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機器學習實戰】第10章 K-Means(K-均值)聚類演算法

【機器學習實戰】第10章 K-Means(K-均值)聚類演算法

第 10章K-Means(K-均值)聚類演算法

K-Means(K-均值)聚類演算法_首頁

K-Means 演算法

聚類是一種無監督的學習, 它將相似的物件歸到一個簇中, 將不相似物件歸到不同簇中.
相似這一概念取決於所選擇的相似度計算方法.
K-Means 是發現給定資料集的 K 個簇的聚類演算法, 之所以稱之為 K-均值 是因為它可以發現 K 個不同的簇, 且每個簇的中心採用簇中所含值的均值計算而成.
簇個數 K 是使用者指定的, 每一個簇通過其質心(centroid), 即簇中所有點的中心來描述.
聚類與分類演算法的最大區別在於, 分類的目標類別已知, 而聚類的目標類別是未知的.

優點: 容易實現
缺點:可能收斂到區域性最小值, 在大規模資料集上收斂較慢
使用資料型別 : 數值型資料

K-Means 場景

主要用來聚類, 但是類別是未知的.
例如: 對地圖上的點進行聚類.

K-Means 術語

  • 簇: 所有資料點點集合,簇中的物件是相似的。
  • 質心: 簇中所有點的中心(計算所有點的均值而來).
  • SSE: Sum of Sqared Error(平方誤差和), SSE 值越小,表示越接近它們的質心. 由於對誤差取了平方,因此更加註重那麼遠離中心的點.

有關  和 質心 術語更形象的介紹, 請參考下圖:

K-Means 術語圖

K-Means 工作流程

  1. 首先, 隨機確定 K 個初始點作為質心(不是資料中的點).
  2. 然後將資料集中的每個點分配到一個簇中, 具體來講, 就是為每個點找到距其最近的質心, 並將其分配該質心所對應的簇. 這一步完成之後, 每個簇的質心更新為該簇說有點的平均值.

上述過程的 虛擬碼 如下:

  • 建立 k 個點作為起始質心(通常是隨機選擇)
  • 當任意一個點的簇分配結果發生改變時
    • 對資料集中的每個資料點
      • 對每個質心
        • 計算質心與資料點之間的距離
      • 將資料點分配到距其最近的簇
    • 對每一個簇, 計算簇中所有點的均值並將均值作為質心

K-Means 開發流程

收集資料:使用任意方法
準備資料:需要數值型資料類計算距離, 也可以將標稱型資料對映為二值型資料再用於距離計算
分析資料:使用任意方法
訓練演算法:此步驟不適用於 K-Means 演算法
測試演算法:應用聚類演算法、觀察結果.可以使用量化的誤差指標如誤差平方和(後面會介紹)來評價演算法的結果.
使用演算法:可以用於所希望的任何應用.通常情況下, 簇質心可以代表整個簇的資料來做出決策.

K-Means 聚類演算法函式

從檔案載入資料集

# 從文字中構建矩陣,載入文字檔案,然後處理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 通用函式,用來解析以 tab 鍵分隔的 floats(浮點數),例如: 1.658985	4.285136
    dataMat = []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map(float,curLine)    # 對映所有的元素為 float(浮點數)型別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計算兩個向量的歐氏距離

# 計算兩個向量的歐式距離(可根據場景選擇)
def distEclud(vecA, vecB):
    return sqrt(sum(power(vecA - vecB, 2))) # la.norm(vecA-vecB)

構建一個包含 K 個隨機質心的集合

# 為給定資料集構建一個包含 k 個隨機質心的集合。隨機質心必須要在整個資料集的邊界之內,這可以通過找到資料集每一維的最小和最大值來完成。然後生成 0~1.0 之間的隨機數並通過取值範圍和最小值,以便確保隨機點在資料的邊界之內。
def randCent(dataSet, k):
    n = shape(dataSet)[1] # 列的數量
    centroids = mat(zeros((k,n))) # 建立k個質心矩陣
    for j in range(n): # 建立隨機簇質心,並且在每一維的邊界內
        minJ = min(dataSet[:,j])    # 最小值
        rangeJ = float(max(dataSet[:,j]) - minJ)    # 範圍 = 最大值 - 最小值
        centroids[:,j] = mat(minJ + rangeJ * random.rand(k,1))    # 隨機生成
    return centroids

K-Means 聚類演算法

# k-means 聚類演算法
# 該演算法會建立k個質心,然後將每個點分配到最近的質心,再重新計算質心。
# 這個過程重複數次,直到資料點的簇分配結果不再改變位置。
# 執行結果(多次執行結果可能會不一樣,可以試試,原因為隨機質心的影響,但總的結果是對的, 因為資料足夠相似,也可能會陷入區域性最小值)
def kMeans(dataSet, k, distMeas=distEclud, createCent=randCent):
    m = shape(dataSet)[0]    # 行數
    clusterAssment = mat(zeros((m, 2)))    # 建立一個與 dataSet 行數一樣,但是有兩列的矩陣,用來儲存簇分配結果
    centroids = createCent(dataSet, k)    # 建立質心,隨機k個質心
    clusterChanged = True
    while clusterChanged:
        clusterChanged = False
        for i in range(m):    # 迴圈每一個數據點並分配到最近的質心中去
            minDist = inf; minIndex = -1
            for j in range(k):
                distJI = distMeas(centroids[j,:],dataSet[i,:])    # 計算資料點到質心的距離
                if distJI < minDist:    # 如果距離比 minDist(最小距離)還小,更新 minDist(最小距離)和最小質心的 index(索引)
                    minDist = distJI; minIndex = j
            if clusterAssment[i, 0] != minIndex:    # 簇分配結果改變
                clusterChanged = True    # 簇改變
                clusterAssment[i, :] = minIndex,minDist**2    # 更新簇分配結果為最小質心的 index(索引),minDist(最小距離)的平方
        print centroids
        for cent in range(k): # 更新質心
            ptsInClust = dataSet[nonzero(clusterAssment[:, 0].A==cent)[0]] # 獲取該簇中的所有點
            centroids[cent,:] = mean(ptsInClust, axis=0) # 將質心修改為簇中所有點的平均值,mean 就是求平均值的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測試函式

