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理解Android中的註解與反射

理解Android中的註解與反射

前言

最近一段時間在研究EventBus和Retrofit 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註解這個概念。由於在學習Java的時候對這方面沒有深入瞭解過,所以看起相關的程式碼來,總會有點不知其所以然,這裡就註解和反射的使用做一下總結。

這裡我們先從反射說起,瞭解了反射的意義及用法後,我們在看看註解的使用,最後敘述一下在Android開發中是怎樣結合使用註解與反射。

反射

Java反射(Reflection)定義

Java反射機制是指在執行狀態

對於任意一個類,都能知道這個類的所有屬性和方法;
對於任何一個物件,都能夠呼叫它的任何一個方法和屬性;

這樣動態獲取新的以及動態呼叫物件方法的功能就叫做反射。

比如像下面:

           //獲取類
        Class c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 獲取所有的屬性
        Field[] fields = c.getDeclaredFields();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b.append(Modifier.toString(c.getModifiers()) + " class " + c.getSimpleName() + "{\n");
        // 遍歷每一個屬性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sb.append
("\t");// 空格 sb.append(Modifier.toString(field.getModifiers()) + " ");// 獲得屬性的修飾符,例如public,static等等 sb.append(field.getType().getSimpleName() + " ");// 屬性的型別的名字 sb.append(field.getName() + ";\n");// 屬性的名字+回車 } sb.append("}\n"); System.out.println(sb);

就可以獲得 String ,這個我們常用類的所有屬性:

string_property

再比如:

       //獲取類
        Class c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 獲取所有的方法
        Method[] ms = c.getDeclaredMethods();
        //遍歷輸出所有方法
        for (Method method : ms) {
            //獲取方法所有引數
            Parameter[] parameters = method.getParameters();
            String params = "";
            if (parameters.length > 0) {
                StringBuffer stringBuffer = new StringBuffer();
                for (Parameter parameter : parameters) {
                    stringBuffer.append(parameter.getType().getSimpleName() + " " + parameter.getName() + ",");
                }
                //去掉最後一個逗號
                params = stringBuffer.substring(0, stringBuffer.length() - 1);
            }
            System.err.println(Modifier.toString(method.getModifiers())
                    + " " + method.getReturnType().getSimpleName()
                    + " " + method.getName()
                    + " (" +params  + ")");
        }

可以獲得String 類的所有方法(圖片只截取了部分方法,實際有很多就不佔篇幅了):

string_method

Java反射機制API

主要的幾個類

Java中有關反射的類有以下這幾個:

用途
java.lang.Class 編譯後的class檔案的物件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構造方法
java.lang.reflect.Field 類的成員變數(屬性)
java.lang.reflect.Method 類的成員方法
java.lang.reflect.Modifier 判斷方法型別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類的註解

具體實現

為了方便描述,這裡我們建立一個類 TestClass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rivate String port;
    private int number;

   public void printInfo() {
        System.out.println("info is " + address + ":" + port);
    }        
    private void myMethod(int number,String sex) {

    }

    public String getPort() {
        return port;
    }

    public void setPort(String port) {
        this.port = port;
    }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 {
        return address;
    }

    public void setAddress(String address) {
        this.address = address;
    }

    public int getNumber() {
        return number;
    }

    public void setNumber(int number) {
        this.number = number;
    }


}

這個類很簡單,包含三個成員變數address,port和number,以及它們各自的get,set方法。
兩個自定義的方法printInfo()和myMethod()。

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如何通過反射,獲取這個TestClass的所有“資訊”

  • 1.獲取Class
    關於Class的獲取有三種寫法:
//獲取類的三種方法:
Class c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這裡一定要用完整的包名
Class c1=String.class;
String str = new String();
Class c2=str.getClass();

這裡獲取的c,c1以及c2都是相等的。一般在反射中會用第一種寫法。

  • 2.獲取類的屬性(成員變數)
Field[] fields = c.getDeclaredFields();

