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年一嘆——我的項目交付元年

一年一嘆——我的項目交付元年

有時 會議 然而 定位 openstac 自我 疑問 良性 需要

我的項目交付元年

如果你覺得現在走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說明你正在人生的上升期。
——題記


2017年5月,進入華為外包,從事華為雲相關工作,泡浸半年後開始參與項目交付。在2018年裏,我參與了三個項目的現場交付,出差時間累計達七個月;另外,還為兩個項目寫方案材料,用時一個多月。毫無疑問,2018年是我的項目交付元年。

這是特別勞累的一年,年底時,本要寫一篇文章,總結自己的項目體會,然而醞釀許久卻總是調度不起寫作的情緒。斷斷續續寫出的一些文字,像寫賬本似的記錄著項目情況,並非自己內心期望的表達。其實工作上一些個人化和公司化的事情,沒有必要也沒有心情去翻騰出來。琢磨著,便進入了2019年的1月。

我參與的第一個項目(A級,稅務單位),為期兩個月,主要是在項目爬坡期協助部署兩套雲平臺,並負責裸金屬服務的配置調測;第二個項目(A級,銀行單位),為期四個半月(分兩次出差),作為主力人員,全程參與五套雲平臺的詳細設計、部署實施和驗收測試;第三個項目(D級,軍工單位),為期一個半月(持續至2019年1月下旬),作為技術經理代理,在現場主導虛擬化平臺的部署實施以及相關的設備上架、虛擬機遷移,與集成商和客戶溝通處理問題,推動項目進展。

前兩個項目都是大型項目,工作日每天都長時間加班,周末大部分時間也是在加班中度過;1月份、8月份最忙,都是只休了一天假,其余時間則每天工作12至16小時。第三個項目是小項目,工作量不大幾乎不用加班,但由於客戶傲慢刁鉆,並且我是直接面對客戶,內心操勞尤甚。

總的來說,在這三個項目中,我跳躍式地經歷了單點技術交付、整體技術交付和現場技術領導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跑步上崗,缺乏經驗、硬著頭皮往前走。這是一個在項目高壓下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伴隨著自我突破的痛苦和煎熬。

華為雲方案及產品非常復雜,而且不夠成熟,實施起來難度非常大。就雲平臺底座 FusionSphere OpenStack而言,無論多麽有經驗的專家,在一線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堆問題,需要向研發人員求助;像我這樣的新兵,處境尤為艱難,一年下來,真可謂在炮火連天中左沖右突,傷痕累累。

當然,在一線現場,我不是一人作戰,許多時候,當問題出現時,是和隊友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上一線現場常是高手雲集。在參與第一個項目前,我參與了一些雲產品新版本的驗收,驗收團隊中有幾位兄臺系統、網絡、存儲樣樣熟悉,我不禁驚訝於華為人的博而精。進入第一個項目後,發現來自維護部的同事技術水平更勝一籌,可以深入的玩轉系統;而來自方案集成部的飛哥,對各種方案由宏觀到細節的駕馭能力讓我甚為佩服;再後來的兩個項目中遇到的技術經理濤哥和彪哥,其技術與方案綜合能力之高強,問題處理能力之靈活,更是讓我高山仰止。

一線所有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最終都需要通過語音會議拉研發員人幫忙解決,或者幹脆申請研發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理,是為研發兜底。正因此,我深信落在我手上的第一項任務,最終都能夠完成。但坦白說,向研發求助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有時候找了五六個研發人員,才找到能處理問題的人;有時候一個問題需要拉上多個產品線的多位研發人員,共同定位研究,耗上幾天最終能解決,這都算是良性;有時一些問題根本就無解,或者解法得不到客戶的認可,或者解法會引火燒身,那處境真是四面楚歌!

技術上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最終需要由項目經理、客戶經理從客戶層面去推動解決。

(修改中……)

SQ 2019年1月

一年一嘆——我的項目交付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