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ES6學習筆記(一)新的變量定義命令let和const

ES6學習筆記(一)新的變量定義命令let和const

undefined object 這樣的 保存 全局對象 mic 變量 tps !=

1.一些歷史

ES6(ECMAScript 6.0)是 JavaScript 語言的新一代標準,於2015 年 6 月正式發布,距今已經4年了,它的目標,是使得 JavaScript 語言可以用來編寫復雜的大型應用程序,成為企業級開發語言。

而我們現在所廣泛使用的ES5版的JavaScript其實是ECMAScript 3.1改名的,因為ES4未通過審核,掛了。ES6於2000年開始積累,15年後正式發布,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變革。

支持ES6的瀏覽器據說已經超過90%,當然Node的支持最好,所以作為一個Node使用者,學習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對於不支持ES6的環境可以使用Bable、Traceur等轉碼器轉為ES5,我的天哪。

2.let命令

2.1基本用法

let修改了原本塊中(就是一個{ })var定義的變量為全局的這一屬性,現在let a = 2只能在定義的塊中使用了,主要好處比如for循環的時候,不用再費力的使用閉包來解決了。

另外,for循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設置循環變量的那部分是一個父作用域,而循環體內部是一個單獨的子作用域。

1 for (let i = 0; i < 3; i++) {
2   let i = ‘abc‘;
3   console.log(i);
4 }
5 // abc
6 // abc
7 // abc

上面代碼正確運行,輸出了 3 次abc。這表明函數內部的變量i

與循環變量i不在同一個作用域,有各自單獨的作用域。

2.2不存在變量提升

JS的作用域為詞法環境,以var定義的變量會被預編譯到全局詞法環境,所以變量可以在聲明之前使用,值為undefined,let命令改變了這一語法行為,它所聲明的變量一定要在聲明後使用,否則報錯。

1 // var 的情況
2 console.log(foo); // 輸出undefined
3 var foo = 2;
4 
5 // let 的情況
6 console.log(bar); // 報錯ReferenceError
7 let bar = 2;

let是更嚴格一點了,照情靈活使用就好了。

2.3暫時性死區

只要塊級作用域內存在let命令,它所聲明的變量就“綁定”(binding)這個區域,不再受外部的影響。

1 var tmp = 123;
2 
3 if (true) {
4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5   let tmp;
6 }

上面代碼中,存在全局變量tmp,但是塊級作用域內let又聲明了一個局部變量tmp,導致後者綁定這個塊級作用域,所以在let聲明變量前,對tmp賦值會報錯。但是如果使用var卻會覆蓋前面的聲明,值為abc

ES6 明確規定,如果區塊中存在letconst命令,這個區塊對這些命令聲明的變量,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封閉作用域。凡是在聲明之前就使用這些變量,就會報錯。

總之,在代碼塊內,使用let命令聲明變量之前,該變量都是不可用的。這在語法上,稱為“暫時性死區”(temporal dead zone,簡稱 TDZ)。

註意:“暫時性死區”也意味著typeof不再是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操作。

1 typeof x; // ReferenceError
2 let x;

上面代碼中,變量x使用let命令聲明,所以在聲明之前,都屬於x的“死區”,只要用到該變量就會報錯。因此,typeof運行時就會拋出一個ReferenceError

而我們常用的typeof判斷類型操作就得小心了。

1 typeof undeclared_variable // "undefined"

上面代碼中,undeclared_variable是一個不存在的變量名,結果返回“undefined”。所以,在沒有let之前,typeof運算符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永遠不會報錯。現在這一點不成立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大家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變量一定要在聲明之後使用,否則就報錯。

另外,下面的代碼也會報錯,與var的行為不同。

1 // 不報錯
2 var x = x;
3 
4 // 報錯
5 let x = x;
6 //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碼報錯,也是因為暫時性死區。使用let聲明變量時,只要變量在還沒有聲明完成前使用,就會報錯。上面這行就屬於這個情況,在變量x的聲明語句還沒有執行完成前,就去取x的值,導致報錯”x 未定義“。

ES6 規定暫時性死區和letconst語句不出現變量提升,主要是為了減少運行時錯誤,防止在變量聲明前就使用這個變量,從而導致意料之外的行為。這樣的錯誤在 ES5 是很常見的,現在有了這種規定,避免此類錯誤就很容易了。

總之,暫時性死區的本質就是,只要一進入當前作用域,所要使用的變量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不可獲取,只有等到聲明變量的那一行代碼出現,才可以獲取和使用該變量。

