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圖文筆記,帶你走進《未來簡史》(36-41)

圖文筆記,帶你走進《未來簡史》(36-41)

作者:@文曰小強(微信公眾號: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權)

轉載請註明出處。

英脫歐、美大選的資料本質《未來簡史》筆記36


    上期語音我們提到,政治結構本質上也可以理解為資料處理系統。原著裡作者就提到:民主和專制本質上只是兩套關於收集和分析資訊的對立機制。專制使用集中式處理,而民主則喜歡分散式處理針對政治的資料化本質,原著裡作者就提到了這樣兩個有趣的例子:英國脫歐美國大選

    當今世界的不斷變化讓民主機制下的選民開始意識到,舊有的機制無法捍衛他們的權利,權力正在轉移,但是卻搞不清轉去了哪裡?

    英國人民以為歐盟竊奪了他們的權力和利益,可實際上奪走這一切的是一張以歐盟為載體的全球資料網路。脫離歐盟看起來是暫時離開了這張網,但實際上我們前面講過了,每個人、每個機構和組織,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得不連結在巨大的資料網路之中了,失聯就會滅亡。

    同理,美國人民一次次的相信精英領袖,卻一次次的失望,於是他們認為是精英階層欺騙了他們,便把選票投給特朗普。但實際上,今天美國面臨的問題就和上期語音中,冷戰時期的蘇聯一樣,無論是精英還是土豪來領導,都沒有一個人類組織有能力處理今天這麼大規模的資料。當資料量和流通速度不斷的雙雙提升,選舉、政黨、國會這些制度都可能遭到淘汰。這才是真正的焦慮源頭。

    但是顯然,特朗普可能也是一臉蒙圈的,因為他對移民的不友好態度說明,他還沒意識到:就業壓力不是移民造成的,而是新興技術產業的演算法帶來的。這種情況下,他竟然要趕走那些在大公司好不容易招來的,新興技術領域專家移民,這種做法恐怕並不明智。

    其實,正是因為科技的飛速進步,不論國會還是獨裁者都被來不及處理的資料壓得喘不過氣,相對一個世紀以前政治人物的視野,今天的政治家們,眼界已經並不一定比普通人開闊多少。作者甚至認為:就在21世紀早期,政治已不再有巨集偉願景,政府就只剩下行政功能,維持著國家現狀,卻不再能夠帶領人民向前。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誰將來取代傳統的政治結構,形成新的有意義的願景呢?

    根據該書作者的史學觀:回答未來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回顧過去的歷史。後面的語音中,我們就將通過資料角度的人類歷史回顧來解答這一問題。

我們是人列計算機《未來簡史》筆記37


    大家早!在未來簡史一書中,作者不止一次的帶領我們回顧人類史。而今天這一次,是為了證明人類只是資料來源。

    讀到這部分的時候小強想起了大劉在《三體1》中設想的人型計算機。因為,這部分作者給出了一模一樣的說法。那就是資料主義認為:

    全人類都可以看做是單一的資料處理系統,而每個個人都是裡面的一個晶片

    這樣整個人類的歷史程序都要通過

4種方式來提高系統效率。

1,增加處理器的數量。

    10萬人口的城市運算能力就高於1000人的小村莊。

2,增加處理器種類。

    農民、祭司和醫生等不同工種交流產生的想法可能是狩獵採集部落裡怎麼談都不會談到的。

3、增加處理器之間的連線。

    貿易網路連線起來的10座城市,產生的經濟、科技與社會創新通常會高於10個閉門造車的孤城。

4、增加現有連線的流通自由度。

    基於這四種方式的互相制約影響,作者將人類歷史總結為智人資料處理系統構建的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始於認知革命。

    大量智人開始連線為單一資料處理網路。這讓智人擁有了超乎其他人類及動物的關鍵優勢,並幫助人類走向全世界。但那時候的歐洲智人和中國智人完全沒有聯絡,他們用的資料演算法也並不相同。

