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20. 把 Linux 系統裝入 U 盤打包帶走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20. 把 Linux 系統裝入 U 盤打包帶走

特別說明:要在我的隨筆後寫評論的小夥伴們請注意了,我的部落格開啟了 MathJax 數學公式支援,MathJax 使用$標記數學公式的開始和結束。如果某條評論中出現了兩個$,MathJax 會將兩個$之間的內容按照數學公式進行排版,從而導致評論區格式混亂。如果大家的評論中用到了$,但是又不是為了使用數學公式,就請使用\$轉義一下,謝謝。

想從頭閱讀該系列嗎?下面是傳送門: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1. 玩轉 Linux 系統的方法論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2. 以最簡潔的方式打造實用的 Vim 環境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3. 針對 Gnome 3 的 Linux 桌面進行美化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4. Linux 桌面系統字型配置要略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5. 發部落格必備的圖片處理和視訊錄製神器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6. 優雅地使用命令列及 Bash 指令碼程式語言中的美學與哲學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7. Linux 中的 Qemu、KVM、VirtualBox、Xen 虛擬機器體驗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8. 使用 GCC 和 GNU Binutils 編寫能在 x86 真實模式執行的 16 位程式碼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09. X Window 的奧祕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0. 沒有 GUI 的時候應該怎麼玩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1. 在同一個硬碟上安裝多個 Linux 發行版以及為 Linux 安裝 Nvidia 顯示卡驅動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2. 優秀的文字化編輯思想大碰撞(Markdown、LaTeX、MathJax)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3. 使用 Git 及其 和 Eclipse 的整合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4. 數值計算和符號計算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5. 深度學習可以這樣玩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6. 使用 CUDA 發揮顯示卡的計算效能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7. 在 Ubuntu 中使用 deepin-wine,解決一些依賴 Windows 的痛點問題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8. 使用 Docker 隔離自己的開發環境和部署環境
  • Linux 桌面玩家指南:19. 深入理解 JavaScript,及其開發除錯工具

前言

這是我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了,雖然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寫到,但是就這樣結束吧,二十篇,湊個整數,挺好的。我也需要儘早從 Linux 桌面 這個主題解放出來,去學一點別的東西了。

之所以想盡早從 Linux 桌面 這個主題解放出來,主要還是因為計算機世界的變化實在太快了。就在我寫這個系列的期間,Windows 10 就出現了巨大的進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條:

  1. Windows 10 的美觀性越來越高了。(Window 10 剛推出時,我覺得醜爆了,現在越來越漂亮了。)
  2. 跨平臺的開發工具和語言,如 C#、Java、Python 等等。還有 Visual Studio Code。(使用 Linux 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程式設計比較方便,很多語言的開發環境基本上就是開箱即用,而且很多伺服器就是 Linux 的,所以在 Linux 系統下本地開發,部署起來也方便。)
  3. 宇宙最強 IDE:Visual Studio 2019。
  4. Windows 10 也能支援多個工作區了。
  5. WSL 2。
  6. 新的終端軟體 Terminal。
  7. VS Code 的 Remote 開發能力。

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Windows 一直都領先很多,Office辦公和遊戲都比較強,設計美工科學計算3D建模什麼的也不差。而 Linux 領先的一些方面 Windows 也在拼命追趕,看來是時候結束這一個 Linux 桌面 系列了。

哦,對了,就在這幾天,Linux 使用者也迎來了一個驚喜,那就是 WPS 2019 終於出 Linux 版了。介面很漂亮,使用體驗也和 Windows 下基本一致。辦公的問題也基本解決了。

關於我的這個 Linux 桌面系列,還有一些東西沒有寫,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寫了,對於專業的東西,你用一用就熟了。平時用不到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學會。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 Visual Studio Code。我認為在 Linux 桌面中,它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教程很多,我就不寫了。
  2. .net core。一個很重要的技術體系,如果不想選 Java,就選它。發展勢頭非常好。
  3. 辦公軟體,LibreOffice 或者 WPS。現在當然是用 WPS 2019 啦。毫無疑問。推薦大家全部使用 WPS 2019,包括 Windows 使用者。保證同事間交換文件時的一致性,而不管你是用的哪一個作業系統。
  4. 3D軟體 Blender,遊戲開發 Unity 3D。這個專業性比較強,我沒辦法寫。只要知道這倆貨在 Linux 系統和 Windows 系統下使用體驗基本一致就可以了。
  5. 遊戲。要玩大作,還是靠 steam 呀,很多遊戲是可以在 Linux 系統上執行的。但是我認為沒必要非在 Linux 下玩遊戲吧,就算不能買多臺電腦,裝個雙系統也不難吧。對於家庭使用者,Windows 系統的價格應該不是主要問題。

