多主機之間能夠互相通訊並交換資訊或共享資訊;

核心部分:網路中的核心部分由許多路由器實現互連,向網路邊緣中的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他主機通訊。

22、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係?

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

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訊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使用者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使用者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23、OSI,TCP/IP,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以及各層協議

OSI分層 (7層):物理層、資料鏈路層、 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分層 (4層):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運輸層、 應用層。
常用的協議 (5層):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 應用層。

  • 每一層的協議如下:

物理層:RJ45、CLOCK、IEEE802.3
中繼器,集線器(多介面轉發器),閘道器,網絡卡(介面卡))
資料鏈路:PPP、FR、HDLC、VLAN、MAC
網橋,交換機,網絡卡(介面卡))
網路層: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傳輸層:TCP、UDP、SPX
會話層: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層:JPEG、MPEG、ASII
應用層: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 每一層的作用如下:

物理層:通過媒介傳輸位元,確定機械及電氣規範(位元Bit)(傳輸媒(雙絞線、光纖)體在物理層之下)
資料鏈路層:將位元組裝成幀和點到點的傳遞(幀Frame)
網路層:負責資料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 (主機之間的通訊)
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報文傳遞和錯誤恢復(段Segment)(應用程序之間的通訊)
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議資料單元SPDU)
表示層:對資料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議資料單元PPDU)
應用層:允許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協議資料單元APDU)

24、計算機網路的效能指標

  • 速率

位元(bit)是計算機中資料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資訊量的單位。
Bit 來源於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位制數字”,因此一個位元就是二進位制數字中的一個 1 或 0。

速率即資料率(data rate)或位元率(bit rate)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 頻寬

“頻寬”(bandwidth)本來是指訊號具有的頻頻寬度,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25、資料鏈路(即邏輯鏈路)與鏈路(即物理鏈路)有何區別? “電路接通了”與”資料鏈路接通了”的區別何在?

資料鏈路與鏈路的區別在於資料鏈路除鏈路外,還必須有一些必要的規程來控制資料的傳輸,因此,資料鏈路比鏈路多了實現通訊規程所需要的硬體和軟體

資料鏈路=鏈路+硬體(網絡卡)+軟體(通訊協議)。

“電路接通了”表示鏈路兩端的結點交換機已經開機,物理連線已經能夠傳送位元流了,但是,資料傳輸並不可靠,在物理連線基礎上,再建立資料鏈路連線,才是“資料鏈路接通了”,此後,由於資料鏈路連線具有檢測、確認和重傳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變成可靠的資料鏈路,進行可靠的資料傳輸當資料鏈路斷開連線時,物理電路連線不一定跟著斷開連線

26、 資料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幀定界、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為什麼都必須加以解決?

傳輸的協議資料單元是幀。資料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有點對點通道和廣播通道(乙太網(區域網)使用此通道,一對多的通訊)。

幀定界是分組交換的必然要求
透明傳輸避免訊息符號與幀定界符號相混淆
差錯檢測防止合差錯的無效資料幀浪費後續路由上的傳輸和處理資源

27、試說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10”表示訊號在電纜上的傳輸速率為10MB/s,
“BASE”表示電纜上的訊號是基帶訊號
“T”代表雙絞線星形網,但10BASE-T的通訊距離稍短,每個站到集線器的距離不超過100m。

28、PPP協議

點對點協議就是使用者計算機和ISP進行通訊時所使用的資料鏈路層協議,是資料鏈路層使用最多的一種協議,它的特點是:簡單、只檢測差錯,而不糾正差錯;不使用序號,也不進行流量控制;可同時支援多種網路層協議

29、DNS域名系統,簡單描述其工作原理。

DNS是一個龐大的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它儲存的是關於網路上各主機的相關資訊(標識 地址 以及和其他主機間的邏輯關係).

1 當一個應用程序需要把某個域名解析為IP地址時,該應用程序就會呼叫解析程式,併成為一個DNS使用者
2 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DNS請求報文中,以UDP資料報的形式傳送給本地域名伺服器
3 本地域名伺服器查詢到相應域名的IP地址後,就將該域名的IP地址資訊放入應答報文中返回給客戶進。
4 如果本地域名伺服器沒有直接查詢到對應的IP地址,則向根域名伺服器發出迭代查詢,再將查詢到的IP地址資訊回傳給客戶程式。

相關推薦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小結2

1、TCP為什麼需要3次握手,4次斷開?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已失效的連線請求報文段突然又傳送到了服務端,因而產生錯誤”。 client發出的第一個連線請求報文段並沒有丟失,而是在某個網路結點長時間的滯留了,以致延誤到連線釋放以後的某個時間才到達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小結1

【TCP/UDP定義】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線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訊協議,由IETF的RFC 793定義。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使

程式設計師常見面試之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小結

前言 悉心整理校正了計算機網路的面試常用知識點,文章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TCP提供面向連線的、可靠的資料流傳輸,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連線的、不可靠的資料流傳輸。 TCP傳輸單位稱為TCP報文段,UDP傳輸單位稱為使用者資料報。T