參考執行結果如下:
K-Means 執行結果1

在 kMeans 的函式測試中,可能偶爾會陷入區域性最小值(區域性最優的結果,但不是全域性最優的結果).

K-Means 聚類演算法的缺陷

在 kMeans 的函式測試中,可能偶爾會陷入區域性最小值(區域性最優的結果,但不是全域性最優的結果).
區域性最小值的的情況如下:
K-Means 區域性最小值1

所以為了克服 KMeans 演算法收斂於區域性最小值的問題,有更厲害的大佬提出了另一個稱之為二分K-均值(bisecting K-Means)的演算法.

二分 K-Means 聚類演算法

該演算法首先將所有點作為一個簇,然後將該簇一分為二。
之後選擇其中一個簇繼續進行劃分,選擇哪一個簇進行劃分取決於對其劃分時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 SSE(平方和誤差)的值。
上述基於 SSE 的劃分過程不斷重複,直到得到使用者指定的簇數目為止。

二分 K-Means 聚類演算法虛擬碼

  • 將所有點看成一個簇
  • 當簇數目小雨 k 時
  • 對於每一個簇
    • 計算總誤差
    • 在給定的簇上面進行 KMeans 聚類(k=2)
    • 計算將該簇一分為二之後的總誤差
  • 選擇使得誤差最小的那個簇進行劃分操作

另一種做法是選擇 SSE 最大的簇進行劃分,直到簇數目達到使用者指定的數目位置。 接下來主要介紹該做法。

二分 K-Means 聚類演算法程式碼

# 二分 KMeans 聚類演算法, 基於 kMeans 基礎之上的優化,以避免陷入區域性最小值
def biKMeans(dataSet, k, distMeas=distEclud):
    m = shape(dataSet)[0]
    clusterAssment = mat(zeros((m,2))) # 儲存每個資料點的簇分配結果和平方誤差
    centroid0 = mean(dataSet, axis=0).tolist()[0] # 質心初始化為所有資料點的均值
    centList =[centroid0] # 初始化只有 1 個質心的 list
    for j in range(m): # 計算所有資料點到初始質心的距離平方誤差
        clusterAssment[j,1] = distMeas(mat(centroid0), dataSet[j,:])**2
    while (len(centList) < k): # 當質心數量小於 k 時
        lowestSSE = inf
        for i in range(len(centList)): # 對每一個質心
            ptsInCurrCluster = dataSet[nonzero(clusterAssment[:,0].A==i)[0],:] # 獲取當前簇 i 下的所有資料點
            centroidMat, splitClustAss = kMeans(ptsInCurrCluster, 2, distMeas) # 將當前簇 i 進行二分 kMeans 處理
            sseSplit = sum(splitClustAss[:,1]) # 將二分 kMeans 結果中的平方和的距離進行求和
            sseNotSplit = sum(clusterAssment[nonzero(clusterAssment[:,0].A!=i)[0],1]) # 將未參與二分 kMeans 分配結果中的平方和的距離進行求和
            print "sseSplit, and notSplit: ",sseSplit,sseNotSplit
            if (sseSplit + sseNotSplit) < lowestSSE: # 總的(未拆分和已拆分)誤差和越小,越相似,效果越優化,劃分的結果更好(注意:這裡的理解很重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我們一起討論)
                bestCentToSplit = i
                bestNewCents = centroidMat
                bestClustAss = splitClustAss.copy()
                lowestSSE = sseSplit + sseNotSplit
        # 找出最好的簇分配結果    
        bestClustAss[nonzero(bestClustAss[:,0].A == 1)[0],0] = len(centList) # 呼叫二分 kMeans 的結果,預設簇是 0,1. 當然也可以改成其它的數字
        bestClustAss[nonzero(bestClustAss[:,0].A == 0)[0],0] = bestCentToSplit # 更新為最佳質心
        print 'the bestCentToSplit is: ',bestCentToSplit
        print 'the len of bestClustAss is: ', len(bestClustAss)
        # 更新質心列表
        centList[bestCentToSplit] = bestNewCents[0,:].tolist()[0] # 更新原質心 list 中的第 i 個質心為使用二分 kMeans 後 bestNewCents 的第一個質心
        centList.append(bestNewCents[1,:].tolist()[0]) # 新增 bestNewCents 的第二個質心
        clusterAssment[nonzero(clusterAssment[:,0].A == bestCentToSplit)[0],:]= bestClustAss # 重新分配最好簇下的資料(質心)以及SSE
    return mat(centList), clusterAssment

測試二分 KMeans 聚類演算法

上述函式可以執行多次,聚類會收斂到全域性最小值,而原始的 kMeans() 函式偶爾會陷入區域性最小值。
執行參考結果如下:
二分 K-Means 執行結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