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淺談企業應用整合的三個層次

淺談企業應用整合的三個層次

      企業搞整合的目的並不是簡單追求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先進性,而是出於管理的目標。比如通過“鋼性”的資訊系統將管理模式輸出到多個同類型的製造或者經營部門,做到作業標準化、工作模式化,實現管理的簡單複製。
      其實,我們所用的不同系統都是用來解決管理的某些層面的,或者說處理某些層面的問題比較專業。比如要把從採購、製造到銷售等企業內部價值鏈過程用一套系統聯接起來,將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統一起來,這便有了ERP(企業資源計劃)。而PDM(產品資料管理軟體)解決的是設計研發的問題,OA(辦公自動化軟體)解決的是辦公的問題。
      當企業同時擁有ERP、PDM、OA等系統的時候,這就有了整合的需求。這些整合的本質是業務整合。正如案例中談到的,同樣是物料,“設計部門認為藍色漆和綠色漆編碼肯定應該不一樣,但是在財務人員看來是相同的因為價格相同;而財務人員認為金屬漆與普通漆價格相差很大,編碼肯定應該不同,但是設計人員認為兩者差別不大。”其本質是兩者關注的業務點不一樣,一個是工藝,另一個是成本。解決業務整合,重在實現管理口徑的一致性,這是資訊交換和共享的基礎。說白了,就是用相同的語言說話。
      業務整合通常會實現業務邏輯在多個資訊系統之間的流轉。技術實現並不是唯一有效的這手段,通過規範管理要素是更好的選擇,即統一業務邏輯。再看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增加物料的附屬資訊,使之同時包含顏色、價格等多個獨立屬性,並在不同的系統引用這些屬性以達成不同的管理目的。這樣一來,物料編碼的粗細程度就不會成為主要矛盾。
      資料整合是解決資訊系統底層的資料同步性、時效性問題,其目的是解決資料來源的唯一性,真實性、時點性(資料是動態的,不同時點的資料有不同的狀態)。
      資料整合是業務整合的技術基礎,但對這種技術實現精度的要求可高可低,其衡量標準是緊急程度和代價的多少。比如,給手機衝值要求金額實時到帳,不然會出現一卡反覆衝值或者出現衝值後仍然不能使用的情況。而撥打手機的計費並不是實時到帳,而是數十小時甚至是月底才批量性結轉的,因為如果實時處理,基站和計費系統的負荷會不堪重負。
      由於有更高的技術細節,資料整合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在這裡不展開論述。我發現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對這一塊技術方案、實現技巧、切換方法感興趣,而可以提供諮詢和解決方案的顧問較少。究其原因,同時對技術和業務有深入理解的顧問很少。所以,這是一個又難又重要的領域,如果有需求,讀者可根據文後的聯絡方式向我詳細諮詢。
      下面來談談最上層的企業整合。對於一個大型的集團企業,由於二級子公司業務的獨立性、產業的多樣性和歷史的因素,各子公司使用不同資訊系統的現象相當普遍。
      集團的資訊部門總是在系統整合與分散之間左右為難。我接觸到的大集團都有這樣的困惑:整合意味放棄前期的系統投入,也意味著切換失敗的管理和技術風險,不整合又可能意味著集團管理的乏力。
      是否進行企業整合,我們的評判標準與業務整合不同,主要看產業關聯度和管理關聯度。對於子公司之間產業相同或者產業關聯度很高,可以用一套系統整合集中管理,提高集團子公司的業務協同,就應該在資金允許,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對企業整合,徹底整合。但如果集團公司是以投資管理為重點,子公司之間是非相關產業多元化性質的,就沒有必要做業務運營層面的系統整合。頂多是通過集團管控、合併報表、公文流轉等系統應用來整合部分二級公司的資料。切忌用一套系統來管理多元化集團企業成員。前幾年,國內有多個這種性質的集團企業,花了很多錢來統一系統平臺,結果幾年都不能實現,無功而返,還耽誤了集團的管控程序。正確的做法是,集團收集二級單位的彙總管理資訊,通過逐級上報軟體和分析系統做管理決策。
      我們已經知道企業應用整合的三個層次,在具體的企業中如何用於行動呢?我們說評估、規劃是應用整合的前提。
      首先進行公司業務定位、管理模式、管理基礎、系統現狀的評估。判斷整合的風險,特別關注人的因素(包括觀點、能力、執行力等)、錢的因素(資金保障)、時間因素(整合實現和系統切換的時間點)。
      其次是發動業務和管理層,規劃整合的目標、範圍,明確重點和難點,找到管理上、技術上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實現的策略、步驟和過渡、切換方法。提交一兩套方案供公司高層決策。
      企業應用整合是為了提高管理效益,而不是僅僅追求技術的先進性,只有把握整合的度,分層次考慮,才能提高整合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