這裡返回的是一個數組 ,包含所有的屬性。獲取到的每一個屬性Filed,包含一系列的方法可以獲取及修改他的內容。
如下所示:

// 遍歷每一個屬性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sb.append("\t");// 空格
            sb.append(Modifier.toString(field.getModifiers()) + " ");// 獲得屬性的修飾符,例如public,static等等
            sb.append(field.getType().getSimpleName() + " ");// 屬性的型別的名字
            sb.append(field.getName() + ";\n");// 屬性的名字+回車
        }

這裡我們可以得到TestClass的所有屬性:

test_p

  • 3.獲取類的方法
// 獲取所有的方法
Method[] ms = c.getDeclaredMethods();

和屬性類似,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法獲取到方法的返回值型別,名稱以及引數。下面的表格中總結了一些關鍵方法:

reflection

類似的獲取到TestClass的所有方法:

test_method

這裡可以看到,獲取的TestClass的屬性和方法同我們定義的是完全一致的。

這裡我們順便呼叫一下TestClass的printInfo方法:

new TestClass().printInfo();

用於所有屬性沒有做初始化,所以得到如下輸出:

null

可以看到,利用反射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去“反編譯”一個class。那麼我們用反射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呢?不要著急,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註解

Java 註解(Annotation)

什麼是註解

關於註解的定義網上有很多說法,就不再贅述。這裡我們就說兩點

Annotation(註解)就是Java提供了一種源程式中的元素關聯任何資訊或者任何元資料(metadata)的途徑和方法。

Annotation是被動的元資料,永遠不會有主動行為

既然是被動資料,對於那些已經存在的註解,比如Override,我們只能看看而已,並不知道它具體的工作機制是什麼;所以想要理解註解,就直接從自定義註解開始。

自定義註解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Documented
@Inherited
public @interface Bind {
    int value() default 1;
    boolean canBeNull() default false;
}

這就是自定義註解的形式,我們用@interface 表明這是一個註解,Annotation只有成員變數,沒有方法。Annotation的成員變數在Annotation定義中以“無形參的方法”形式來宣告,其方法名定義了該成員變數的名字,其返回值定義了該成員變數的型別。比如上面的value和canBeNull。

元註解

可以看到自定義註解裡也會有註解存在,給自定義註解使用的註解就是元註解。

@Rentention Rentention

@Rentention Rentention用來標記自定義註解的有效範圍,他的取值有以下三種:

RetentionPolicy.SOURCE: 只在原始碼中保留 一般都是用來增加程式碼的理解性或者幫助程式碼檢查之類的,比如我們的Override;

RetentionPolicy.CLASS: 預設的選擇,能把註解保留到編譯後的位元組碼class檔案中,僅僅到位元組碼檔案中,執行時是無法得到的;

RetentionPolicy.RUNTIME: ,註解不僅 能保留到class位元組碼檔案中,還能在執行通過反射獲取到,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Target

@Target指定Annotation用於修飾哪些程式元素。
@Target也包含一個名為”value“的成員變數,該value成員變數型別為ElementType[ ],ElementType為列舉型別,值有如下幾個:

  • ElementType.TYPE:能修飾類、介面或列舉型別
  • ElementType.FIELD:能修飾成員變數
  • ElementType.METHOD:能修飾方法
  • ElementType.PARAMETER:能修飾引數
  • ElementType.CONSTRUCTOR:能修飾構造器
  •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能修飾區域性變數
  •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能修飾註解
  • ElementType.PACKAGE:能修飾包

使用了@Documented的可以在javadoc中找到
使用了@Interited表示註解裡的內容可以被子類繼承,比如父類中某個成員使用了上述@From(value),From中的value能給子類使用到。

好了,關於註解就說這麼多。

反射&註解的使用

屬性值使用註解

下面我們首先自定義兩個註解:BindPort 和 BindAddress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public @interface BindPort {
    String value() default "8080";
}

指定BindPort 可以保留到執行時,並且可以修飾成員變數,包含一個成員變數預設值為”8080“。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public @interface BindAddress {
    String value() default "127.0.0.0";
}

這個和上面類似,只是預設值為”127.0.0.0”。

同時,我們修改之前的TestClass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BindAddress()
    String address;
    @BindPort()
    private String port;

    private int number;

    public void printInfo() {
        System.out.println("info is " + address + ":" + port);
    }

   ........


