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分類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資訊分類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資訊分類應根據資訊內容的屬性或特徵,按照一定的規範和標準直,為了方便資訊的交流與共享,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科學性 :在分類時,應選準信息的最穩定的本質屬性,作為分類的基礎和依據,確保一個穩定的分類體系。

2.  系統性: 在分類時,將選定資訊的屬性或特徵按一定的排列順序予以系統化,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分類體系。

3.  可擴充套件性: 在分類時,分類應滿足事物的不斷髮展和變化的需要。

4.  相容性: 在分類時,分類應相容國際、國家相關標準及要求。

5.  實用性: 在分類時,分類應考慮良好的可操作性,滿足管理和應用的實際需求[1]。

資訊分類是企業資產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同時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因此, 在資訊分類的過程中, 一定要以企業的具體需求為基礎, 以實用為出發點, 採取正確的工作思路, 多樣化的手段。資訊分類常見的分類方法有兩種:

線分類法

線分類法又稱層級分類法,是指將分類物件按所選定的若干分類標誌,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干層級類目,並排列成一個有層次逐級展開的分類體系。分類體系的一般表現形式是大類、中類、小類等級別不同的類目逐級展開,體系中各層級所選用的標誌不同,同位類構成並列關係,上下位類構成隸屬關係。由一個類目直接劃分出來的下一級各類目之間存在著並列關係,不重複,不交叉。具體示例如下:

大類

中類

小類

傢俱

木製傢俱

金屬傢俱

塑料傢俱

竹滕傢俱

床、椅、凳、桌、箱、架、櫥窗

線分類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   線上分類法中,由某一上位類類目劃分出的下位類類目的總範圍應與上位類類目範圍相同(都屬於傢俱)。

2.   當一個上位類類目劃分成若干個下位類類目時,應選擇一個劃分標誌(按照製作原料)。

3.   同位類類目之間不交叉、不重複,並只對應於一個上位類(木椅、木凳、木桌、木箱、木架)。

4.   分類要依次進行,不應有空層或加層。

線分類法的優缺點:

Ø  優點:層次性好,能較好地反映類目之間的邏輯關係,使用方便,既適合於手工處理資訊的傳統習慣,又便於計算機處理資訊。

Ø  缺點:線分類體系存在著分類結構彈性差(分類結構一經確定,不易改動)、效率較低(當分類層次較多時,程式碼位數較長,影響資料處理的速度)。

面分類法

面分類法又稱平行分類法,它是將擬分類的商品集合總體,根據其本身的屬性或特徵,分成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係的面,每個面都包含一組類目。將每個面中的一種類目與另一個面中的一種類目組合在一起,即組成一個複合類目。

服裝的分類就是按照面分類法組配的。把服裝用的面料、款式、穿著用途分為三個互相之間沒有隸屬關係的“面”,每個“面”又分成若干個類目。使用時,將有關類目組配起來。如:純毛男式西裝,純棉女式連衣裙等。具體示例如下:

第一面 面料

第二面 式樣

第三面 款式

純棉

純毛

化纖

混紡

男式

女式

西服

襯衫

套裝

休閒服

面分類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   根據需要,應將分類物件的本質屬性作為分類物件的標誌。

2.   不同面的類目之間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重複出現。

3.   每個面有嚴格的固定位置。

4.   面的選擇以及位置的確定應根據實際需要而定。

面分類法的優缺點:

Ø 優點:具有較大的彈性,可以較大量地擴充新類目,不必預先確定好最後的分組,適用於計算機管理。

Ø 缺點:組配結構太複雜,不便於手工處理,其容量也不能充分利用。

資訊編碼是將某一類資訊賦予一定的符號,為了滿足實際業務應用,編碼需要具備以下基本原則:

1.  唯一性:編碼必須保證每一個編碼物件對應僅有一個程式碼。

2.  可擴充套件性: 程式碼結構必須能夠適應編碼物件不斷增加的需要

3.  簡單性:在不影響程式碼的容量和可擴充套件性的情況下, 程式碼儘量簡短明確,以減少差錯, 方便閱讀、抄錄

4.  一貫性: 同一級程式碼型別、結構以及編寫格式必須統一, 一直沿用程式碼格式,不要中途變化格式。

5.  可操作性: 程式碼應儘可能反映編碼物件的特點, 有助記憶,便於填寫。少使用其他符號,如‘#’、‘-’、‘*’等。

6.  穩定性: 程式碼不宜頻繁變動,應考慮其變化的可能性,儘可能保持程式碼系統的相對穩定。

在當前的企業應用中,編碼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英文字母法:英文字母法是指將某項物資用特定的一個字母或一組字母來表示。

2    數字法:指將某項物資用特定的一個數字或一組數字來表示的方法。數字法還可考慮以下幾種編碼方法。   

a)   連續數字法,首先要求將所有物資進行分類,並按一定的規律先後排列,然後自1號起依順序編排流水號,此方法優點是代號連貫,但未來新增類別時,不能在中間穿插,只能在後面新增。   

b)   階梯式數字法,首先要求將所有物資分成若干大類,其次再將各大類按其次級類別分成若干中類。

c)   區段數字法,是介於連續數字法與階梯式數字法之間的一種表示方法。

d)   國際十進位制分類法,是指將所有物資分為十大類,分別以0-9之間的數字代表;然後每大類再劃分為十個中類,並分別再以0-9之間的數字代表,如此進行下去。 

3    暗示法:是指根據物資的特性,採用特定的數字或符號使之能代表物資特性的方法,又可分為數字暗示和符號暗示法。 

4    混合法:是指將英文字母和數字結合起來使用的方法。

根據以上編碼原則與方法,下面將根據企業資產管理過程中需要進行編碼的內容進行舉例說明,簡單直觀的瞭解編碼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1.客戶管理資訊(混合法)

X    X    XXXX    XXXXXX

                           第四層:郵政編碼

                         第三層:客戶程式碼

                      第二層:客戶類別

                    第一層:客戶資訊類目: 

編碼:110BSF200137

1-客戶管理,1-直接客戶,0BSF-巴斯夫公司,200137-郵政編碼

2.物料分類資訊(國際十進位制分類法)

6                       應用科學

62.                    工業技術

621.                   機械的工業技術

621.8                  動力傳動

621.88                 挾具

621.882.              螺絲、螺帽

621.882.2             各種小螺絲

621.882.21            金屬用小螺絲

621.882.215           丸螺絲

621.682.215.3         平螺絲

    資訊編碼是企業資產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是實現企業資訊共享和互動的前提和基礎,總結資訊編碼的作用可以歸結如下:

1.  實現資訊的交換與共享

實現資訊交換與共享的前提和基礎是各交換和共享資訊應具有一致性, 即當使用一個程式碼或術語時, 所指的是同一資訊內容。這種一致性是建立在資訊分類與編碼對各資訊系統的對每一資訊的名稱、描述、分類和程式碼共同約定的基礎上, 就是說對同一資料應具有同一格式、同一含義。

2.  改善資料質量, 降低冗餘度

資訊分類與編碼的實施將形成資料標準統一, 最大程度地消除因對資訊的命名、描述、分類和編碼不一致所造成的誤解和分歧。減少一名多物、一物多名, 對同一名稱的分類和描述的不同, 以及同一資訊內容具有不同程式碼等現象。做到事物或概念的名稱和術語統一化、規範化,並確立程式碼與事物或概念之間的一一對應, 以改善資料的準確性和相容性, 消除定義的冗餘和不一致現象。

3.  指導資訊化建設

通過資訊分類與編碼的實施,使用者可瞭解資訊資源的基本內容, 發現和定位資訊資源, 實現公共資訊資源的增值利用。通過資訊分類與編碼的實施, 將為構建穩健、整合的資料模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資訊分類與編碼的實施, 能推動資料倉庫建設、決策與支援系統、資訊系統整合和資訊化建設的發展, 為新一代資訊系統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