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談一談"大公司定標準、中公司搞專利、小公司賣苦力"

談一談"大公司定標準、中公司搞專利、小公司賣苦力"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做產品”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

 標準之爭其實是市場之爭。誰掌握了標準,就意味著先行拿到市場的入場券,甚至成為行業的定義者

上個世紀以來,關於工業品標準的新聞接連不斷。年初,中國DVD生產企業剛剛交了現有技術的專利費,索尼、夏普、三星、LG、飛利浦等9大公司又組成了藍光光碟(blurayDisc)聯盟,進行技術升級,倡議Advanced OpticalDisc標準為下一代DVD的規格,並已著手生產新一代DVD光碟。

  接著,歐盟公佈將在明年8月13日正式生效的《報廢電子電氣裝置指令》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裝置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這兩個指令要求產品從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環保要求,不含鉛、汞等6種有害物質,並要求85%報廢產品的回收處理費用應由生產者承擔。然而,目前我國有相當部分的電子電氣產品使用了這6種物質,尋找替代品以及在異地回收處理報廢產品無疑會大大增加成本,削弱產品的競爭力。但如果中國企業不去“達標”,等於宣佈放棄歐盟市場。

  此後,關於“數字家庭網路統一標準”的“土洋之爭”又點烽火。眾所周知,資訊裝置之間實現互通互聯已是大勢所趨,而這個標準正是試圖解決資訊裝置之間應用割裂的問題。誰能在此佔據一席之地,意義十分重大。

  6月,以微軟為首的17家跨國企業拋開中國企業定標。7月17日,中國資訊產業部與國內5大IT與家電巨頭在京成立了“資訊裝置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化工作組”,意欲打造“中國標準”。業內人士指出,該標準的制定將為今後國外數字家電進入中國市場設了一道門檻,如果國外企業想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要加入“中國標準”的行列。

  標準之爭其實就是市場之爭。誰掌握了標準,就意味著先行拿到了進入市場的入場券,進而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甚至成為行業的定義者。如美國高通公司,它不生產手機,但擁有CDMA核心技術標準,現在中國的手機廠商每生產一部CDMA手機,都得先向高通交一筆費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標準就意味著你將永遠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學,而且還要繳納昂貴的“學費”。

  對此,國內企業已有清醒認識。我國技術標準管理工作模式也從以前由政府部門來制定計劃,企業只是作為參與方,轉變為企業作為開發標準的主體。這都為繼歐美標準、日韓標準之後,制定出我們自己的“中國標準”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記者日前見到山東浪潮電子裝置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誼生,他向記者介紹了金融稅控收款機國家標準的制定情況。該標準主要是關於具有受理銀行卡、稅控及具有收款功能的稅控收款機的產品標準,而當前的國標內容只涉及到具備現金處理功能的稅控機,而沒有涉及銀行卡受理部分。做“可以用銀行卡刷卡的稅控機”,是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改善“刷卡”環境。

  袁誼生說,參與制定新標準的企業,對技術方面的把握最深,因此制定標準的企業總能在第一時間贏取高額利潤。但是,企業抓住了標準也只是贏得時間而已,而不是壟斷市場。因為吸引更多的國內甚至國際企業加入到制定的標準中才是最終目的。

  “三流企業賣的是產品,二流企業賣的是技術,而一流的企業賣的則是標準。可以這麼說,現在標準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行業發展因素,誰的產品標準一旦為世界所認同,誰就會引領整個產業的發展潮流。因此,逐漸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和研發之中,以此獲得與國際巨頭同等的話語權,對中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浪潮集團總裁孫丕恕如是說。

{{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一流的企業定標準。三流的企業只知道做產品,把產品生產出來賣出去就好了;二流的企業知道如何採用先進的技術,可以生產出更好的產品,能夠賣出更好的價格,獲得更大的收益。一流的企業定標準,採用誰的標準就要支付給誰專利使用費,每年的專利使用費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目前,很多國外的企業要求參與制定中國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就是要從制定標準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頭頂“世界盃”頭銜的“中國製造”,其實並不值得炫耀。因為大多數中國製造的世界盃紀念品是“貼牌”產品。“中國製造”普遍價廉物美,在龐大的世界盃經濟的大蛋糕中,中國企業分得的只是“蠅頭小利”。如一隻“格列奧”世界盃吉祥物,在德國的售價為19.95歐元,而在揚州出廠價僅為1.45歐元,利潤基本被德國經銷商、進口商等“瓜分”。

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四流企業賣苦力。一些中國企業甘願賣苦力,很大程度不是沒有人才和科研能力,而是被眼前小利所迷惑,放大加工廠帶來的好處,而缺乏向一流企業邁進的眼界、信心和鍥而不捨地努力。長期僅僅滿足於“褲子換飛機”、貼牌闖世界,只能在價值鏈最低端苦苦掙扎,處處受制於人,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抗風險能力不強,難成大器。這樣的發展,很大程度是一種“寄生型”發展,而不是自主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此世界盃產品“中國製造”,不是榮耀,而是一個令人憂心忡忡的殘酷事實。

眾所周知全球競爭的趨勢是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獲取利益最大化。但中國現在總的狀況是核心專利和核心技術非常少,主要都掌握在跨國公司和國外企業手中。許多我們自己的品牌還沒有走進國際市場,反而原有的品牌已被國際品牌步步緊逼、處處失手。從某種角度來講,中國僅是一個加工廠,不光加工產品的核心技術是別人的,連加工的著名品牌也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