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二次元究竟招惹了誰?謠言煽動背後的文化迷思,警惕有可能發生的思想劫持【文明啟示錄#01】【補檔】

二次元究竟招惹了誰?謠言煽動背後的文化迷思,警惕有可能發生的思想劫持【文明啟示錄#01】【補檔】

文明啟示錄

第一章 模因背後的文化迷思

奇怪的道理

1.資訊的不對等容易將謠言變成現實

2.當正面博弈不具備競爭優勢時,示弱博取同情也是手段之一,我想要變得更強,但在還未變強的現在,接受施捨是我唯一的生存手段,當某種取巧的手段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達到目的,就會有無數人不顧時世俗禮法;當提升自我變得遙不可及,儘可能拉低他人,便成為某些人努力的方向

3.在快節奏社會中,短時間判斷雙方是否有共同語言的衡量標準:能否第一時間接上自己丟擲的梗

4.暴力是手段,反暴力是目的,但當有人斷章取義將手段曲解為目的,節奏的盛宴便開始了 ;成年人看到了目的,未成年人卻只看到手段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應勿施於人,人類總愛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而對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置若罔聞

6.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劃分陣營、互貼標籤、釋放惡意

7.概念武器:其根本可以視為信任危機的無線升級,從數學本源上將誤解率提升,拉低文明進化度

例子:如何讓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擔憂變成事實:傳播植入如下思想,只要機器人無法證明自己不會毀滅人類,那機器人的未來就只能毀滅人類,哪怕他們能夠自證清白,需要依靠老舊語言進行低效資訊互動的人類也不會輕易相信 (就這麼一段概念,便可決定一個文明的未來,如何可怕呀)

8.謠言止於智者早已是過時的想法,謠言始於獵奇止於無聊才是順應當今社會的黃金法則

9.資訊不對等的可怕:在技術大爆炸的時代,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網路社會,社群的建立每天都在以幾何倍的倍率加速,一段資訊能夠在一瞬間傳遞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任何的資訊不對等都將幾何倍的加速放大,一件事情的發酵能夠在一瞬間完成(編者個人想起,某些娛樂圈內事件,被某些營銷號刻意透露出一點斷章取義的“事實”,製造爆點,榨取流量,群眾因為資訊不對等,淪為惡意MEME傳播者,實在可怕)

10.文明建立的數學本質:多數“愚昧”的人在少部分“聰明”人的帶領下,建立秩序,樹立道德,產生尊卑,這兩者並非通俗意義上的因果順序,而是文明發展的先決條件,便是預設甚至鼓勵大部分人的“愚昧 ”

11.人類與文明: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傳遞著前輩先賢的智慧,也連帶傳播著愚昧無知的病毒內容,這兩者並不矛盾;復讀的過程就是學習,即便是錯誤的傳遞,站在文明的高度也能成為千萬試錯中的樣本容量(試錯的本質,在於讓人看到肆意傳播惡意MEME錯的有多麼徹底);在錯誤的試驗中,為後人鋪平道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化作文明道路前進的明燈,但每一個智慧的火花總會在漫長的模因文化的傳承中結出燦爛果實,正因你我生於野蠻,文明之花方顯彌足珍貴

12.人類文化基本便是脫胎於MEME病毒增殖階段後的不斷改良和有序傳播

13.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時候人對另一個人毫無根據的恨意就很有可能來自這種不均意識(例如,憑什麼你做的這麼垃圾還有十幾萬訂閱,不服,黑了)

14.煽動一個人犯罪很難,但潛移默化間影響一群人很簡單

15.流言蜚語雖不能直接致一人死地,卻能使一個人社會性死亡,例如,在讓子彈飛中,賣粉條的誣陷六子吃了兩碗,六子為了自證清白剖腹自證,卻被觀眾指做不知變通,但如果他沒有壯士斷腕的魄力,這種謠言的威力,又會怎樣影響他的後半生

16.當一種調侃具備煽動與危險性,可能會徹底將特定人群與主流社會割裂,誘發多方的關注與敵意

17.世俗禮法勸人向善,腳踏實地貴為美德,但如果有機會有捷徑或是拉低他人藉機上位,願意鋌而走險的人大有人在….

18.一個人的思想可以被極低的成本入侵,而被入侵物件甚至對此毫無意識

19.在娛樂至死的如今,再悲觀的論調都可以被粉飾的無比樂觀

20.MEME在團體間的傳播很容易讓身處其中的人接受同類模因浸染的人,變得款熱,變得極端,他們根本只在乎自己或者小眾圈子感受,絲毫不顧自己的行為是否打擊作者的積極性,干擾對方的私生活,人類就是這麼喜歡給對方貼標籤釋放惡意

模因相關:

1.模因的概念: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額文化傳播過程

2.模因的涵蓋範圍:宗教謠言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語言文字笑話等

3.模因的傳播過程:近似病毒,能感染人類大腦,改變他們行為,令他們著力宣揚這種模式,對某種事物或現象只要有人起頭,其他受眾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跟著模仿起來,進而傳播出去,這種不斷重複感染與繼續傳播的現象,便是模因

