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咱們碼農可以從曾國藩身上學到點什麼呢(一)

咱們碼農可以從曾國藩身上學到點什麼呢(一)

曾國藩,這位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應該不需要過多介紹。他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也是洋務運動發起人,同時是著名的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我一直一來就對曾國藩很好奇,這樣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到底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我最不喜歡研究就是什麼從小天資聰慧,什麼幾歲就知道天文地理的神童經歷,因為那跟我沒啥關係啊,我又沒有這麼高的智商,這類大神的經歷看了也白看。

但是我發現曾國藩不同,他可是考秀才,連考6年不中,被同鄉恥笑為笨蛋的傢伙啊,這樣的才智水平都能在日後有如此大的作為,肯定有絕招。所以我決定找出《曾國藩傳》好好研讀一下,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也是值得我們碼農去學習學習的,說不定有助於我們早日當上CEO迎娶白富美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曾國藩有哪些點值得咱們學習學習:

1. 曾國藩的「 不走捷徑 」

史書上記載的曾國藩確實不聰明,秀才考了6次不中,而同鄉很多人卻早早的就中了秀才。6次不中秀才也就不說了,竟然還在第6次考試的時候,還被“懸牌批責”,意思就是考官把他的文章當做反面典型教材來公示,說他的文章文理不通。不過曾國藩正是受到這次“懸牌批責”的刺激後,他才慢慢改變了學習方法,終於在第7次考試的時候中了,雖然位於榜單的尾部。

但是有了這麼一次成功的經歷之後,讓曾國藩覺得雖然自己比較笨,但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走不通的科舉之路。他從此認為,只要努力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他甚至還有點崇尚笨拙,認為世上的人都喜歡取巧走捷徑,從而不擇手段,反而不容易成功。

他認為笨拙勝過機巧,笨拙的人由於沒有智力資本所以更虛心、肯付出。笨拙的人總是失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強。笨拙的人不走捷徑,遇到問題肯鑽研,基礎打得紮實。所以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就是“尚拙”,後來與太平軍對戰時採用的“結硬寨、打呆仗”就是源於他的這個時候養成的性格。

我覺得曾國藩的這種「 不走捷徑 」,踏踏實實的幹好手上的每一件事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管我們認為自己是多麼聰明或者多麼笨,但是隻要肯付出、踏實的去幹,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我自己其實就不擅長於在人前演講,或者在公共場合下輸出自己的觀點。但是作為一名技術管理者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啊,那麼我就在每次需要講話之前就充分的準備、在心裡或者直接拿出紙筆做好要講話的草稿,遇到重要的場合我還會像寫文章一樣去寫稿子,就這樣,因為我有在私底下下了功夫,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也有慢慢越來越有自信,應對這類場景也越來越遊潤有餘了。「 不走捷徑 」就是告訴我們要踏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程式碼要一行一行仔細敲,事情要一個一個認真的做,沒有完不成的目標。

2. 曾國藩的「 目標設定 」

曾國藩後來高中進士之後,在京城翰林院任職。由於曾國藩並非什麼書香門第,讀書也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所需而讀,課外書籍幾乎沒讀過。因此他到北京任職,與同僚共事交流後,發現自己見識狹隘、觀念鄙俗、性格上也有很多缺點,跟別人一比,很自卑。

所以在翰林院,他開始如飢似渴的閱覽群書,慢慢視野和見識也與以前又很大不同。在三十歲這一年,他給自己設定了第一個人生目標「 做聖人 」。

在沒有目標之前其實曾國藩是不知道人生追求的,只知道跟大家所有人一樣追求升官發財。但有了目標之後,他似乎有了方向,就有了鬥志,也就激發了他的巨大潛力。為了實現目標,他給自己制定了12條自我管理的軍規,並且督促自己嚴格執行。

曾國藩自我管理的12條軍規很有意思,下面摘其中幾條,翻譯成通俗語句理解就是:

  • 早起:每天要早起,不能懶床。

  • 靜坐:每天要靜坐四刻鐘,也就是一個小時。也就是現代人的靜心冥想。

  • 讀書不二:一本書沒讀完不看其它的書。

  • 讀史:每天讀十頁史書。

  • 謹言:不亂說話。

  • 保身:要控制自己的慾望。

  • 作字:每天練字。

  • 夜不出門:晚上不出去瞎逛。

我覺得這些用在現代人作為自我管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啊。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也應該給自己設定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再怎麼努力也只會原地打轉,甚至迷茫。有了目標之後,還可以將大的目標拆分為小的階段性目標,以便可以分步去實現。

曾國藩對目標的設定,不僅體現在做「 做聖人 」上,後來曾國藩創立湘軍的時候,也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一定要挽救朝廷、再造國家”。同時,為了實現這個大的目標,他又拆解了一個小的目標,就是:“首戰一定要勝利,不真正練好軍隊,決不出兵”。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目標,所以後來即使是咸豐皇帝多次發旨意給他,要求他出兵,曾國藩在軍隊沒有練好的情況下,也是多次抗命、拒不出兵。甚至是在自己的好友、親家陷入危險境地時,他依然忍痛不出兵。為的就是“準備充分、首戰必勝”的小目標,以及“挽救朝廷”的大目標。

可見,一旦有了目標,對人的驅動作用有多大。

限於篇幅,今天就分享這兩點,曾國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後面找時間再繼續聊。

以上,就是讀《曾國藩傳》的一些思考。

碼字不易啊,喜歡的話不妨轉發朋友,或點選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