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最近生活感悟,我的選擇與被選擇

最近生活感悟,我的選擇與被選擇

選擇與被選擇

今天同學的妹妹不遠萬里從老家跑過來問我要不要培訓,然後進入IT行業。談了很長時間,最後我給出的建議是“做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對的。

回家的路上不禁想起去年自己在臨近畢業時所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可能對於我來說我更加的幸運一些,因為我面臨著是去哪家公司從事什麼工作的問題。

記得大三的時候我就有種強烈的願望,要早點畢業,早點進入社會,到“外面”去感受世界的精彩。從鄭州到武漢,再到北京。不管從哪到哪,我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內心,做自己的決定走自己的路。自己也體會過在陌生城市的孤獨和無助。不管自己在承受著什麼當時自己內心有一個非常強烈的信念“既然選擇出來了,就要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所以這段經歷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而且一直覺得對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

可能自己確實是一路走來一切太順利了。當自己畢業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時我內心的強烈的想法竟然是“一直我都在做自己的決定,這次我想聽聽周圍人的意見”。

選擇去哪裡,我問了四個“人”:第一,我的一位大學老師;第二,一位認識的已經從事IT行業十幾年的業界大牛;第三,周圍的朋友;第四,“萬能的”知乎。

當然最後結果是一致全票支援我選擇新浪。當然最後我也選擇了新浪。

當然現在從各方面我接觸到的資訊是否證明當初我做這個決定是否是正確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在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然我沒有在抱怨這些給過我建議的朋友,老師。我只是越發的覺的越是成年,當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自己承擔的責任(或者說後果)越大,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影響越大。

也許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當還處於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會有老師,家長幫助做決定,我僅僅要做的就是聽話,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沒有去考慮過後果會是什麼樣子的,就算有什麼後果或者責任也會有人幫我承擔。

當我大學畢業,走進社會。當老師,親人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漸漸沒有交集,當週圍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人的時候,我只能學會自己做決定。越是成年,越是要對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情承擔責任。依賴別人的決定只能給自己的將來後悔埋下伏筆

所以有人向我徵求意見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避免摻雜自己的情感在其中,客觀的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因為我知道我的個人感情,很容易影響別人的決定。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反問:你喜歡做的到底是什麼,那麼就去做。

考慮其它的都是在浪費時間。

當然最近的親身感受也有:生活從來不缺少機會去改變。缺少的只是抓住機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