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當Python中混進一隻薛定諤的貓……

當Python中混進一隻薛定諤的貓……

本文原創並首發於公眾號【Python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FVTgWVsydFsNu1nyxUzA

Python 是一門強大的動態語言,那動態體現在哪裡,強大又體現在哪裡呢?除了好的方面,Python 的動態性是否還藏著一些使用陷阱呢,有沒有辦法識別與避免呢?

沿著它的動態特性話題,貓哥有幾篇文章依次探及了:動態修改變數、動態定義函式、動態執行程式碼等內容,然而,當混合了變數賦值、動態賦值、名稱空間、作用域、函式的編譯原理等等內容時,問題就可能會變得非常棘手。

因此,這篇文章將前面一些內容融匯起來,再做一次延展的討論,希望能夠理清一些使用的細節,更深入地探索 Python 語言的奧祕。

(1)疑惑重重的例子

先看看這一個例子:

# 例0
def foo():
    exec('y = 1 + 1')
    z = locals()['y']
    print(z)
    
foo()

# 輸出:2

exec() 函式的程式碼塊中定義了變數 y,這個值可以被隨後的 locals() 取到,在賦值後也列印了出來。然而,在這個例子的基礎上,只需做出小小的改變,結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 例1
def foo():
    exec('y = 1 + 1')
    y = locals()['y']
    print(y)
    
foo()

# 報錯:KeyError: 'y'

把前例的 z 改為 y ,就報錯了。其中,KeyError 指的是在字典中不存在對應的 key 。為什麼會這樣呢,新賦值的變數是 y 或者 z,為什麼對結果有這麼不同的影響?

試試把 exec 去掉,不報錯!

# 例2
def foo():
    y = 1 + 1
    y = locals()['y']
    print(y)

foo()

# 2

問題:直接對 y 賦值,跟動態地在 exec() 中賦值,會對 locals() 取值產生怎樣的影響?

再試試對例 1 的 locals() 先賦值,還是報錯:

# 例3
def foo():
    exec('y = 1 + 1')
    boc = locals()
    y = boc['y']
    print(y)
 
foo()

# KeyError: 'y'

先做一次賦值,難道沒有用麼?也不是,如果把賦值的順序調前,就不報錯了:

# 例4
def foo():
    boc = locals()
    exec('y = 1 + 1')
    y = boc['y']
    print(y)

foo()

# 2

也就是說,locals() 的值並不是固定的,它的值與呼叫時的上下文相關,呼叫 locals() 的時機至關重要。

然而,如果想要驗證一下,在函式中增加一個 locals() 的列印,這個動作卻會影響到最終的執行結果。

# 例5
def foo():
    boc = locals()
    exec('y = 1 + 1')
    print(locals())
    y = boc['y']
    print(y)

foo()

# {'boc': {...}}
# KeyError: 'y'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多元知識的儲備

以上例子在細微之處有較大的不同,主要由於以下知識點的影響:

1、變數的宣告與賦值

2、locals() 取值與修改的邏輯

3、locals() 字典與區域性名稱空間的關係

4、函式的編譯,抽象語法樹的解析

注意:exec() 函式有兩個預設的引數 globals() 與 locals() (與內建函式同名),起的是限定字串引數中變數的作用,若添加出來,只會增加以上例子的複雜度,因此,我們都做預設處理,這裡討論的是 exec() 只有一個引數的情況。

在某些程式語言中,變數的宣告與賦值是可以分開的,例如在宣告時寫 int a ,需要賦值時,再寫 a = 1 ,當然也可不拆分,則是 int a = 1

對應到 Python 中,情況就不同了,這兩個動作在書寫時是合二為一的。首先它不用指定變數的型別,任何時候都不需要(也不能)在變數前加型別(如 int),其次,宣告與賦值過程無法拆分書寫,即只能寫成 a = 1 這樣。看起來它跟其它語言的賦值寫法一樣,但實際上,它的效果是 int a = 1

這雖然是一種便利,但也隱藏了一個不易察覺的陷阱(劃重點):當看到 a = 1 時,你無法確定 a 是初次宣告的,還是已被宣告過的。

關於 locals() 的建立過程,在《Python 動態賦值的陷阱》文中有所分析,locals() 字典是區域性名稱空間的代理,它會採集區域性作用域的變數,程式碼執行期若動態修改區域性變數,只會影響該字典,並不會影響真正的區域性作用域的變數。因此,當再次呼叫 locals() 時,由於重新採集,則動態修改的內容會被丟棄。

執行期的區域性名稱空間不可改變,這意味著 exec() 函式中的變數賦值不會對它產生影響,但 locals() 字典是可變的,會受到 exec() 函式的影響。

而關於函式的編譯,我在《Python與家國天下》中寫到了對 抽象語法樹 的分析,Python 在編譯時就確定了局部作用域內合法的變數名,在執行時再與內容繫結。作用域內變數的解析跟它的執行順序無關,更與是否會被執行無關。

(3)薛定諤的貓

以上內容是前提,友情提示,如你有理解模糊之處,請先閱讀對應的文章。接下來則是基於這些內容而作的分析。

我不敢保證每個細節都準確無誤,但這個分析力求達到深入淺出、面面俱到、邏輯自恰,而且順便幽默有趣……

例 0 中,區域性作用域內雖然沒有 ‘y’,但 exec() 函式動態建立了它,因此動態地寫入了 locals() 字典中,所以能查詢到而不報錯。

例 1 中,exec() 不影響區域性作用域,即此時 y 未在區域性作用域內做過宣告與賦值,接下來的一句才是第一次在區域性作用域中對 y 作宣告與賦值

y = locals()['y'] ,等號左側在做宣告,只要等號右側的結果成立,整個宣告與賦值的過程就成立。右側需在 locals() 字典中查詢 y 對應的值。

