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OSI七層協議與TCP/IP四層協議之間的比較(學習中)

轉:OSI七層協議與TCP/IP四層協議之間的比較(學習中)

OSI與TCP/IP的比較:

分層結構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都採用了分層結構,都是基於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OSI參考模型有7層,而TCP/IP協議只有4層,即TCP/IP協議沒有了表示層和會話層,並且把資料鏈路層和物理層合併為網路介面層。不過,二者的分層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標準的特色
OSI參考模型的標準最早是由ISO和CCITT(ITU的前身)制定的,有濃厚的通訊背景,因此也打上了深厚的通訊系統的特色,比如對服務質量(QoS)、差錯率的保證,只考慮了面向連線的服務。並且是先定義一套功能完整的構架,再根據該構架來發展相應的協議與系統。

TCP/IP協議產生於對Internet網路的研究與實踐中,是應實際需求而產生的,再由IAB、IETF等組織標準化,而並不是之前定義一個嚴謹的框架。而且TCP/IP最早是在UNIX系統中實現的,考慮了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比較適合計算機實現和使用。

連線服務
OSI的網路層基本與TCP/IP的網際層對應,二者的功能基本相似,但是定址方式有較大的區別。

OSI的地址空間為不固定的可變長,由選定的地址命名方式決定,最長可達160byte,可以容納非常大的網路,因而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根據OSI的規定,網路上每個系統至多可以有256個通訊地址。

TCP/IP網路的地址空間為固定的4byte(在目前常用的IPV4中是這樣,在IPV6中將擴充套件到16byte)。網路上的每一個系統至少有一個唯一的地址與之對應。

傳輸服務
OSI與TCP/IP的傳輸層都對不同的業務採取不同的傳輸策略。OSI定義了五個不同層次的服務:TP1,TP2,TP3,TP4,TP5。TCP/IP定義了TCP和UPD兩種協議,分別具有面向連線和麵向無連線的性質。其中TCP與OSI中的TP4,UDP與OSI中的TP0在構架和功能上大體相同,只是內部細節有一些差異。

應用範圍
OSI由於體系比較複雜,而且設計先於實現,有許多設計過於理想,不太方便計算機軟體實現,因而完全實現OSI參考模型的系統並不多,應用的範圍有限。而TCP/IP協議最早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在UNIX、Windows平臺中都有穩定的實現,並且提供了簡單方便的程式設計介面(API),可以在其上開發出豐富的應用程式,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TCP/IP協議已成為目前網際互聯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和工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