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架構師成長之路(5)--如何獲取知識(學習境界)(方法)

架構師成長之路(5)--如何獲取知識(學習境界)(方法)

哲學家常思考的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不只是哲學家,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這三個問題的認知。

如果我們要成為架構師,我們自己要面臨的三大問題:

找準自己定位:我是誰?在哪裡?
怎樣做好架構師:我要做什麼?
如何搭建架構師知識體系:我該怎麼做?

這裡面就是做事方法論:目標(我要做什麼),方法(計劃)(我該怎麼做),  執行/行動

引言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轟炸,我們點贊、轉發,甚至儲存。然後呢,我們為了什麼學習?

我們發現自己有好多東西要學,但是哪些對我們有價值呢?哪些投資回報率不高呢?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好像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是別人一問,我們卻講不出來……

我們的職場核心競爭力真的有麼?我們怎麼建立起來?

身處的行業或者公司即使最大,也隨時可能倒閉,如果組織靠不住,你是否具備了不依賴的能力?

這篇文章是我對自己這段時期的學習體會做的一個梳理,也試圖來解答以上你可能也遇到的問題。

根據加涅學習情境由簡單到複雜,學習水平由低到高的順序,總結如下:

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概念--》規則(掌握方法)-》高階問題

這個就是我們在簡歷裡面經常寫的:

陌生->瞭解-》掌握-》熟悉-》精通-》專家

下面我們根據學習層次來逐漸說明如何獲取知識:


2. 第一步:目標:從為什麼開始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像從一個四海為家的人到給自己建一棟安居的房子,你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構建自己的核心價值麼?這句話在職業規劃中老生常談了,你有麼?

我們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目的:便於提取、分享、記憶。

(1)我為什麼要去學習?

作為一個“功利”的成人學習者,我覺得知識能帶給我價值,那價值體現又在哪裡呢?體現在資源、人脈、金錢還有自信。特別是我這樣一個從北漂轉到三線小城的孩紙,我不學習,我就只能拿三線城市的平均工資……拿到IPO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難道只能在早九晚五在格子間裡靠運氣麼?


行動從為什麼開始的“黃金圈法則”

(2)我該怎麼學習?

在工作中學習:工作中積累處理工作任務,與人溝通,也可以學習同事之間的優秀的做事技巧和方式。我對辦公室政治的敏感度為零,這樣就可以專注於工作的處理,避免人事間的消耗。推薦閱讀《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

在工作外學習

: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時間來學習,這個時間段沒有過多幹擾,大塊的時間可以用來專注做一件事。其他零碎的時間可以用做適合零碎看的內容:英語,新聞等。

(3)我要學什麼?

通過下圖的金字塔,我會發現我自己現在每天正在學習和堅持的是在哪個區間裡面:


你可以有多個專業領域一起玩對麼?

對於成年後的知識工作者,如何提高金字塔的高度是最重要的問題,即知識學習要聚焦,選中一個方向走下去,持之以恆。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知識,你就需要知道誰擅長,爭取得到別人的協助。因為水平最高的人並非所有方面的水平都最高,只不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麼、缺少的是什麼,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緊密跟同伴協作。-田志剛《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總之一句話,學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的知識,讓自己的專業知識金字塔變得更高。

2. 第2步:知識的獲取(收集)

搞清楚了目的,也知道了要學什麼,怎麼學之後,接下來我就要理清楚我能從哪裡獲取知識。

注意,我說的是知識,不是資訊,也不是資料。知識是我可以用來做用的,而資訊和資料不一定是。優衣庫的視訊和郭美美被判刑的資訊對我一點用都沒有;但是小米的飢餓營銷卻可以被我利用,成為我的知識。

所以知識的獲取過程包含了篩選的過程,那這些資訊從哪裡來呢?