在建立 locals() 字典時,由於區域性作用域內有變數 y 的宣告,因此我們首先在其中採集到了 y,而不必在 exec() 函式的動態結果中查詢。這就有了字典的一個 key,接著要匹配這個 key 對應的值,也即 y 所繫結的值。

但是,剛才說了這是 y 的第一次賦值,並未完成呢,因此 y 並無有效的繫結值。

矛盾出現了,這裡有點繞,我們理一下:左側的 y 等著完成賦值,因此需要右側的執行結果;而右側的字典需要使用到 y 的值,因此就依賴著左側的 y 完成賦值。兩邊的操作都未完成,但雙方都需要依賴對方先完成,這是個無法破的死局。

可以說,y 的值是一團混沌,它必然等於 “locals()['y']” ,然而只有解開這團程式碼才能確切得到結果——只有開啟籠子才知道結果,你是否想到了薛定諤的那隻貓呢?

locals() 字典雖然拿到了 y 的名,卻拿不到它的實,空歡喜一場,所以報 KeyError。

例 3 同理,未完成賦值就使用,所以報錯。

例 2 中,y 在二次賦值的過程時,區域性名稱空間中已經存在著有效的 y 等於 2,因此 locals() 查詢到它而用於賦值,所以不報錯。

至於例 4,它跟例 3 只差了一個執行順序,為什麼不會報錯呢?還有更奇怪的,在例 4 上再加一個列印(例5),理應不會影響結果,可事實卻是又報錯了,為什麼?

例 4 中,boc = locals() 這句同樣存在迴圈引用的問題,因此執行後的字典中沒有 y,接著 exec() 這句動態地修改了 locals(),執行後 boc 的結果是 {'y' : 2},因此再下一句的 boc['y'] 能查詢到結果,而不報錯。

例 4 與例 3 的 ”y = boc['y']“ ,雖然都是第一次在區域性作用域中宣告與賦值 y,但例 4 的 boc 已被 exec() 修改過,因此它能取到實實在在的值,就不再有迴圈引用的問題了。

接著看例 5,第一個 locals() 還是存在迴圈引用現象,接著 exec() 往字典中寫入變數 y,但是,第二個 locals() 又觸發了新的建立字典過程,會把 exec() 的執行結果覆蓋,因此進入第二輪迴圈引用,導致報錯。

例 5 與例 4 的不同在於,它是根據區域性作用域重新生成的字典,其效果等同於例 3。

另外,請特別注意列印的結果:{'boc': {…}}

這個結果說明,第二個 locals() 是一個字典,而且它只有唯一的 key 是 ’boc‘,而 ’boc‘ 對映的是第一個 locals() 字典,也即是 {...} 。這個寫法表示它內部出現了迴圈引用,直觀地證實了前面的所有分析。

字典內部出現迴圈引用 ,這個現象極其罕見!前面雖然做了分析,但看到這裡的時候,不知道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

之所以第一次的迴圈引用能被記錄下來,原因在於我們沒有試圖去取出 ’y‘ 的值,而第二個迴圈引用則由於取值報錯而無法記錄下來。

這個例子告訴大家:薛定諤的貓混入了 Python 的字典中,而且答案是,開啟籠子,這隻貓就會死亡。

字典的迴圈引用現象在幾個例子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往往被人忽視。之所以難以被人覺察,原因還是前面劃重點的內容:當看到 a = 1 時,你無法確定 a 是初次宣告的,還是已被宣告過的。

在《Python與家國天下》文中,貓哥分析了兩類經典的報錯:name 'x' is not defined、local variable 'x'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它們通常也是由於宣告與賦值不分,而導致的失察。

本文中的 KeyError 實際上就是 “local variable 'y'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y 已 defined 而未 assigned,導致 reference 時報錯。

已賦值還是未賦值,這是個問題。也是一隻貓。

最後,儘管這隻貓在暗中搗了大亂,我們還是要感謝它:感謝它串聯了其它知識被我們“一鍋端”,感謝它為這篇抽象燒腦的文章撓出了幾分活潑生動的趣味……(以及,感謝它帶來的標題靈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衝著標題而閱讀的?)

後記

本文中的幾個例子早在 3 月 24 日就想到了,但我沒法給自己一套完全滿意的解答。在與群內小夥伴們陸續討論了一整個下午後,我依然不滿足,最終打消了寫入《深度辨析 Python 的 eval() 與 exec()》這篇文章的念頭。兩個月來,群內偶爾討論過幾次相關的知識點,感謝好幾位同學(特別@櫻雨樓)的討論,我終於覺得時機到了(其實是稿荒啦),把沉睡近兩個月的草稿翻出來……如今的分析,我自認為是能說得通,而且關鍵細節無遺漏的,但仍可能有瑕疵,如果你有什麼想交流的,歡迎給我留言。

公眾號【Python貓】, 本號連載優質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學貓系列、Python進階系列、好書推薦系列、技術寫作、優質英文推薦與翻譯等等,歡迎關注哦。後臺回覆“愛學習”,免費獲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