}

這裡我們將原先的address 和 port 兩個變數分別用這裡定義的註解進行修飾,由於我們在定義註解時有預設值,所以這裡的註解可以不寫引數。

使用反射獲取註解資訊

前面已經說了,Annotation是被動的元資料,永遠不會有主動行為,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使用反射,才能讓我們的註解產生意義。

通過反射可以獲取Class的所有屬性和方法,因此獲取註解資訊也不在話下。我們看程式碼:

        //獲取類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例項化一個TestClass物件
        TestClass tc= (TestClass) c.newInstance();

        // 獲取所有的屬性
        Field[] fields = c.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if(field.isAnnotationPresent(BindPort.class)){
                BindPort port = field.getAnnotation(BindPort.class);
                field.setAccessible(true);
                field.set(tc,port.value());
            }

            if (field.isAnnotationPresent(BindAddress.class)) {
                BindAddress address = field.getAnnotation(BindAddress.class);
                field.setAccessible(true);        
                field.set(tc,address.value());
            }

        }

        tc.printInfo();

我們執行程式得到如下輸出:

output

上面程式碼的邏輯很簡單:

首先遍歷迴圈所有的屬性,如果當前屬性被指定的註解所修飾,那麼就將當前屬性的值修改為註解中成員變數的值。

上面的程式碼中,找到被BindPort修飾的屬性,然後將BindPort中value的值賦給該屬性。

這裡setAccessible(true)的使用時因為,我們在宣告port變數時,其型別為private,為了確保可以訪問這個變數,防止程式出現異常。

理論上來說,這樣做是不安全的,不符合面向物件的思想,這裡只是為了說明註解和反射舉例。

但是,你也會發現,反射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在執行時改變物件的方法。

好了,下面我們繼續修改TestClass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BindAddress("http://www.google.com.cn")
    String address;
    @BindPort("8888")
    private String port;

    private int number;

    public void printInfo() {
        System.out.println("info is " + address + ":" + port);
    }
    .......
}

我們為註解設定了引數,再次執行,相信你已經猜到結果了。

output1

這時候由於我們在給成員變數設定註解時,寫了引數,反射時也取到了相應的值。

方法使用註解

上面對於類屬性(成員變數)設定註解,可能還不能讓感受到註解&反射的優勢,我們再來看一下類的方法使用註解會怎樣。

我們還是先定義一個註解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public @interface BindGet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有效範圍至執行時,適用於方法。

再次修改TestClass 如下: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BindAddress("http://www.google.com.cn")
    String address;
    @BindPort("8888")
    private String port;

    private int number;

    @BindGet("mike")
    void getHttp(String param){
        String url="http://www.baidu.com/?username"+param;
        System.err.println("get------->"+url);
    }

    ...........
}

我們添加了一個名為getHttp的方法,而且這個方法由@BindGet註解。

然後看反射的使用:

    //獲取類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TestClass tc= (TestClass) c.newInstance();

    // 獲取所有的方法
        Method[] ms = c.getDeclaredMethods();

        for (Method method : ms) {
           if(method.isAnnotationPresent(BindGet.class)){
               BindGet bindGet = method.getAnnotation(BindGet.class);
               String param=bindGet.value();
               method.invoke(tc, param);
           }
        }

這裡的邏輯和對屬性的解析相似,依舊是判斷當前方法是否被指定的註解(BindGet)所修飾,
如果是的話,就使用註解中的引數作為當前方法的引數去呼叫他自己。

這樣,我們在執行程式時,通過反射就回去主動呼叫getHttp方法,得到如下輸出:

output2

這裡我們就可以通過註解動態的實現username引數的修改,甚至getHttp方法整個http url地址的修改。
(假設我們這裡的getHttp方法是做網路請求)

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明白瞭如何使用反射獲取註解的資訊,但你一定會困惑這麼做有什麼用呢?

