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示波器入門之取樣率、儲存深度

示波器入門之取樣率、儲存深度

前沿:頻寬、取樣率、儲存深度是DSO的三大關鍵指標

一、取樣率

1、概念的提出

計算機只能處理離散的數字訊號。模擬電壓訊號進入示波器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連續訊號的數字化(AD轉化)問題。 取樣(Sampling)就是從連續訊號到離散訊號的過程。通過測量等時間間隔波形的電壓幅值,並把該電壓轉化為用N位(N為ADC的解析度)二進位制程式碼表示的數字資訊。 取樣率即是單位時間內對訊號進行取樣的次數,單位為SPS或Sa/s,表示1s內取樣次數。 Ex: 10GSa/s,即每秒採集10G個點,即100ps進行一次取樣。 根據Nyquist取樣定理,當對一個最高頻率為fmax的帶限訊號進行取樣時,取樣頻率fs要大於等於2倍fmax才能確保從取樣值完全重構原來的訊號。如果低於2fmax則會發生混疊。
在這裡我們又要提到數字頻寬的概念,數字頻寬即為取樣率/2(DSO的上限頻率,實際頻寬是不可能達到)。
Note:數字頻寬和模擬頻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2、取樣模式

(1)實時取樣(real-time sampling):捕獲非重複性或單次訊號,使用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取樣。觸發一次後,示波器對電壓進行連續取樣,然後根據取樣點重建訊號波形。 (2)等效時間取樣(equivalent-time sampling):是對週期性波形在不同的週期中進行取樣,然後將取樣點拼接起來重建波形,為了得到足夠多的取樣點,需要多次觸發。等效時間取樣又包括順序取樣和隨機重複取樣兩種。使用等效時間取樣模式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波形必須是重複的;必須能穩定觸發。
最高實時取樣率的大小通常由示波器所選擇的A/D轉換器的取樣率決定。 最高等效取樣率的大小是根據示波器顯示器的解析度和最快時基來確定。

二、儲存深度

表示示波器在最高實時取樣率連續採集並存儲取樣點的能力,通常用取樣點數(pts)表示。最大儲存深度由示波器的儲存器容量決定,增加儲存深度可通過外部儲存器實現,儲存深度越深越利於觀察波形細節。

時基*水平格數(T)= 取樣週期(ts) * 儲存深度(N

Ex:設一示波器顯示屏共有10格

時基為1ms/div時,T=1ms/div*10div=10ms.

時基為10ns/div時,T=10ns/div*10div=100ns.

可見,時基檔位越慢,則總採集時間越長,即T越大。

提高示波器的儲存深度可以間接提高示波器的取樣率:當要測量較長時間的波形時,由於儲存深度是固定的,所以只能降低取樣率來達到,但這樣勢必造成波形質量的下降;如果增大儲存深度,則可以以更高的取樣率來測量,以獲取不失真的波形。

Ex:設螢幕上共有12格,時基為1ms/div,則總取樣時間為12ms

儲存深度為24k時,fs=24k/12ms=2Msps

儲存深度為60M時,fs=60M/12ms=5Gsps

下圖的曲線充分揭示了取樣率、儲存深度、取樣時間三者的關係及儲存深度對示波器實際取樣率的影響。比如,當時基選擇10us/div檔位時,整個示波器視窗的取樣時間是10us/div * 10格=100us,在1Mpts的儲存深度下,當前的實際取樣率為:1M÷100us=10Gs/s,如果儲存深度只有250K,那當前的實際取樣率就只有2.5GS/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