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如何進行一場高質量的UI設計評審(上)

如何進行一場高質量的UI設計評審(上)

阿里巴巴_B2B_UED – 舒舟:產品設計流程中,有必要對設計進行評審是大家的共識。在我每週的工作內容中,參加各類大大小小的設計評審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既有腦力激盪的評審讓設計方案脫胎換骨的,也有針鋒相對的評審讓設計方案搖擺不定的。怎樣進行一場高質量的設計評審?設計師應該如何應對設計評審,更好的表達設計意圖,並收集意見改進方案?怎樣避免設計評審變成競稿或PK?如何確保設計評審這樣的流程能帶來更大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看看原文作者Jason的觀點。批評從來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似乎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觀點。但正如作者Harlan Ellison指出“你無法把控(他人)對你自身的意見,但你能把控(他人)對你觀點的意見。” 觀點的形成需要探索,而設計評審正是產品探索的重要環節。創意者與團隊或客戶討論並解釋其創意時的設計評審,並非纏著設計師要求解釋驗證每一項設計決策,那僅僅是批評。優秀的設計評審是探索整個設計過程,找到亮點併發掘改進機會。理想狀況下,設計評審讓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被傾聽的感覺,允許客戶給出有價值的反饋。設計評審中提出建設性意見往往是個挑戰,尤其在團隊缺乏設計評審的經驗時。在敏捷開發團隊中,程式設計師、專案經理、產品經理及其他相關人員坐在一起反饋,你得明白如何應對他們,並且把事情迅速往你的期望方向引導。


UI 設計評審的原則
根據我的經驗,針對UI的設計評審應當在整個產品設計與研發過程中開展,或者至少以定期的方式,每週甚至每日開展。這麼做可以讓產品設計可控,尤其在設計需要進行多次迭代的敏捷或者精益產品流程中。開展UI設計評審是一項挑戰,不僅需要解釋決策,還得耐心聽取其它建議。在每次設計評審前建立清晰的原則而不是“規矩”至關重要。與規矩不同,原則不是教條式和限制式的,而是幫助每個人對焦期望,並允許進行自由形式的討論。這些期望中的重點是讓每個人對你提及的點評細節達成共識。Jason Ulaszek推薦道:「在你點評的設計細節上開始詢問背後的原因及意圖。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條資訊?對於允許索取這條資訊我們設定了哪些期望?我們會用它做什麼?如果我們能回答它們,再進入討論解釋各種元素的優劣以及與之對應的不同意見會比較好。」


為了更好的遵循這個方針,無論是否包含UI設計,我建議遵守適用於任何設計評審的標準原則:
1、表示尊重
聽起來很老套,但如果每個人都是在批評而不是尊重臺面上的意見和他人的技能,那評審會迅速形成敵意。
2、指定角色
開始之前就澄清在設計評審中每個人的角色,最好在逐個點評時也把角色都重申,避免有人感到被遺忘。理想狀況是以下三類角色是不同人(往往不大現實)。
-演示者
負責進行設計提案並解釋背後思路的人,他需要回答所有的問題,或找出能夠回答評審提問的人。
-主持人
最好由不是直接負責設計的人來擔任,比如專案經理或產品經理。主持人確保每個人聚焦在主題上,並且每個人的意見都能被聽到。
-記錄者
此人側重於記錄討論內容,尤其是確保會議相關結論(另外一條原則,後續會說明)在評審後能夠清楚傳遞。會議記錄者不應該被排除在討論範圍之外,儘管他們的職能傾向於讓他人更清晰的表達觀點。
3、針對當前評審描述專案目標
快速提醒每個人專案目標以及評審涉及的範圍。確保整個評審集中在手頭任務上,而不是東扯西扯,偏離話題。
4、回顧目標使用者
強調參加評審的人都不是產品目標使用者,提醒誰才是目標使用者。
5、避免給出答案
參與者將會帶有強烈的解決問題慾望,而且會在評審中提出解決方案。然而,最佳方案往往不會在評審時產生。評審的關鍵是探索問題及討論潛在的多個方案,幫助設計師拓寬思路並最終決策。
6、對結論形成共識
記錄者需要回顧每個參與評審人員提到問題的結論,以便在下次評審中大家形成共識。
不幸的是,UI設計評審經常在視覺細節上死磕,而忽視互動層面的更影響設計的內容。因此,對UI設計評審,我們增加了幾條原則:
7、澄清設計媒介
在跟聽眾講解設計時,記得提及產品介面展示的平臺及相關技術。這是個iPhone應用?一個網站?是否使用AngularJS技術或者C#開發?確保這些都充分考慮,否則你的設計方案可能完全無效。
8、勾勒流程
你得了解路線圖。對於UI設計來說,應該是使用者體驗的流程。或許是故事板、使用者旅程圖或者其它描述流程的方式,每個參會者都應該在點評介面之前充分了解整個流程。
9、演示產品,而不只是描述
我得再次強調:偉大的使用者體驗應該更多的展示出來,而不是口頭描述出來。使用者在不必解釋的情況下就應該明白產品如何工作。你的演示需要儘可能少的語言解釋,就好比老話說的:好的UI就像笑話一樣,如果需要解釋,那麼肯定很糟糕。
10、提出正確的問題
設計評審中的大量提問與評述跟協作精神有較大沖突。我推薦一些在探索設計時的開放對話中可以用到的問題,比起導致激烈PK更容易促成協作,你可以推薦給你們團隊試試。


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網站:smashingmagazine,翻譯來自優設網
作者:阿里巴巴_B2B_UED – 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