2.4不允許重復聲明

let不允許在相同作用域內,重復聲明同一個變量。

 1 // 報錯
 2 function func() {
 3   let a = 10;
 4   var a = 1;
 5 }
 6 
 7 // 報錯
 8 function func() {
 9   let a = 10;
10   let a = 1;
11 }

var 後面的會覆蓋前面的。

因此,不能在函數內部重新聲明參數。

 1 function func(arg) {
 2   let arg;
 3 }
 4 func() // 報錯
 5 
 6 function func(arg) {
 7   {
 8     let arg;
 9   }
10 }
11 func() // 不報錯

這些改變就和Java比較像了。

2.5塊級作用域

比如:很diao的一點

1 function f1() {
2   let n = 5;
3   if (true) {
4     let n = 10;
5   }
6   console.log(n); // 5
7 }

上面的函數有兩個代碼塊,都聲明了變量n,運行後輸出 5。這表示外層代碼塊不受內層代碼塊的影響。如果兩次都使用var定義變量n,最後輸出的值才是 10。

ES6 允許塊級作用域的任意嵌套,簡直喪心病狂,花裏胡哨。

1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上面代碼使用了一個五層的塊級作用域。外層作用域無法讀取內層作用域的變量。

1 {{{{
2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3   console.log(insane); // 報錯
4 }}}};

內層作用域可以定義外層作用域的同名變量。

1 {{{{
2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3   {let insane = ‘Hello World‘}
4 }}}};

塊級作用域的出現,實際上使得獲得廣泛應用的立即執行函數(自調函數)表達式(IIFE)不再必要了。

 1 // IIFE 寫法
 2 (function () {
 3   var tmp = ...;
 4   ...
 5 }());
 6 
 7 // 塊級作用域寫法
 8 {
 9   let tmp = ...;
10   ...
11 }

也就是說let實現了更精細的封裝。

2.6塊級作用域與函數聲明

 1 // 情況一
 2 if (true) {
 3   function f() {}
 4 }
 5 
 6 // 情況二
 7 try {
 8   function f() {}
 9 } catch(e) {
10   // ...
11 }

據說,上面兩種函數聲明,根據 ES5 的規定都是非法的,然而。。。

ES6 引入了塊級作用域,明確允許在塊級作用域之中聲明函數。ES6 規定,塊級作用域之中,函數聲明語句的行為類似於let,在塊級作用域之外不可引用。

好吧,這下官方承認了。

但是瀏覽器太多了,不像node只有一個,導致不同的瀏覽器支持不同,考慮到環境導致的行為差異太大,應該避免在塊級作用域內聲明函數。如果確實需要,也應該寫成函數表達式,而不是函數聲明語句。

 1 // 函數聲明語句
 2 {
 3   let a = ‘secret‘;
 4   function f() {
 5     return a;
 6   }
 7 }
 8 
 9 // 函數表達式
10 {
11   let a = ‘secret‘;
12   let f = function () {
13     return a;
14   };
15 }

另外,還有一個需要註意的地方。ES6 的塊級作用域允許聲明函數的規則,只在使用大括號的情況下成立,如果沒有使用大括號,就會報錯。

 1 // 不報錯
 2 ‘use strict‘;
 3 if (true) {
 4   function f() {}
 5 }
 6 
 7 // 報錯
 8 ‘use strict‘;
 9 if (true)
10   function f() {}

3.const命令

3.1基本用法

  • const聲明一個只讀的常量。一旦聲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變。就像Java的finaly。
  • const一旦聲明變量,就必須立即初始化,不能留到以後賦值。
  • const的作用域與let命令相同:只在聲明所在的塊級作用域內有效。
  • const命令聲明的常量也是不提升,同樣存在暫時性死區,只能在聲明的位置後面使用。
  • const聲明的常量,也與let一樣不可重復聲明。

3.2const的本質

  • const實際上保證的,並不是變量的值不得改動,而是變量指向的那個內存地址所保存的數據不得改動。
  • 對於簡單類型的數據(數值、字符串、布爾值),值就保存在變量指向的那個內存地址,因此等同於常量。
  • 但對於復合類型的數據(主要是對象和數組),變量指向的內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個指向實際數據的指針,const只能保證這個指針是固定的(即總是指向另一個固定的地址),至於它指向的數據結構是不是可變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因此,將一個對象聲明為常量必須非常小心。
1 const foo = {};
2 
3 // 為 foo 添加一個屬性,可以成功
4 foo.prop = 123;
5 foo.prop // 123
6 
7 // 將 foo 指向另一個對象,就會報錯
8 foo = {}; // TypeError: "foo" is read-only

