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和程式設計師人生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和程式設計師人生

        這麼多年看過的電影已經不計其數,隨著歲月的流逝,美國電影仍會不時從記憶中重溫的只有兩部《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昨天晚上看的這部《當幸福來敲門》,我給它的評價就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肖申克在那個充滿糞池管道中爬行的200米被這部電影給展現出來了。相信這部片子很多鏡頭的震撼足以讓我的記憶持續很久。

        故事本身很簡單:“故事描述一個單親爸爸,因為事業失敗窮途潦倒到無家可歸,卻還得擔起撫養兒子的重擔。為了兒子的未來,他重新振作,處處向機會敲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專家。而過程中支援他咬緊牙關的最大動力,除了寶貝兒子外,就是他始終相信: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真的拍成了一部大片。尤其是兩幕鏡頭:一個是爸爸和兒子不得不在地鐵的廁所裡過夜,爸爸聽著外面的砸門聲,留下了一滴眼淚;另外一個是,當爸爸從眾多的競爭者脫穎而出,最後老闆告訴他已經成為正式一員時,他的表情沒有表現出常人的高興,而是那種非常非常複雜、平靜的出奇,眼睛裡充滿著悲憤、期待、喜悅等等難以言表。

        其實在北京生存的這些年,何嘗沒有嘗試過一些《當幸福來敲門》中的一些苦難呢?很多人承受不住就轉戰他鄉,很多人繼續在北京流浪,很多人開始功成名就。若不是祖輩積德,每個成功的人士都會告訴你一個道理:他們能做出今天的成績來源於他們比別人更多的刻苦和努力。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99%的人都不能堅持做到。

       程式設計師這個職位在以後會越來越承受各種壓力,2006年就有上海一名36歲的軟體工程師無力養家、跳樓身亡。其實這名工程師真的比劇中的男主角幸福多了,很多時候我們再那麼變通一下、再那麼自嘲一點,甚至再那麼堅持一下下,勝利、成功、榮譽其實都離著不是那麼遠。

        在目前的中國生存,心態太重要了,中國沒有宗教、中國沒有心理醫生,我們在這個崇尚名利的時代,需要先學會的是自我調節,自我平衡。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一定是“不做下一個誰 要做第一個我”那麼較勁,或許只是“just do it”就可以了。

       王爾德曾經說過“我們都生活在下水道里,可是仍然有人在仰望星空”,我把這句話做為《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的最終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