”動態“”動態“”動態“

這就是使用註解和反射最大的意義,我們可以動態的訪問物件。

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們看看,在Android開發中,我們遇到的註解和反射。

Android 中的註解&反射

Butterknife

如果你是一個Android開發者,相信在使用Butterknife外掛之前,你一定寫了無數次的findViewById。

然而,如果使用了Butterknife 外掛,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完成findViewById的工作,甚至是setOnClickListener 的工作。

public class ButtferknifeDemo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BindView(R.id.textView)
    TextView textView;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Nullable 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buttferknife);
        ButterKnife.bind(this);
        textView.setText("I'm not null");

    }
}

上面的程式碼,應該不陌生。試想如果你的activity_bufferknife 佈局檔案中有很多控制元件時,這樣做不知道可以省多少時間了

我們看一下BindView的註解定義:

@Retention(CLASS) @Target(FIELD)
public @interface BindView {
  /** View ID to which the field will be bound. */
  @IdRes int value();
}

這個註解用於修飾變數,有效範圍也是限定到了CLASS(即編譯階段),並沒有到執行時。
我們在Butterknife(8.4.0)的部分原始碼中可以看到:

 /** Simpler version of {@link View#findViewById(int)} which infers the target type. */
  @SuppressWarnings({ "unchecked", "UnusedDeclaration" }) // Checked by runtime cast. Public API.
  @CheckResult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View> T findById(@NonNull View view, @IdRes int id) {
    return (T) view.findViewById(id);
  }

我們可以猜到的,編譯時最終的實現必然是到這裡,實現view.findViewById(id)。

在這裡,註解和反射的結合,使我們可以避免做很多重複的工作。

Retrofit 2.0

第一次使用Retrofit的時候,完全被介面定義的方式搞蒙圈了,完全搞不懂啊。

public interface UserBasicService {

    @GET("users/{user}")
    Call<ResponseBody> getUsers(@Path("user") String uses);
}

為什麼要這麼寫?引數是怎麼傳遞的?@ 是什麼意思?帶著曾經的這些疑問,我們首先看看這裡的兩個註解。

這裡使用了兩個註解GET 和Path ,我們看一下:

GET

/** Make a GET request. */
@Documented
@Target(METHOD)
@Retention(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GET {
  /**
   * A relative or absolute path, or full URL of the endpoint. This value is optional if the first
   * parameter of the method is annotated with {@link Url @Url}.
   * <p>
   * See {@linkplain retrofit2.Retrofit.Builder#baseUrl(HttpUrl) base URL} for details of how
   * this is resolved against a base URL to create the full endpoint URL.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Path

@Documented
@Retention(RUNTIME)
@Target(PARAMETER)
public @interface Path {
  String value();

  /**
   * Specifies whether the argument value to the annotated method parameter is already URL encoded.
   */
  boolean encoded() default false;
}

這兩個註解的生命週期都延續到了 RUNTIME,即執行時。GET用於方法,Path用於引數。這點和我們定義getUsers()方法是一致的。

關於Retrofit中反射和註解的使用,涉及到動態代理的相關概念,這裡就不展開來說。總的思路就是通過註解中使用的引數,動態的生成Request然後由OKHttp去呼叫。這個以後會做深入分析,這裡只是瞭解註解和反射用法。

好了,關於註解和反射的使用方法及意義就暫時總結到這裡。

後話

以合適的方式使用反射,會讓我們寫程式碼的方式更加靈活。反射使用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會對效能造成影響。

但是EventBus,Retrofit 的如此火爆,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效能的影響也許沒那麼大,或者說面對現如今硬體配置堪比電腦的手機,這點影響也許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關於反射的使用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