第二階段:從農業革命開始,持續到大約5000年前文字和金錢出現。

    這期間農業加速了人口增長,相當於處理器的數量急劇上升。同時農業也讓更多人能夠生活在一起,形成密集的地方網路,並鼓勵各個網路彼此貿易溝通。但是,因為沒有文字和金錢,所以人類依然是分散的無數個小部落,想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依然是痴人說夢。

第三階段:開始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和貨幣,結束於科學革命前夕。

    這一階段,有了文字和貨幣,使得人類的協作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各個團體融合起來形成了城市和王國,城與城、國與國之間聯結也更為緊密。這時候的人類才開始大膽的想象,建立一個涵蓋全球的單一網路。

第四階段(最後一段):約始於1492年,全球一體化夢想成為現實。

    早期探險家、征服者和交易上一起編制了覆蓋整個世紀的幾條線,到了哥倫布時期這幾條線已被編織的密如蛛網。後來民主和自由市場逐漸消除種種障礙建起了一張全球經貿網路。回顧至此,原著裡寫道:人們常常想象,民主和自由市場之所以勝出是因為他們比較“好”,其實不然,他們之所以勝出,是因為他們改善了全球資料處理系統。

    所以,過去7萬年間,人類就是先擴散,再分成不同群體,最後再次合併。但是一路走來的所有發展成果卻全部被沉澱下來,形成了今天的人類單一資料處理系統,並將基於這一系統,一同完成一個重要使命:打造一個全新的效率更高的資料處理系統,稱為“萬物網際網路”(Internet-of-All-Things)。

    作者指出,這就是資料主義的使命,一旦完成了這一使命,智人就會功成身退。那麼,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或者說人類最後一班崗,具體要完成哪些工作,符合哪些標準呢?如果這時人類接下來不可避免的使命,那麼誰更擅長這項工作,至少會在有生之年獲得更優越的生命體驗吧?所以,後面的語音我們就一起來拆解下,資料主義給我們人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知識付費”沒有未來《未來簡史》筆記38


    大家早!繼續上期語音留下的問題:資料主義主導的時代裡,給我們人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找尋這一問題的答案首先要了解資料主義宗教的一大原則,即“資訊自由”。

    原著有曰,作為一種新時代宗教,資料主義也有它的宗教誡命。

    第一條就是資料主意要連線越來越多的媒體,產生和使用越來越多的資訊,讓資料流最大化

    第二條則是,讓一切都連線到系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萬物互聯。

    這兩條誡命對我們的生活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原著中舉了兩個小例子。比如,未來的冰箱,會直接聯絡養雞場。當冰箱的雞蛋即將被用光時,它會提醒雞舍直接進行補貨,這就省去了中間雞蛋零售商的工作。

    再比如,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車與車之間會在路上互相交談,這樣就避免了許多交通事故,也就省去了交警的工作。

    就像李開復先生在《奇葩大會》提到的,兩個汽車在路口相遇,直接討價還價為自己車上的主人爭取優先通過的時間,併為此支付相應的費用給另一輛車。這個過程中,車主可能在車上呼呼大睡或者趕製檔案,對這個交流過程全然不知。


    說到這,原著指出,為了遵循這兩條誡命,資料主義有了它的一大原則。

就像資本主義相信一切的美好都源自於經濟增長,

資料主義則認為一切的美好都來自於資訊自由

    接下來作者用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證明資訊自由的重要性必然性

    第一個例子講的是在2013年1月,一位26歲的美國黑客在自家公寓裡自殺身亡,他就是,艾倫·施瓦茨。


    施瓦茨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他十四歲就協同開發出關鍵的RSS1.0(通訊協議),同時它也是資訊自由的堅定信徒。2008年他曾發表游擊隊開放訪問宣言呼籲應該讓資訊流完全自由不加任何限制。

    他在宣言中曾強調:“無論現在的資訊儲存在何處,我們都必須獲得這些資訊,並與全世界無償分享……”他認為“為了開放訪問,我們應該如游擊隊一般奮戰。”施瓦茨可是說到做到的,被他視為對手的就是JSTOR。