上面代碼中,常量foo儲存的是一個地址,這個地址指向一個對象。不可變的只是這個地址,即不能把foo指向另一個地址,但對象本身是可變的,所以依然可以為其添加新屬性。

數組的例子

1 const a = [];
2 a.push(‘Hello‘); // 可執行
3 a.length = 0;    // 可執行
4 a = [‘Dave‘];    // 報錯

上面代碼中,常量a是一個數組,這個數組本身是可寫的,但是如果將另一個數組賦值給a,就會報錯。

如果真的想將對象凍結,應該使用Object.freeze方法。

1 const foo = Object.freeze({});
2 
3 // 常規模式時,下面一行不起作用;
4 // 嚴格模式時,該行會報錯
5 foo.prop = 123;

上面代碼中,常量foo指向一個凍結的對象,所以添加新屬性不起作用,嚴格模式時還會報錯。

3.3.ES6聲明變量的6種方式

ES5 只有兩種聲明變量的方法:var命令和function命令。

ES6 除了添加letconst命令,後面章節還會提到,另外兩種聲明變量的方法:import命令和class命令。所以,ES6 一共有 6 種聲明變量的方法。

4.頂層對象的屬性

頂層對象,在瀏覽器環境指的是window對象

在 Node 指的是global對象

ES5 之中,頂層對象的屬性與全局變量是等價的。

1 window.a = 1;
2 a // 1
3 
4 a = 2;
5 window.a // 2

上面代碼中,頂層對象的屬性賦值與全局變量的賦值,是同一件事。

頂層對象的屬性與全局變量掛鉤,被認為是 JavaScript 語言最大的設計敗筆之一。

ES6 為了改變這一點,一方面規定,為了保持兼容性,var命令和function命令聲明的全局變量,依舊是頂層對象的屬性;

另一方面規定,let命令、const命令、class命令聲明的全局變量,不屬於頂層對象的屬性。也就是說,從 ES6 開始,全局變量將逐步與頂層對象的屬性脫鉤。

1 var a = 1;
2 // 如果在 Node 的 REPL 環境,可以寫成 global.a
3 // 或者采用通用方法,寫成 this.a
4 window.a // 1
5 
6 let b = 1;
7 window.b // undefined

5.global對象

ES5 的頂層對象,本身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在各種實現裏面是不統一的。

  • 瀏覽器裏面,頂層對象是window,但 Node 和 Web Worker 沒有window
  • 瀏覽器和 Web Worker 裏面,self也指向頂層對象,但是 Node 沒有self
  • Node 裏面,頂層對象是global,但其他環境都不支持。

同一段代碼為了能夠在各種環境,都能取到頂層對象,現在一般是使用this變量,但是有局限性。

  • 全局環境中,this會返回頂層對象。但是,Node 模塊和 ES6 模塊中,this返回的是當前模塊。
  • 函數裏面的this,如果函數不是作為對象的方法運行,而是單純作為函數運行,this會指向頂層對象。但是,嚴格模式下,這時this會返回undefined
  • 不管是嚴格模式,還是普通模式,new Function(‘return this‘)(),總是會返回全局對象。但是,如果瀏覽器用了 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內容安全策略),那麽evalnew Function這些方法都可能無法使用。

綜上所述,很難找到一種方法,可以在所有情況下,都取到頂層對象。下面是兩種勉強可以使用的方法。

 1 // 方法一
 2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3    ? window
 4    : (typeof process === ‘object‘ &&
 5       typeof require === ‘function‘ &&
 6       typeof global === ‘object‘)
 7      ? global
 8      : this);
 9 
10 // 方法二
11 var getGlobal = function () {
12   if (typeof self !== ‘undefined‘) { return self; }
13   if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 return window; }
14   if (typeof global !== ‘undefined‘) { return global; }
15   throw new Error(‘unable to locate global object‘);
16 };

現在有一個提案,在語言標準的層面,引入global作為頂層對象。也就是說,在所有環境下,global都是存在的,都可以從它拿到頂層對象。墊片庫system.global模擬了這個提案,可以在所有環境拿到global

1 // CommonJS 的寫法
2 require(‘system.global/shim‘)();
3 
4 // ES6 模塊的寫法
5 import shim from ‘system.global/shim‘; shim();

上面代碼可以保證各種環境裏面,global對象都是存在的。

1 // CommonJS 的寫法
2 var global = require(‘system.global‘)();
3 
4 // ES6 模塊的寫法
5 import getGlobal from ‘system.global‘;
6 const global = getGlobal();

上面代碼將頂層對象放入變量global

ES6學習筆記(一)新的變量定義命令let和co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