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SI體系結構(七層)

OSI體系結構(七層)

get 轉換 是否 查看 重要 bsp 以太網 系統 dac

OSI體系結構,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國際標準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OSI模型。這個模型把網絡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至4層被認為是低層,這些層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5至7層是高層,包含應用程序級的數據。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

技術分享圖片

擴展資料

1、物理層(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層也是最底層):

物理層實際上就是布線、光纖、網卡和其它用來把兩臺網絡通信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東西。甚至一個信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1層設備。網絡故障的排除經常涉及到1層問題。

2、數據鏈路層:

運行以太網等協議。網橋都在2層工作,僅關註以太網上的MAC地址。有關MAC地址、交換機或者網卡和驅動程序,就是在第2層的範疇。集線器屬於第1層的領域,因為它們只是電子設備,沒有2層的知識。

3、網絡層:

網絡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麽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

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

4、信息的傳輸層:

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

理解第4層的另一種方法是,第4層提供端對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一些協議非常善於保證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協議並不在乎一些數據包是否丟失,UDP協議就是一個主要例子。

5、會話層: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服務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

是專門用於應用程序的。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絡與用戶應用軟件之間的接口服務。SMTP、DNS和FTP都是第7層協議。

OSI體系結構(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