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是如何學習和工作的(2) - 番茄工作法(2)

我是如何學習和工作的(2) - 番茄工作法(2)

自從我發表了<我是如何學習和工作的(1) - 番茄工作法(1)>之後, 不知不覺已經4個月過去了.

在這4個月時間裡, 不少朋友說這個方法很贊, 但是也有不少人質疑. 質疑來自兩方面:

  1. 有多少人在用番茄工作法?
  2. 番茄工作法這個理論是什麼?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無數人!
讓我們回到我們的學生生涯, 在長達十幾年的學生生涯裡面, 我們不斷的重複以下操作:

  1. 上40分鐘課. 
  2. 課間休息10分鐘. 
  3. 每節課專注一樣東西, 比如這40分鐘課是上數學, 那就整堂課都在學數學, 不會去學語文.

這三點不就是番茄工作法嗎? 只不過在現在流行的番茄工作法裡, 是每25分鐘專注做一件事情, 然後休息5分鐘. 只是時間長短不一樣而已. 本質是一樣的啊.

See! 清晰了吧! 你頓時發現不但有無數人在使用番茄工作法, 而且自己也用了番茄工作法十幾年!

說到這裡, 頓時有人反駁了. 覺得自己用了番茄工作法十幾年也沒怎麼見效有用啊. 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好! 問到了本質了!
本質就是你是被強迫使用番茄工作法還是你主動去使用番茄工作法?
讀書的時候,

  1. 如果你是被學校被老師被整個環境強迫去學習去使用番茄工作法的, 學習成績極大概率不會頂尖.
  2. 如果你是自己主動去學習, 去使用番茄工作法的, 學習成績極大概率不會差到哪裡去.

頓時又有人說, 博主你這不是在講廢話嗎? 既然本質是主動和被動的區別, 主動去學就能學好, 那還需要什麼方法嘛?
No! No! No!

讓我們回到學生生涯, 有多少人在學生生涯有過肩周炎\頸椎病等辦公室疾病的? 很少
但是為什麼讀了十幾年書沒有得肩周炎\頸椎病. 出來工作就得了呢?
就因為我們學生生涯裡使用了番茄工作法啊! 每上40分鐘課就休息10分鐘啊. 出來工作之後沒有使用番茄工作法, 基本就沒有了中間休息這個說法了.

另外額外補充一下, 我們學生生涯裡每個星期至少有兩節體育課, 還經常放學了就去踢球, 出來工作之後有多少人的運動時間有學生生涯多?

還有人說, 讀書是在被動的接收知識, 工作很多時候是主動的去創新, 充滿了不確定性. 所以不適用番茄工作法.
我認為, 首先工作時候需要創新的時間並不多, 很多程式設計師日常工作其實是CRUD.

然後, 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 做創新工作時使用番茄工作法, 經常能夠在番茄工作法那5分鐘休息時間裡恍然大悟, 走出死衚衕, 避免鑽牛角尖.
最後, 為什麼很多程式設計師的日常工作就是CRUD, 但是還是經常覺得充滿不確定性, 覺得不能控制和計劃時間. 這就涉及到對時間的規劃和管理能力了. 在歐洲的這幾個月裡, 我發現歐洲人幹事十分慢, 有關注我朋友圈的朋友應該會看到很多事蹟, 比如找一份工作通常要一個月才能走完四輪面試流程. 那麼歐洲人節奏這麼慢, 憑啥變成發達國家啊? 如果是靠侵略, 那麼芬蘭,瑞典,瑞士, 比利時, 挪威並沒有侵略其他國家, 甚至還被其他國家侵略, 為啥還能出諾基亞宜家這種巨頭, 還能變成發達國家?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 目前發現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歐洲人對時間的控制和計劃能力很強! 特別是德國人. 所以節奏雖然慢, 但是從容不迫, 最終產出高啊.
所以說程式設計師工作其實是適用番茄工作法的, 覺得不適合的更多是因為對時間的控制和計劃能力不強.

回答完大家的問題後, 我開始講講番茄工作法的理論基礎.

番茄工作法的理論基礎就是: 鐘擺型管理.

再講鐘擺型管理之前, 我先說說放棄了學生生涯那十幾年番茄工作法的小夥伴所屬的方式: 直線型管理。

直線型管理:
大部分人畢業出來工作之後管理精力的方式是直線消耗型—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停為止,然後休息,一直到不累繼續工作。這時,休息是一種“沒法工作”的虛弱的表現,或者為了工作不得不做的事。聽說原來李開復和人比賽晚回郵件 ,我們也常常比賽誰能熬夜,這是一種很糟糕的精力管理方式。

精力好比手機電池,直線型的管理是一直用到關機,然後充到能開機20%的電量又匆忙繼續使用,常年保持在半電量的恐慌狀態。這也是你的精力管理現狀,你不斷地喝咖啡、抽菸,相當於給這個手機加一個移動電源,但如果你不改這個習慣,你會發現電量總是不夠用,人也永遠緩不過來。
精力其實是一種節律性的東西,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鐘擺一樣,有自己的節奏和高低谷。高手從來不把精力電池用到沒電,而是理解和配合這些節律,主動進行休息和補充。
注意, 精力和體力是兩碼事哦.


鐘擺型管理:
採用鐘擺型管理, 也就是我們在學生生涯裡使用了十幾年的番茄工作法, 是懂得掌握節奏,主動或被動休息。休息被認為是一種高效能的工作方式。《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花了數百個小時觀察頂尖網球選手的比賽,他發現頂級選手特別擅長用得分間隙恢復體力。他們通過改變呼吸方式、放鬆肩膀和手臂、大吼一聲等方式來發洩緊張情緒。他們在得分間隙的 16-20 秒裡,平均每分鐘的心率可下降 20次。而他們對手的心率居高不下,一場比賽下來體能消耗要高20%,這些細小的差距,造成了頂尖選手和優秀選手的區別。

今天暫時先講到這裡, 歡迎大家問問題.
寫到這裡, 突然很想念在天堂裡的老朋友 裝配腦袋! 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啊. 希望廣大程式設計師使用番茄工作法, 再健康生活幾十年.
廣州.NET俱樂部會在這個話題上持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