程式設計師面試寶典隨筆記(一)----計算機網路知識點梳理

傳輸層概 作用:傳輸層為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通訊服務。 在OSI七層參考模型中,傳輸層是面向通訊的最高層,也是使用者功能的最底層。 傳輸層兩大重要的功能:複用 和 分用。 複用:在傳送端,多個應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總結(1)

除了標準的OSI七層模型以外,常見的網路層次劃分還有TCP/IP四層協議以及TCP/IP五層協議,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下圖所示: 以OSI七層協議為例,依次介紹下各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啟用、維持、關閉通訊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

計算機網路聽課筆記2

資料交換:     報文交換:一個檔案作為一個整體一次性轉發     分組交換:報文拆出的小的資料包       均屬於儲存轉發方式   

計算機網路基礎(2)——OSI七層參考模型

1.計算機網路協議 負責在網路上建立通訊通道和控制通過通道的資訊流的規則 協議依賴於網路體系結構,由硬體和軟體協同實現 2.計算機網路協議的組成 語法(syntax):規定了傳輸資料的格式。 語義(semantics):規定了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用於協調和差錯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2

注意:藍色字可省略! 新增點js特效程式碼! <!DOCTYPE> <HTML> <HEAD> <TITLE>煙花特效 </TITLE>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EditPlu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一)

一、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1 計算機網路:由自主計算機互聯起來的集合體。 1.1.1 自主計算機: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完整地實現計算機的各種功能。 1.1.2 互聯(有線/無線:計算機之間實現相互通訊。 1.1.3 集合體:所有使用通訊線路及互聯裝置連線

計算機網路 ——知識點(二)

計算機網路 ——物理層資料通訊技術 一、資料通訊的基礎知識 資料(data)——資訊的實體。 模擬資料:連續變化,如語音,溫度等; DATA 數字資料:離散變化,如文字,整數等。 訊號(sign

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2

3.  IP        1)網路地址   IP地址由網路號(包括子網號)和主機號組成,網路地址的主機號為全0,網路地址代表著整個網路。   2)廣播地址   廣播地址通常稱為直接廣播地址,是為了區分受限廣播地址。   廣播地址與網路地址的主機號正好相反,廣播地址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之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定義:計算機網路就是一些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物理組成:計算機網路包括硬體、軟體、協議三大部分        硬體:主機、通訊處理機(或稱前端處理機)、通訊線路和交換裝置組成        軟體: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的軟體和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各種工具軟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總結(第六版,謝希仁)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總結   1、三網:現如今最重要的三種網路  電信網路(電話網)   有線電視網路(電視網)   計算機網路(發展最快,資訊時代的核心技術,連通性,共享)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裝置,通過通訊線路連線起來,在網路作業系統,網

高階計算機網路知識點

題目型別: 判斷20分(10題) 單選20分(10題) 簡答30分(5題) 問答/計算30分(3題) 1. ARPANET的主要設計原則 1.1 最基本目標:連線不同的網路 1.1.1 不同網路連線的需求 (1)無線分組網路介入並使用ARPANET中的計算資源 (2)連線不同型別(傳輸介質)的區域

計算機初面面試必考的計算機網路知識點梳理

傳輸層概 作用:傳輸層為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通訊服務。 在OSI七層參考模型中,傳輸層是面向通訊的最高層,也是使用者功能的最底層。 傳輸層兩大重要的功能:複用 和 分用。 複用:在傳送端,多個應用程序公用一個傳輸層; 分用:在

計算機網路實驗】2 DHCP伺服器的應用

目錄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步驟 1、新增一臺路由器 2、新增三臺臺式電腦 3、新增一臺筆記本 4、新增一個交換機 5、切換筆記本為無線 6、設定3臺臺式機的DHCP 7、執行ipconfig命令 一、實驗目的 研究DHCP伺服器的應用。 二、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梳理

傳輸層概 作用:傳輸層為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通訊服務。 在OSI七層參考模型中,傳輸層是面向通訊的最高層,也是使用者功能的最底層。 傳輸層兩大重要的功能:複用 和 分用。 複用:在傳送端,多個應用程序公用一個傳輸層; 分用:在接收端,傳輸層會根據埠號將資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總結(三)資料鏈路層

《資料鏈路層》 (1)資料鏈路層功能:鏈路管理;幀同步;流量同步;差錯控制;資料和控制資訊分開;透明傳輸和定址 (2)組幀:1)字元計數法  2)收尾定界法  3)違規編碼法 (3)差錯控制:1)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8.網路層之RIP協議

距離向量演算法:距離向量演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是一種最短路徑演算法。基本思想如下:每個節點週期性的傳送它自己的距離向量估計(distance vector estimate)給鄰居。主要使用在RIP協議。每隔一段時間,路由器會向所有鄰居結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7.網路層之路由協議

有類網中的IP路由選擇:如果目的網路為直連網路,則下一跳(next hop)為空。路由表(routing table)有時也被稱為轉發表(forwarding table)。有類網的路由選擇演算法:利用資料包中的目的地址得到目的網路號,然後查詢路由表:如果查詢的結果為直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