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React躬行記(8)——樣式

React躬行記(8)——樣式

  由於React推崇元件模式,因此會要求HTML、CSS和JavaScript混合在一起,雖然這與過去的關注點分離正好相反,但是更有利於元件之間的隔離。React已將HTML用JSX封裝,而對CSS只進行了較弱的封裝,僅僅給出了基本的樣式設定。不過,好在第三方庫提供了CSS in JS的解決方案,讓開發者能更高效的書寫元件的樣式,促進CSS工程化的發展。

一、內聯樣式

  在React中的元素都包含style屬性,用來定義內聯樣式。style的屬性值是一個物件而不是一段字串,該物件的屬性就是CSS屬性,但屬性名要用小駝峰的方式命名,例如line-height改成lineHeight,具體如下所示。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let btnStyle = {
      height: 40,
      lineHeight: 1.5,
      WebkitBorderRadius: "10%"
    };
    return <button style={btnStyle}>提交</button>;
  }
}

  在CSS中,有些屬性是需要單位的,例如程式碼中的height,如果沒有寫明,那麼React會自動給它們的數值加上畫素(px)單位。還有一點要注意,屬性名不會自動補全瀏覽器字首,除了IE的ms字首是純小寫之外,其它字首的首字母都得是大寫,例如Moz、O和Webkit。

二、CSS類

  元素的className屬效能夠設定CSS類,它的值是一段字串,如下程式碼所示,為<button>元素添加了一個名為btn的CSS類。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button className="btn">提交</button>;
  }
}

  如果要動態處理(增、刪或改)元素的CSS類,那麼藉助第三方的classnames庫就能大大降低開發複雜度。下面有兩個示例,完成了相同的功能,都會根據元件的active狀態(布林值)決定是否新增一個名為active的CSS類。

class Btn1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let className = "btn";
    if (this.state.active) className += " active";
    return <button className={className}>提交</button>;
  }
}
class Btn2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let btnClass = classNames({
      btn: true,
      active: this.state.active
    });
    return <button className={btnClass}>提交</button>;
  }
}

  Btn1元件通過條件語句和字串拼接實現了CSS類的新增,而Btn2元件的實現方式更為優雅和清晰,只需要呼叫classNames()函式就行。該函式能接收一個由CSS類組成的物件,其中屬性名就是類名,屬性值是布林型別的,當為true時,就新增該屬性,否則忽略。

三、CSS in JS

  由於前端的職能和專案規模正在擴大,因此工程化是大勢所趨,而CSS的先天缺陷卻在阻礙這一發展程序,目前碰到的主要問題如下所列。

(1)全域性作用域,任意一個CSS規則都對整個頁面有效,當多個CSS規則發生衝突(即樣式汙染)時,會根據計算出的特殊性再決定採用哪個CSS規則。雖然可以通過OOCSS、BEM等規範避免多人協作時的程式碼衝突,但畢竟是自選方案,需要依靠團隊的執行力度,無法在語言或工具級別強制實施。

(2)缺少程式設計特性,沒有變數、迴圈或函式等程式語言所需的語法,使得樣式表有很多冗餘程式碼。雖然社群發展的CSS前處理器(Sass、Less等)和CSS後處理器(PostCSS)有效緩解了這種狀況,但是無法共享CSS處理器和JavaScript中的變數,不能滿足某些特定複雜的場景。

(3)沒有依賴管理,在引入一個元件時,應該只加載與之關聯的CSS,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將整個CSS檔案中的樣式都匯入進來。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好多用JavaScript管理CSS依賴的第三方庫,例如styled-components、css-loader等。 

1)React的應對

  在將CSS應用到React中時,為了能有效的規避上述問題,引入了CSS in JS的程式設計思想,即用JavaScript編寫CSS,相關的解決方案有40多種之多,可謂百家爭鳴,這其中又分為拋棄CSS和沿用CSS兩種。

  第一節所講解的style屬性(內聯樣式)就徹底拋棄了CSS,完全用JavaScript控制CSS,不僅CSS屬性的命名方式不同,而且還無法使用偽類、偽元素、媒體查詢等CSS特性。

  而CSS Modules與前者不同,依然採用JavaScript和CSS分離的寫法,不僅沿用現有的CSS生態和JavaScript模組化的能力,還支援CSS前處理器的語法,並且能夠零成本對接遺留專案。通過將選擇器編譯成唯一的CSS類名後,就能實現CSS模組化。不過,由於採用了BEM(Block Element Modifier)命名規範,因此得到的CSS類名將會比較複雜,並且沒有充分利用JavaScript來控制樣式,例如沒有打通JavaScript和CSS中的變數。

  其實這兩種解決方案只有在適合的場景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真正意義上的銀彈並不存在,本節接下來要介紹一個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第三方庫:styled-components。

2)標籤模板

  styled-components的實現基於ES6新增的標籤模板,移除了元素和樣式之間的對映,通過JavaScript完全控制了CSS,不僅支援所有的CSS特性(例如偽類、媒體查詢、動畫等),還能自動新增瀏覽器字首,但不支援Less、Sass等CSS前處理器的語法。下面的示例建立了一個帶樣式的Content元件,之所以定義在render()方法之外,是為了避免快取失效,提升渲染速度。

const Content = styled.button`
  color: red;
  appearance: none;
`;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Content>提交</Content>;
  }
}

  在將Btn元件掛載到DOM中後,會渲染出一個包含CSS類的<button>元素,下面是生成的HTML程式碼。

<style>
  .iCQFTl {
    color: red;
    -webkit-appearance: none;
  }
</style>
<button class="iCQFTl">提交</button>

  由styled-components為該按鈕生成了一個名稱唯一的CSS類iCQFTl,並且被內嵌到了頁面中。注意,appearance是一個實驗中的CSS屬性,用於設定元素的預設樣式,在不同瀏覽器中會被styled-components新增不同的字首,例如上面CSS規則中的-webkit。

3)樣式繼承

  通過建構函式styled()能夠繼承指定元件的樣式,例如可以用下面的方式繼承上例的Content元件,並額外宣告背景顏色。

const BgContent = styled(Content)`
  background: yellow;
`;

4)屬性傳遞

  通過元件的props能夠調整其自身的樣式,如下程式碼所示,佔位符內是一個箭頭函式,其引數就是傳遞進來的props。

const AttrContent = styled.button`
  background: ${props => props.active ? "blue" : "white"}
`;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AttrContent active>提交</AttrContent>;
  }
}

5)選擇器巢狀

  styled-components使用了一個輕量級的CSS前處理器:stylis,用JavaScript實現了選擇器的巢狀,如下程式碼所示,其中&符號表示父級選擇器。

const ProContent = styled.button`
  &:hover {
    color: yellow;
  }
`;

  限於篇幅原因,本節只列出了styled-components的幾個基礎功能,其他諸如主題、附加屬性、Refs、動畫等功能可以參考官方文件。

  styled-components開闢了一種新的控制CSS的方式,不但保持了原生CSS的寫法,而且還忽略了CSS和HTML元素之間的關聯,讓React元件更簡單。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