    JSTOR是一個數據庫有著數百萬份科學論文和研究成果。他支援科學家和期刊編輯們享有言論自由,但同時也支援這些人認為:想要讀這些文章就應該付錢的自由。JSTOR認為在作者研究創造出某種想法之後,如果想以此獲得部分報酬應該是作者的權利。因此使用者必須向其付費才能夠獲得論文。

    這件事讓施瓦茨十分惱火,他認為:資訊也想要自由,論文中的想法並不屬於創造它們的人,把資訊鎖在牆後必須付費才能獲得的做法是錯誤的。於是他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網路進入JSTOR下載了數十萬份的科學論文,打算全部公開到網際網路上,讓人人都可以自由免費閱讀。

    就是因此事,施瓦茨遭到了逮捕並被送上法庭,在他知道自己可能會被定罪併入獄之後,這位天才選擇了上吊自殺。

    此事之後,對於控告施瓦茨的學術和政府機構,黑客們發動了各種請願和攻擊,面對這種壓力,JSTOR對這起悲劇表示歉意並開放了許多資料內容供免費使用。

    說到這小強想起,曾經有人在留言裡問過我,對於知識付費這種變現模式的看法。前面這個例子就代表了我的觀點,我站在“資訊自由”的這一端。

    知識付費無異於豎起一道圍牆,在看似高階的圍牆內收割使用者,利用“名人信用透支”和“無力篩選資料給非網生一代造成的恐慌”來換取短期的利益。

    這種行為違背資訊自由理念,也同樣不符合我們後面將要提到的分享精神!並且,這些所謂的知識只是一種在資料主義看來即將過時的人類體驗,根本就不叫知識。真正的知識是必須落筆成文、著書立說的。關於文字與口頭表達的異同,我們早前語音中也講過《娛樂至死》裡面的例子,這裡不再重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覆:“娛樂至死”來收聽那條語音!

    所以,小強覺得也許知識付費是創業領航者令人敬佩的試錯,也許它能夠在一段時期內創造不錯的財務報表,但它一定不屬於未來!未來的可分享知識將如今天的空氣一般,隨用隨取唾手可得!

    好了,今天的這則例子當中,施瓦茨是將資訊自由當做一種信仰來捍衛的,體現了資訊自由對於資料主義的重要性。那麼在接下來的語音中我們還將分享一個有關共享經濟的例子,則體現了資訊自由在未來時代中的一種必然性。有關這個例子的解讀,下期語音我們繼續分享!

資訊自由的必然性《未來簡史》筆記39


    好了,繼續上期語音的話題:資訊自由!

    原著裡,作者通過一個親身經歷論述了資訊自由的必然性,他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共享交通的例子。

    在進入這個例子之前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民眾們真正想要的並不是車輛本身,而是移動的便利。

    原著裡作者寫到,作為一名大學教授,他也有一輛車,在一天當中,早上8:40他開車半小時到了大學,把車停好,然後就要放一整天,在晚上18:10的時候他又開車回家再用上半小時。就這樣他每天其實只需要一個小時的用車時間,而每天卻有23個小時要把車停著。

    如果有一個智慧共享系統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它可以讓計算機知道自己需要在8:40離開家,由計算機在那個時候把最近的無人駕駛汽車調過來,把他送到大學,之後這輛車在一天當中都能夠用於其他的目的,而不是停在停車場白白等待。到了晚上18:10分在把他接走送回家即可。

    根據作者提供的資料,這種全民共享的無人駕駛汽車,只要有五千萬臺。就能夠取代十億輛私家車,而且他們所需的道路、橋樑和停車空間都會大大減少。

    聽起來很棒啦~但是這種共享模式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如果想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就必須放棄隱私,允許演算法永遠知道我身在何處,想去何方,這就是人類渴望交通便利而必須滿足的資訊自由。

    其實這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在埃隆·馬斯克的傳記《矽谷鋼鐵俠》中,小強記得有一場官司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事件大意是,一名顧客狀告特斯拉未達到承諾的續航能力,導致他延誤了工作。而法庭上特斯拉則通過對該顧客的出行路線監控資料證明了,顧客在他實際行駛的里程數上說了謊。結果特斯拉雖然贏了這場官司,但是卻被質疑侵犯了顧客的隱私權!