4.模因的特點:

  1. 生殖性
  2. 存續性
  3. 散播性
  4. 能驅策宿主自發的攻擊異見者
  5. 副產品:品牌化

5.如何成為模因載體:

  1. 迎合受眾的思想
  2. 反其道而行之的MEME也能依託叛逆思想在未成年人中立足
  3. 對成年人世界的好奇與叛逆

6.模因的圈子文化:模因的傳播沒有實體,又根植於文化,很容易形成一個圈子,並在圈內逐漸發展成有品牌效應的小眾文化(比如用愛發電比作lex,三光代指黑桐谷歌);模因體積小,易傳播容易形成一系列文化現象並被有心人利用(比如:爽粉嗨粉狗粉等考滋事挑釁獲取成就感的蛀蟲式MEME)

7.模因得以傳承的原因(模因的獎勵機制):

  1. 留下痕跡(例如,吃飯拍菜,電影拍票,然後發票圈~,不發豈不是白吃,白看了嗎,人類的飛天之夢,更多的希望是將自己的存在告知其他文明,進入更為高階的社交圈 ),當個體能力有限無法留下足夠痕跡時,趨向團體的複製行為也能滿足自我對於留下痕跡的渴望
  2. 模因突變(獨立思考者的不斷反思與改良)

MEME相關

1.MEME的概念:在潛移默化間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的現象–文化模因/模仿因子/梗

2.MEME的好處:拉近處於網路社會時空長度上任意兩人的社交距離

3.MEME的壞處(惡意MEME):MEME被惡意擴散,隨之而生網路暴力與無處不在的信任危機

4.MEME的增殖:MEME的增殖需要滿足自身對於宿主的基本自我獎勵功能,即能夠讓宿主在傳染過程中獲得快樂,這種快樂,可能是傳播給他人後的滿足感,或是駁斥他人後的征服欲或者同種MEME間交流的認同感(例子:看到好看動漫非要安利給你看的哥們,或者是無論你說什麼都愛擡槓指責你玩得不對的槓精與雲玩家)

5.惡意MEME的傳播過程:惡意的MEME通過MEME的傳播形式,以善意的MEME姿態傳播到另外一夥MEME群體中

6.為什麼惡意MEME可以存活:一邊倒的網路攻擊成為了他們的保護屏障,更多的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倒下,始作俑者會將鍋甩在孫笑川、爽哥或某個人身上,自己則可以得意滿滿地離開並策劃下一次搞事行動

7.惡意MEME導致的後果:小眾文化再一次被貼上非主流的標籤,對立在一次次節奏煽動中起來,於是,新一代網名剛剛適應龐大的訊息互動,就被五花八門的meme弄得暈頭轉向。越來越多的營銷號從挖掘新聞轉向製造新聞成為網路日常

8.MEME的傳播與普通訊息的傳播的不同:

  1. 普通訊息傳遞存在流失,當兩個人交流時,因為自身表達與對方理解不同,一個意思會在傳播的過程逐步失真,而梗不一樣,梗所包含的資訊高度完整同一並且理解誤差奇的低;
  2. 諸如神話或者習俗的傳承有著一種對於自然與歷史的敬畏,而MEME則沒有,因此和入侵物種一樣MEME的擴散沒有天敵,這也是惡意MEME擴散猖獗的原因

9.MEME成功營銷的案例:

  1. 非洲兄弟的魔性催更
  2. 黃金搭檔腦白金洗腦廣告
  3. 鬼畜明星一夜爆紅
  4. 商販們為了抹黑對手,故意在家長間傳播冰棍車拐賣小孩的謠言,家長本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禁止你在路邊購買零食,隨後學校也對這種說法高度重視,不止一次在晨會中強調嚴禁路邊購買零食,最後成功擊潰競爭對手

10.MEME與傳染病的相似性:傳染性的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數傳染過程中產生的異變和耐藥性;而任何一種突然增殖的MEME都會在其病毒性上遠大於文化性

11.MEME與網路暴力的協作性:惡意MEME與網路暴力的延伸,讓一部分人感受到個體力量從數量到質量的蛻變,網路暴力讓個人不再對宣告保有敬畏,不再對權利持有尊重,在這個造謠成本無限趨近與零的網路社會,隔著螢幕用言論去“殺死”一個人,甚至沒有心理負擔,在這樣一張網路暴力的氛圍下,黑鍋卻甩給了某個人,最後由整個網際網路使用者買單。這種利用網路歪曲事實的成就感是那麼的強烈,強烈到哪怕被有心人利用或者被主流社會排斥也毫無畏懼,繼續重複尋事滋事後的自我滿足,人類靠幾百萬年才積累的種族優勢,他們卻只想活的更加像只蛆

12.如何抵抗惡意MEME:學會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