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ndroid開發--IntentService的用法,你錯過了什麼

Android開發--IntentService的用法,你錯過了什麼

IntentService是Android中提供的後臺服務類,我們在外部元件中通過Intent向IntentService傳送請求命令,之後IntentService逐個執行命令佇列裡的命令,接收到首個命令時,IntentService就開始啟動並開始一條後臺執行緒執行首個命令,接著佇列裡的命令將會被順序執行,最後執行完佇列的所有命令後,服務也隨即停止並被銷燬。

與Service的不同

  1. Service中的程式仍然運行於主執行緒中,而在IntentService中的程式執行在我們的非同步後臺執行緒中。在接觸到IntentService之前,我在專案中大多是自己寫一個Service,在Service中自己寫一個後臺執行緒去處理相關事務,而這些工作Android其實早已經幫我們封裝的很好。
  2. 在Service中當我的後臺服務執行完畢之後需要在外部元件中呼叫stopService方法銷燬服務,而IntentService並不需要,它會在工作執行完畢後自動銷燬。

IntentService的用法

1.編寫自己的Service類繼承IntentService,並重寫其中的onHandleIntent(Intent)方法,該方法是IntentService的一個抽象方法,用來處理我們通過startService方法開啟的服務,傳入引數Intent就是開啟服務的Intent。在這裡我重寫了一個MyService類去處理後臺事務,每一次呼叫對count加1,並列印log。

package
com.example.intentservicetest; import android.app.IntentService; import android.content.Intent;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Intent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MyService.class.getSimpleName();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MyService() { super
(TAG);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HandleIntent(Intent inten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在這裡新增我們要執行的程式碼,Intent中可以儲存我們所需的資料, //每一次通過Intent傳送的命令將被順序執行 count ++; Log.w(TAG, "count::" + count); } }

2.註冊我們的服務:接下來在AndroidManifest檔案中的Application標籤下新增我們的服務。

<service android:name="com.example.intentservicetest.MyService" />

3.在外部元件中開啟服務:在這裡我們在Activity中利用Intent迴圈10次開啟服務。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MyService.class);
        startService(intent);
}

4.結果輸出:

可以看到在MyService中是按照順序執行我們的請求命令的。

原理分析

1.生命週期函式:
IntentService同樣是繼承於Service的,它也擁有相同的生命週期函式;

  • onCreate:服務建立時呼叫;
  • onStartCommand(Intent, int, int)方法:在Service原始碼可以看到onStart方法是在該方法中被呼叫的。每次元件通過startService方法啟動服務時呼叫一次,兩個int型引數,一個是組識別符號,一個是啟動ID,組識別符號用來表示當前Intent傳送是一次重新發送還是一次從沒成功過的傳送。每次呼叫onStartCommand方法時啟動ID都不同,啟動ID也用來區分不同的命令;
  • onDestroy方法:在服務停止時呼叫。

2.onCreate方法:首先讓我們看看IntentService原始碼中的onCreate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HandlerThread thread = new HandlerThread("IntentService[" + mName + "]");
        thread.start();

        mServiceLooper = thread.getLooper();
        mServiceHandler = new ServiceHandler(mServiceLooper);
}

可以看到:在IntentService的onCreate方法中開啟了一個非同步執行緒HandlerThread來處理我們的請求,並利用Looper和Handler來管理我們的請求命令佇列。關於HandlerThread的用法可以參考以下博文:Android原始碼分析–Handler和Looper機制詳解

3.如何停止服務
看到了onCreate方法我們就可以明白了,IntentService是如何開啟非同步執行緒以及如何管理命令佇列的,那麼我們之前曾提到:當後臺服務處理結束後,我們並不需要再呼叫stopService方法銷燬服務,IntentService會自動銷燬,它是如何做到的呢?然我們看看ServiceHandler:

private final class Servic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ServiceHandler(Looper looper) {
            super(loop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onHandleIntent((Intent)msg.obj);
            stopSelf(msg.arg1);
        }
    }

在Handler中我們處理完每一個命令都會呼叫stopSelf(int)方法來停止服務:該方法需要來自onStartCommand方法中的啟動ID,只有在接收到最新的啟動ID時才會停止服務,就是說,我們的IntentService直到命令佇列中的所有命令被執行完後才會停止服務。

setIntentRedelivery方法

在原始碼中我們可以發現,該方法改變了boolean變數mRedelivery的值,而mRedelivery得值關係到onStartCommand的返回變數:

@Override
public int onStartCommand(Intent intent, int flags, int startId) {
    onStart(intent, startId);
    return mRedelivery ? START_REDELIVER_INTENT : START_NOT_STICKY;
}

可以看到,mRedelivery不同,會返回兩個不同的標誌START_REDELIVER_INTENT 和START_NOT_STICKY,那麼他們有什麼不同呢?
區別就在於如果系統在服務完成之前關閉它,則兩種型別就表現出不同了:

  • START_NOT_STICKY型服務會直接被關閉,而START_REDELIVER_INTENT 型服務會在可用資源不再吃緊的時候嘗試再次啟動服務。
  •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當我們的操作不是十分重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START_NOT_STICKY,這也是IntentService的預設選項,當我們認為操作十分重要時,則應該選擇START_REDELIVER_INTENT 型服務。

non-sticky服務和sticky服務

non-sticky服務會在自己認為任務完成時停止,若一個Service為non-sticky服務則應該在onStartCommand方法中返回START_REDELIVER_INTENT或START_NOT_STICKY標誌。
sticky服務會持續存在,直到外部元件呼叫Context.stopService方法。sticky服務返回標誌位START_STICKY。

注意:IntentService不應該處理長時間執行的服務(如音樂播放),長時間執行的服務應該由sticky服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