  1. 書本(形成基礎知識框架)快速閱讀和主題閱讀的方式能讓我快速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對於暢銷類的商業書籍其實也有它的可取之處,你至少知道了當下大家都在談論什麼。

  2. 微博(補充完善框架)我關注的微博的技術類大V們都很少發生活類資訊,他們更多的是乾貨文章的分享。

  3. 微信公眾號(補充完善框架):優質的微信公眾號裡面的文章你會發現很少雞湯,很乾貨。

  4. 網路雲課堂:怎麼樣既能學到東西又不用跑上海北京呢,那就去上網路雲課程吧。

3.第3步:知識的整理和分類

獲取知識目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但很多人學習經常進入一些誤區:
只收藏,不閱讀
只閱讀,不歸類

只歸類,不提煉

知識的淘汰更新非常重要,我們是知識工作者,不是歷史學家,很多資訊甚至在我們收集到手之後就已經過期了。所以果斷拋棄我們當下用不到的知識,用斷舍離的方式來提醒我不要囤積“能用”但是當下對我沒用的知識垃圾。

1、整理目的:

形成秩序;形成關聯

2、知識儲存:

對於收集的素材和資料,我會儲存在兩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電腦:通過SVN和VPN我讓家中的電腦和公司電腦裡的檔案保持同步更新,避免了來回拷貝的麻煩。

第二個位置是網路筆記:;通過印象筆記我把隨時隨地採集的資訊(照片,想法)等通過手機儲存,同時這些資料會同步到我的PC端去。(我一般整理成部落格記錄,很少使用網路筆記)網路筆記本能隨時隨地記錄想法和素材。

3、知識分類:

知識的獲取和儲存,只是把這麼多東西搬到腦子裡,僅僅是堆砌,和做飯一樣,買回來的菜需要清洗、切塊和烹飪,並加入自己思考的作料。因此需要對知識分類整理,

一般的分類工具:標籤和思維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更清楚的分類、分步驟、分層次,能夠讓知識條理化和模組化,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有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後,不論吃飯還是公交車或者其他閒暇時間瀏覽公眾號、聽音訊、看視訊或者課程。都把這些知識對應到自己的知識體系,去完善知識框架體系,檢驗自己對於知識框架的掌握和理解。

4.第4步:知識輸出:分享

  我們都有這種經歷,自己看完的東西總是記不住,但是如果看完後給別人分享過一次,看完的知識給他人講解過一次,那麼就會很難忘,而且應用起來就會更熟。

因此教是最好的學習,實現90%的知識轉化,分享是最好的方式。

那有小夥伴會說,哎,我自己都沒學好,哪敢提什麼分享呀。你一定要等到自己學富五車,飽腹經綸之後你才有勇氣做分享嗎?我在簡書上分享了40幾篇讀書筆記,每一篇都廖有人問津,點個讚的都沒有。這樣也是一種分享啊,分享的過程我們強調的是輸出,你只要能找到輸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人迴應你的。

輸出的方法有很多種:

1、簡單的自己做個思維導圖、

2、複雜點做ppt,課程內部培訓,部門內部分享

4、網路分享:部落格文章,知乎問答,百度知道。

5、再難一些的是著書立說。

能分享的地方太多了。這些都是檢驗你到底懂不懂的真正戰場。

 不斷輸出的過程:想盡辦法讓別人知道你知道。不僅僅強化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更能夠通過與他人的交流,獲得更多的資訊。比如:

內部培訓學員的提問,

網路分享使用者的反饋,

通過交流和吸取更多經驗和案例,能讓我們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5. 第5步:知識輸出:利用

任何知識如果對你無用,就是浪費時間。

通過收集,整理和分享之後,你已經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的知識了,不光你的大腦裡有,你還能SHOW出來,工作當中不正需要你這樣的夥伴麼?