下面,說一說我要把 Linux 系統安裝到 U 盤打包帶走的初衷。

我使用 Linux 桌面,是想把它打造成一臺好用的生產力工具。但是總有不滿意的地方,所以經常需要在不同的電腦上找感覺。就拿螢幕來說,是選擇FHD屏?2K屏?還是4K屏?是選擇14寸?15寸?還是27寸?這都是個問題。我目前的主力工具是一臺 XPS 15,1080p的解析度,我總有不滿意的地方,我一直認為,解析度越高,字型的渲染越細膩。但是當我切換到4K屏的時候,發現字型是細膩了,但是仍然有一些軟體不能完美適配。

經常在不同的電腦之間切換挺折騰的,同時維護多個 Linux 桌面系統挺麻煩。每安裝一個系統,都需要從頭進行美化、配置Vim、配置開發環境這一系列的操作。再加上 Linux 發行版頻繁的升級,那就更麻煩了。所以我想,如果我把 Linux 桌面系統安裝到 U 盤上,更換電腦時只需要一拔、再一插,豈不是非常方便?我查了一下資料,USB 3.0 的傳輸速度是夠的。

於是說幹就幹。

幾個移動裝置的使用體驗

一開始,我選擇了這樣一個 U 盤:

為了速度和穩定性,我特意選擇了金士頓這樣一個大牌子。為了散熱好,我特意選擇了金屬外殼。然而,使用體驗並不理想。安裝 Linux 時,以及使用 Linux 時,速度都非常慢。以上的慢,是我直接能感受到的慢,是不能忍受的慢。而且,U盤的外殼燙得嚇人。

下面是使用 CrystalDiskMark 對這款 U 盤讀寫速度的測試,如下:

我以為是盤不行,於是又選擇了下面這款:

這款號稱是高速U盤,非常的貴,RMB 500多。然而,使用體驗仍然是慢。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下:

看來並不是我買到了假貨。從測試來看,它的速度確實快得多。但是它的快,主要體現在大塊資料的讀寫上,而對於 4K 以下的小檔案,它的讀取和寫入速度相反還慢一些。那麼,U盤上的 Linux 系統之所以會卡得不要不要的,可能是 Linux 總是在不停地做小塊資料的 IO 吧。

再下面,是一個反轉。有一次,我手邊正好有一個 WD 的行動硬碟,容量是兩個T的,但是是機械硬碟。我把 Linux 系統裝到了這個行動硬碟上,結果發現,執行起來居然比 U 盤上流暢得多。我的行動硬碟是下面這貨:

測試一下讀寫速度,如下:

從測試資料看,它的讀寫速度明顯比上面那款 HyperX 要低呀,怎麼可能系統執行得更流暢呢?

也許除了儲存介質的問題,還有主控晶片的問題。也就是說,U盤的主控晶片,明顯是比不過行動硬碟的主控晶片的。

好巧不巧,正在這時,WD 釋出了基於 SSD 儲存介質的行動硬碟。我選擇了下面這款:

剛拿到這款產品的時候,我還是略有點失望的。這款行動硬碟比較小,大小也就比銀行卡大一點點,而且非常輕,(這好像是在說優點吧,又小又輕。)外殼滿滿的塑料感。(原來是因為質感太差。)然而,安裝和使用 Linux 的過程異常流暢,和安裝在電腦自帶的固態硬碟上的系統感覺不到差別。

測試一下速度,如下:

我了個去,這太牛B了,太讓人驚喜了。以後,我的系統就裝它上了。

總結

為了把 Linux 系統裝入移動裝置打包帶走這個目標,我又浪費了不少銀子呀。最後得出如下結論:

  1. Linux 系統會頻繁進行小於 4K 的 IO,安裝在普通 U 盤,執行非常卡;
  2. 即使是高速 U 盤,也比不過普通的機械行動硬碟。雖然從儲存介質的角度講,快閃記憶體 IO 較快。但是很明顯,U 盤的主控晶片比不過行動硬碟的主控晶片;
  3. 行動硬碟的主控晶片,再加上固態硬碟的儲存介質,那就幾乎無敵了;
  4. USB 3.0介面的傳輸速度不是瓶頸,很顯然不是,我這裡測試的最快的行動硬碟,其讀寫速度也超不過 USB 3.0 的上限。

所以,最終的選擇就是 WD 的這款 My Passport Go。另外,WD 的 My Passport SSD 也不錯,也是固態硬碟的儲存介質。而前面那塊紅色機械行動硬碟,是 WD My Passport Ultra,現在可能不一定買得到了。那兩款 U 盤,分別是 Kingston 的 DataTravaler 3 和 HyperX,也都是不錯的產品,只是不適合我這個目標而已。

版權申明

該隨筆由京山遊俠在2019年06月19日釋出於部落格園,引用請註明出處,轉載或出版請聯絡博主。QQ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