    而如今,特斯拉正在逐漸完成一件谷歌和蘋果搞了好多年都沒有搞定的事情——高精度數字地圖和車隊學習網路。這也體現了此前我們提到過的一個觀點:未來資料比石油更寶貴!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已經瞭解了資料主義的一大原則:資訊自由!那麼,在資訊自由的大環境內,人類作為萬物互聯的建立工具,有什麼樣的必然使命呢?

    這就是我們下期語音中將要分享的內容:即人類體現自身價值的方式在於:記錄、上傳、分享!這一主題將向我們揭示“網紅經濟的本質”,並告訴我們如何成為當下這個時代的寵兒!

網紅經濟本質與生存法則《未來簡史》筆記40


    大家早!今天我們來說《未來簡史》這本書最後一條常規語音!當代人類體現自身價值的方式在於:記錄、上傳、分享!

    從前,人文主義是以我們人類自己為中心的,認為所有的體驗發生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從自己心裡找出一切事物的意義,進而為宇宙賦予意義。可如今,人類在巨大資料總量面前的渺小已顯而易見,因此,資料主義認為:人的經驗如果不分享它就毫無價值。

    比如說從前在某一個領域擁有獨到見解的高人,很難將自己的思想散播四海,所以一旦有那個人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大家就會將其奉為神明。而如今,整個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思想精華,幾乎都已完成了資料化,可隨意檢索。而任何一個人的新鮮想法也極易廣為傳播,因此,即使你不分享也總有人能提供類似的想法並願意分享出去。

    原著裡作者提到,過去我們遮蔽一條訊息的方式,是想方設法“斃負面”,限制該訊息的傳播。而今天,想要降低一條訊息影響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再發布一條新訊息,讓前者淹沒在資訊洪流之中。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作者提出了人類適應資料主義的一套行為準則,即記錄、上傳、分享。

    記錄是將體驗轉化為資料,上傳是將資料融入流通領域,而分享則是完成為資料傳播貢獻價值的使命。一個人記錄、上傳、分享的能力越強,影響越大,意味著他對資料傳播的貢獻越高,他就會獲得更多財富,躋身社會上層!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許多企業的創始人都要懂得如何講故事並走上臺前?為什麼業內流傳一句話:“投十個平臺軟文,不如投一個自媒體大號!”因為意見領袖(KOL)提供的內容更具分享價值,這也是網紅經濟的本質。


    原著裡強調,根據資料主義的原則,將體驗轉化為資料並分享出去已經不是趕不趕潮流的問題,而是個生存問題。人們必須通過分享行為向萬物互聯絡統證明,自己仍然有價值,這種價值不在於單純擁有體驗,而在於能將體驗轉化為自由流動的資料。

    未來分享價值將是一切交易活動發生的前提,沒有分享價值,你連入場資格都沒有。大膽預言一下,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現行的流通貨幣可能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款產品或一個人在智慧系統中的分享價值資料。就好像今天的大V,超高的粉絲數和閱讀量,本身就意味著大量的分享和高質量的送達。經濟收入不過是這種分享價值帶來的副產品而已。


    資料主義主導的未來,當所有人都習慣了這種遊戲規則,貨幣就是兩個終端之間的一行數字罷了。當貨幣消失,也就意味著資本主導的人文主義落下帷幕,那時候,每個人類個體或組織都已經徹底資料化。若真有那一天,人類離退場就不遠了!

    在原著裡,作者對人類分享行為的未來趨勢做了這樣的總結:

    過去大約7萬年間,人類的經驗是整個世界最有效的資料處理演算法,(因此,目前人類分享的內容還有其價值)未來當某種智慧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演算法時,人類體驗這套演算法就會失去價值,人類也將徹底失去主宰地位。

    好了,今天我們又分享了資料主義主導的世界裡,我們應該遵守的一條行為準則:記錄、上傳、分享!那麼明天,我們就將完結《未來簡史》,將我們最後一部分樹狀圖,填補完整!