在工作中利用你所學到的東西,既能讓驗證所學,還能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不要忘咯,我們成人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工作嘛。(為了詩和遠方麼,滾犢子~!)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習領域有所謂721模型:個人的成長70%來自於崗位實踐,20%來自向他人學習,10%來自於培訓。雖然這種理論存在爭議,但對於工程師們來說,按照實踐、學習和培訓的方式進行重要性排序,大致是不錯的。所以重視實踐,在實踐中成長是最重要的學習原則。人類的認知有兩種: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這兩種認知互相不可替代性。實踐很大程度來自於感性學習,看書更像是理性學習。以學開汽車做例子,很難想象什麼人能夠僅僅通過學習書本知識就會開汽車。書本知識主要是傳道——講述抽象原型,而對其具體應用場景的講述往往含糊其辭,對抽象原型之間的關係也是淺嘗輒止。採用同樣精確的語言去描述應用場景和關聯關係將會失去重點,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僅僅通過看書來獲得成長就像是用一條腿走路。重視實踐,充分運用感性認知潛能,在專案中磨鍊自己,才是正確的學習之道。在實踐中,在某些關鍵動作上刻意練習,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 第6步:知識輸出:創新臣妾做不到啊: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

創新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你看一堆創新類的書籍是沒有辦法實現創新的,就像你看完外科手術的教學視訊,你還是不會動手術一樣。

當我們構建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創新就是在這個知識體系統的各個模組前的跨界組合。I ONLY SEE WHAT I SEE;我們的創新源於我們已知的世界。你的知識體系越健壯、越豐滿、越經常更新,創新就會是一件小事。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過:“智慧勝於知識。”如果說知識回答的“是什麼”,則智慧回答的是“如何”和“為什麼”。知識是“授予魚”,智慧則是“授予漁”。牛頓見到蘋果落到地面,便產生“為什麼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面?為什麼它不斜著下落或飛到天上?”的疑問,於是開始了對萬有引力的研究。這就是智慧。愛迪生說過:“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在飛速發展的網路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所以知識本身變得廉價了;而如何獲取知識,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則顯得尤其重要。知識講的是定律、原理、學說等,智慧則告訴我們原理、定律是如何提出的。

7. 第7步:回到原點:把智慧昇華為世界觀和方法論

知識內化成智慧就是不僅要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到這個階段也還僅限於在本學科本領域之內,如果把這些智慧再進一步昇華,就可以上升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層面上,即哲學層面上。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我們要按照規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如果能夠把智慧上升到哲學的境界,就會對天、人、物、我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就會達到真善美和大道至簡的境界。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第一步:黃金圈法則

通過前面的六個步驟,我想你可以將自己正在學的,或者想要學的知識進行定位了。

就像下圖我自己整理自己的:


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對在學習的和要學習的進行整理

就像一棟大樓的建設一樣,先有骨架,然後才有大廈:

為什麼階段: 我著重鍛鍊的提問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獲取階段:我練習快速閱讀和主題閱讀,學習大V們的讀書方法;

整理階段:學習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斷舍離,如何做思維導圖,如何做筆記記錄;

分享階段:學習如何寫出吸引人的文案,如何做好PPT來展示,如何通過行動學習和NLP來讓分享過程更加有活力;

利用階段:主要是在專案管理中實踐,並學習結構思考能力,在彙報、溝通中提高效率;

創新階段:學習如何建立個人品牌,學習想到一個點子之後,如何快速成型,如何去試錯;這些點子又如何能應用在你的工作中——其實,工作就是一種創業。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之後,大廈就很容易建成了

通過以上的步驟,目前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能保證我在工作的時候該使用什麼技能,該提高什麼;

也保證了我實現“兩小時高鐵生活圈”的時候,我可以自帶系統隨時和大城市的人群、網路進行連結,隨處插拔。

而在這些與工作與生活的連結中,我又在不斷更新我的U盤系統,保證自己不被淘汰。

部分內容整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g5Nzc5OA==&mid=400103116&idx=1&sn=89bc2f3644603ffcf5f2c517172141ba&scene=23&srcid=1025169A7lqdEZNfEhpffDLE#rd

https://mp.weixin.qq.com/s/DwDzOcQZIK9vd6FQTyuIWQ

http://segmentfault.com/q/1010000002404545

http://www.phpxs.com/post/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