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機器學習前沿熱點–Deep Learning(二)

機器學習前沿熱點–Deep Learning(二)

         一、Deep Learning的前世今生
         圖靈在 1950 年的論文裡,提出圖靈試驗的設想,即隔牆對話,你將不知道與你談話的,是人還是電腦[1]。
這無疑給計算機,尤其是人工智慧,預設了一個很高的期望值。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工智慧的進展,遠遠沒有達到圖靈試驗的標準。這不僅讓多年翹首以待的人們心灰意冷,認為人工智慧是忽悠,相關領域是“偽科學”。
         2008 年6 月,“連線”雜誌主編,Chris Anderson 發表文章,題目是 “理論的終極,資料的泛濫將讓科學方法過時”,並且文中還引述經典著作 “人工智慧的現代方法”的合著者,時任 Google 研究總監的 Peter Norvig 的言論,說 “一切模型都是錯的。進而言之,拋棄它們,你就會成功”[2]。
言下之意,精巧的演算法是無意義的。面對海量資料,即便只用簡單的演算法,也能得到出色的結果。與其鑽研演算法,不如研究雲端計算,處理大資料。如果這番言論,發生在 2006 年以前,可能我不會強力反駁。但是自 2006 年以來,機器學習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圖靈試驗,至少不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即了。至於技術手段,不僅僅依賴於雲端計算對大資料的並行處理能力,而且依賴於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就是,Deep Learning。藉助於 Deep Learning 演算法,人類終於找到了如何處理 “抽象概念”這個亙古難題的方法。
         於是學界忙著延攬相關領域的大師。Alex Smola 加盟 CMU,就是這個背景下的插曲。懸念是 Geoffrey Hinton 和 Yoshua Bengio 這兩位牛人,最後會加盟哪所大學。
Geoffrey Hinton 曾經轉戰 Cambridge、CMU,目前任教University of Toronto。相信挖他的名校一定不少。Yoshua Bengio 經歷比較簡單,McGill University 獲得博士後,去 MIT 追隨 Mike Jordan 做博士後。目前任教 University of Mont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