《未來簡史》完結樹狀圖 筆記41

大家早!今天是四月的最後一條語音,也是《未來簡史》這本書的最終一條語音!

首先我們分享下原著裡作者最後的一點思考。

基於一個嚴謹的寫作態度,作者對資料主義的可能性,也提出了質疑,並引導讀者共同發問:資料主義的立宗之本:“生物也是一種演算法”是否成立?

這個問題,也是小強在閱讀原著後半部分時一直在思考的。關於這點,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就像歷史上每一階段的主流宗教思想最後也被人類否定卻並不影響它盛極一時,即便人類不是一種演算法,但是資料主義同樣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主流宗教。

起初小強對這一觀點存有質疑,我舉出的反例是人類的愛情!

一個人往往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陷入一段愛情,而當其置身其中,往往是瘋狂地,思想和行為都很難保持理性。夜不能寐、輾轉反側、欲罷不能!我想,這種感受是人類特有的,美好而感性!人類史上無數經典都是歌頌愛情的,並且經久不衰,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但是,直到最近我在《人民的名義》這部熱播作品中,獲得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前方涉及一些劇透,先提醒下各位。


《人民的名義》最終結區域性分,高育良書記與高小鳳的愛情曝光,高小琴、高小鳳一對孿生姐妹是趙瑞龍從小選拔,精心培訓出來的專業公關人員。用侯亮平的話說,她們是經過“人格美化”的誘導幹部腐敗工具。苦寒出身妹妹高小鳳能得到時任市委書記的高育良關愛,而高育良能在人過中年的時候邂逅一位才貌雙全又熱愛明史的年輕姑娘。兩個人不可阻擋的陷入一段美好愛情,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這段熱烈情感是趙瑞龍等人精心設計的。

在這個例子中,愛情本身不因陰謀與出軌行為而貶值,當事人雙方都體驗到人性的美好。但是,假如設計這場愛情的不是趙瑞龍這個人,而是一種出於某種自身利益,掌握男女雙方個人資料的演算法呢?是的,即便演算法不懂愛情,即便人本身不是演算法,但是依然不能阻止演算法掌握人類的命運。

得出了這些認識之後,我認同了作者文末的上述觀點:無論生物是不是演算法,資料主義都可能主宰未來!

好了,現在回答了作者最後的問題。我們一起拿出樹狀圖,將最後部分補充完整:


4—(3)“科技人文主義—人的延伸”這部分填上:

1、核心理念:自然人與演算法結合創造超人類。

2、價值觀:人類依然是世界的主人。

3、矛盾:依賴科技又不想承認。

4—(4)“資料主義—人的淘汰”這部分填上:

1、核心理念:宇宙由資料流組成,即萬物皆資料。

2、價值觀:任何現象和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資料處理的貢獻。

(比如:不同經濟、政治機制不過是不同的資料演算法體系。)

3、回顧人類史—我們不過是建造“萬物網際網路”的工具。

4、資料主義第一法則:資訊絕對自由。

5、資料主義方法論:記錄、上傳、分享,創造“分享價值”。

好了,累計41條語音筆記,《未來簡史》這本書小強總結的精華部分終於和大家分享完了!

基於人類體驗將越來越貶值,越來越易於獲得的前提。以及“記錄、上傳、分享”這種新時代生存方法論。小強堅持認為,相比交談,閱讀原著始終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其價值不可替代。所以,出於“授之以漁”的目的,暑期我們將開通“高效閱讀與個性表達”的系列語音。屆時將用類似《未來簡史》這種樹狀圖的分享形式,為大家總結和分享“讀書”、“做筆記”以及“演講”的相關知識。

小強公號的語音筆記沒有商業屬性,完全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分享,將力求真實,且永久免費!

好啦,支出了那麼遠,眼前又挖了無數大坑!馬上進入5月了,5是小強個人的幸運數字,有時候犯起強迫症來,我連上臺階都要以5為單位計算樓梯數。那這個週末就是勞動者的節日了,小強也會休整三天。提前祝大家節日愉快,回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