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倉儲管理系統淺談(續)

倉儲管理系統淺談(續)

那份 不同的 支持 就是 業務 判斷 數量 不包含 角度

好用的ERP系統需要對業務非常了解,並且長期跟蹤應用中的問題,不斷積累。

人常說,專業化分工,責任到人。工作職責分開了,時段、區域分開了,系統也要跟著支持。

倉儲系統的上遊是訂單系統、下遊是物流系統,先不考慮生產和銷售,只說有人買了,怎麽把貨交出去。直觀感受就是所有人拿著一張單子幹活,從一而終,接到訂單的人,拿到倉庫去取貨,再找車發走。這大概就是政府機關窗口提倡的“首問負責制”。首問負責制的問題在於“首問”特別忙,既要跑倉庫,又要找車,倉庫沒貨怎麽辦呢?沒車可用怎麽辦呢?這時候應該怎麽拆分工作,拆分責任呢?

負責訂單的人把訂單交到倉庫,剩下的就不管了,除非倉庫反饋訂單無法處理,那負責訂單的人再修改訂單,或者取消訂單重新下單。負責訂單的人除了拿訂單給倉庫,還需要給倉庫什麽輸入呢?每張訂單都有下單時間、貨物種類、數量、下單人,還隱含了訂單負責人,不過這些都是訂單內部的細節。如果每張訂單的信息都幾乎一致,而倉庫工作人員每天能處理的工作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全處理完,那麽就需要為訂單排優先級,這個優先級很有可能是是從上遊來的,因為他離客戶更近。

接下來看庫管是怎麽用訂單的。一張訂單上可能有品牌、品類不同的十幾種貨,分別存放在倉庫的不同區域。我曾經聽過宜家窗簾部門的一個工作人員抱怨,“這才早上10點,我就已經走了一萬多步了。”這說明揀貨是一個比較耗時和耗力的工作。去宜家買東西,就相當於自己既是下單人,又是揀貨人,又是送貨人,隨便去裏頭買點啥,至少也要半個小時。可見大倉庫必然要分人分區揀貨,最後再匯總,那麽勢必要將一張訂單分給不同的人取各自區域內的貨,於是訂單就會被拆分成揀貨單。如果倉庫裏缺貨,還要再生成一份采購單。可以看出采購單的創建人很自然的就是倉庫管理員,只有他最清楚有沒有貨,缺多少貨。

然後,庫管再把揀好的貨匯總核對包裝,交給物流去派送。庫管交給物流的“訂單”應該已經不再是最初的那份訂單了,因為有可能有缺貨。可是,如果沒有缺貨呢?

這裏還有很多細節沒想清楚,今天先寫到這裏。


以上是站在倉庫管理員的角度去寫的,裏面不經意間隱含了許多假設:

  1. 下訂單的人與倉庫分屬不同的部門。那有沒有倉庫自己下訂單給自己的情況?原因是什麽?
  2. 倉庫部門內部將揀完的貨物匯總是比較容易的。這裏確切的說,應該是只考慮了只有一間庫房,或者有多間庫房但是比較集中的情況,而且匯總貨物的運輸量不大。
  3. 倉庫負責包裝,然後以包裝為單位,將貨物交給物流。但是包裝是不包含在訂單裏的,包裝的材料挑揀、運輸、消耗量誰來負責呢?如果包裝量很大,是不是有獨立的包裝部門呢?
  4. 物流負責裝車。這裏就很脫離實際了,真的不了解各種倉庫跟物流交接時是誰來裝車,還有誰來判斷需要多少車呢?

倉儲管理系統淺談(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