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測試小故事50:面試這件事

測試小故事50:面試這件事

  面試、找工作,不算什麼大事,但為了尋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的確要花些時間和心思。

  工作機會天天有,而與個人需求相匹配的工作機會卻往往稍縱即逝。不相匹配可能是應聘單位沒看上你,或乾脆是你沒看上應聘單位。

  活少、錢多、離家近,可能是多數人對工作最樸實的想法,這種機會多數時間是可欲而不可求的,更多的時候是在自我慾望與現實存在之間的平衡和選擇。

  你與單位,互相選擇,你情我願最好不過,只是從一開始,這個選擇的過程本身就充滿著不平等。個人作為弱勢群體常常受到單位的“擠壓”,多數時間,單位掌握著絕大多數的選擇權,而你所掌握的技能與需求稍有不匹配更是隻能被動的被選擇。

  匹配度,招聘的時機、緊急程度、需求量、人員等級要求,很多的因素決定了你與招聘單位的匹配度。

  面試官

  不得不說,作為面試官有著天然的優越感,正是這種變態的優越感會讓一些面試官趾高氣揚,讓面試者感到不適。

  無論什麼原因,這種不適總是存在,也許是你進門看到面試官的第一眼,也許來自面試官對你的刁難,你和麵試官司從一開始所處在不平等的位置。 -- 也許作為招聘單位的一方可以改變一下應聘的方式和環境,讓招聘和麵試的雙方都能更自在和放鬆一些,都能有更好的表現和了解的機會。

  不適終歸不適,這些面試官司可能就是將來你要共事的同事、上司,你現在不適應,將來又怎可能適應;還有可能這就是面試官有意設定的場景,在刻意的考察你的反應。

  一位面試官很難在30分鐘或是稍長的時間裡對應聘者可以進行一次全面而細緻的考察,個人的主觀因素也許會在整個面試過程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你一進門,你的長相、儀態、氣質也許就讓面試官覺得你應該能和他(她)一起工作,接下來一切都好談;

    如果你能幫助面試官解決正在進行專案遇到的問題,那麼你獲得認可的機率就會極大提高;

    有時你還得寄希望面試官在與你相見的那個時刻心情大好、注意力集中,也就少些刁鑽古怪的問題。

    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面試官要問什麼、目的是什麼,資訊不對稱,這就是變態的優越感。

  面試者

  專業。面試者首先要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專業水平。面試官無論有多麼的變態,你的專業水平最終會決定你是否能夠成為合格的候選人,這是重中之重,除非你跟面試官司有著不可說的小密祕。

  用心。用心體現在你對面試這件事是否重視:有準備一份細心製作過的簡歷嗎?簡歷的關鍵部分表述清晰、沒有錯誤嗎?有了解過應聘單位的介紹嗎?有細緻的閱讀招聘需求嗎?有對招聘要求的內容做過功客嗎?對知識的瞭解、熟悉、熟練、精通能做出合理的反應嗎? 

  專注。專注體現在你對所從事行業的學習和理解:是否掌握所從事行業的基礎知識?有沒有完整閱讀過一本相當的行業精典?有沒有花時間進行再學習?有沒有自己對所從事行業或是專案自我知,並能給出合理的評判?是否可以對所從事的工作從更高的層次進行解析?是否考慮過所從事工作的不足,並著手時行改進?

  其實你很難做到全知全懂,也很難或是沒必要刻意揣測面試官的心思,一方面是你的實力,一方面是你的運氣。放平心態、做好準備。

   無論什麼,對你來說每一場面試都是一場考驗,好也罷,壞也罷,就當作是上戰場了。如論是春風和煦,或又是慘無人道,沉著應對就好。

   準備好:個人基本資訊,工作履歷(時間表),針對職位的專案描述,技術和業務優勢。每個在簡歷上的內容都可能成為一個深聊的點,用好措辭,做好準備。

-----------------------------------------------------------------------------------------------------------

  遇到過一些覺得不是太好的的面試情況,應該是我少見多怪了。

  > 收到一封面試通知,收件人除了我之外,還有其單位的其它人員(估計是主管),還有邀請的其他面試者(10幾位,幸好沒熟人),這是一開始就要大家PK的節奏?

  > 一堆面試官“蹂躪”你一個人,這種情況常見;也曾遇到,一個面試官周邊圍著一圈應聘者,問了幾個不知所以的問題,結果不了了之。

  > 面試完了,讓你等著,一定回覆訊息,結果半年就這麼過去了。

  > 面試沒通過,你還沒緩過勁來,招聘單位通知你由於之前的那位來不了了,讓你儘快離職,然後。。。有時你離職了還真告你他們不招人了。

  > 面試者沒有任何準備甩著手就過來了,一問三不知,再問,我是海投,碰運氣。坦誠的無言以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