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工作一年半的程式設計師的自述(二)

一個工作一年半的程式設計師的自述(二)

接上篇:

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為滿足一些常用的需求,在使用的開發平臺上增加一些外掛,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就好比在膝上型電腦上加上ssd卡,加快電腦的開機速度、執行效率,遊戲玩家為電腦配置解析度高的顯示卡等。

照著老闆給的資料與網上查詢到的示例還有QtCreator自帶的幫助文件,按照步驟,一點點的寫程式碼,幾乎是照抄案例(程式設計師剛開始寫程式碼,大多是這樣的吧)。沒有深入瞭解其原理,錯誤一個接一個,毫無解決頭緒,一遍遍的重來,一遍遍的錯誤(錯誤的方法重複一千遍,得到的結果都會是同樣的錯誤)。示例寫(抄)到最後,大多都死在”name is missing”(彈出的錯誤對話方塊)上,然後工作就戛然而止。由於沒有深入瞭解整個過程與原理,無法判斷是哪裡出現的錯誤,重複地抄著不同的案例,糾結著每一步的細節,是否有不同的地方,直到專案時間一拖再拖,老闆叫停,還是一無所獲。

第一個專案徹頭徹尾的失敗,是個挺嚴重的打擊,鬥志與信心受挫,估計老闆當時的印象應該相當的差,被批評了好多次,應該從那時起,開始對老闆有了一些心裡陰影,總感覺自己做的不好,技術不夠,不能像其他同事一樣不卑不亢。現在看來麼,剛入行,工作難免出現差錯,被訓斥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一開始就很順利,那才叫奇怪。於是乎,之後的半年中,被訓斥的次數,不少~

公司軟體人員加上我再加上老闆總共四個,當時公司剛開始擴充套件業務,研發吃緊,沒有給我萎靡不振的時間。第一個專案被叫停後,立刻著手開始編寫一份一直到現在還在維護開發、估計還要開發維護很久的程式碼,在linux端處理邏輯控制部分。連線PC端與公司研發的硬體,進行訊息的傳遞與硬體的操作,並做一些簡單的錯誤處理等,由於硬體處於研發階段,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放在測試硬體效能上。

按照老闆寫的框架,編寫相應的類進行相應的操作,開始正式接觸軟體工程的開發,也算是半個打雜的學徒。慢慢掌握了一些細節處理,一些寫程式碼的注意事項,類的封裝、介面的整潔,堆疊的分配釋放處理,除錯的方法經驗。

然後呢,不停的加班,加班,加班。

通宵兩次,加班到兩點之後六七次,半個月以上凌晨回到宿舍,幾乎每天都十點多下班,兩個月只有一天半的週末時間。

在專案的裝置交付後,除去試用工資外,加了五百塊錢~~~~(呵呵噠)。

現在想想,很坑,不拿人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