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賽事為何都青睞中國市場?從咪咕拿下NBA說起
久違的世界盃在初夏就點燃了沉寂已久的體育版權大戰。而最近,兩家巨頭宣佈合作的訊息又在這個冬天撩起起了眾多體育行業人的熱情。
12 月 7 日,在 2018 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期間,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 NBA 在廣州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共同宣佈達成長期合作伙伴關係。咪咕正式成為 NBA 在中國的官方合作伙伴,這也是咪咕第一次和北美職業體育聯盟合作。
如果你經常關注媒體行業,也是 NBA 的忠實球迷,多半會生出疑問:咪咕怎麼也來湊熱鬧了?
搞清楚咪咕的意圖之前,我們先看看咪咕到底拿到了哪些版權。
咪咕拿到了什麼
NBA 作為目前全世界商業化運作最成功的體育聯盟,在版權運作上尤為精細。這體現在,NBA 已經和國內的央視、百事通、騰訊、微博、位元組跳動宣佈達成合作,仍能切割出足夠的空間與咪咕結盟。
所以,此次的合作雖然引起了廣泛關注,但不少人其實沒鬧明白咪咕拿到的,和別家到手的版權有何不同。咱們先說內容部分,內地:
咪咕:賽事集錦+幕後花絮+原創內容+經典比賽
騰訊:網際網路直播+數字媒體
央視:電視臺直播
微博:實時、賽事集錦短視訊、原創節目
百事通:OTT/網際網路電視直播
位元組跳動:賽事集錦+幕後花絮短視訊、圖片和新聞
也就是說,除了直播,咪咕基本上拿下了所有 NBA相關的內容版權。儘管最大的肥肉直播沒到手,但央視和百事通同為“國字號”,而騰訊與 NBA 在 2015 年締結的協議是 5 年合約。
至少在內容層面上,咪咕已經基本與其他幾家處在了同一起跑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咪咕實際上也實打實地拿到了直播版權,只是目前僅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以上是在內容層面咪咕到手的東西,不是最多,但足以撐起之後的想象空間。而咪咕的另一個身份還是“NBA中國賽的官方市場合作夥伴”,雙方將在 Jr.NBA 和 NBA 中國賽的運營推廣方面進行合作。
合作永遠都是基於共贏的,在探討 NBA 對於咪咕的意義前,我們不妨給 NBA 的意圖下一個定義:
不只是增加了一個內容輸出的渠道,更是找到了一個深挖中國市場的推廣夥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咪咕?
NBA 為什麼選擇咪咕
按照官方表述,咪咕是“中國移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設立的,負責數字內容領域產品提供、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專業子公司”。移動網際網路+內容,是咪咕的兩大關鍵詞,這就不難理解咪咕為何在這場版權競賽中跑到了前面:
5G 將賦能移動視訊
據 CNNIC 資料顯示,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手機網路視訊使用者規模達到 5.78 億,較去年末增加 2929 萬,佔手機網民的 73.4 %;如果把短視訊應用也算進來,網路視訊使用者使用率高達 88.7%,使用者規模達 7.11億 。
視訊,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移動視訊的爆發式增長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包括4G 網路的普及、“提速降費”政策的執行、演算法分發模式的應用等原因。
音畫作為承載形式的視訊,不僅相比文字、圖片、音訊,能營造更強的沉浸感,成功殺掉更多的使用者時間;而且在商業變現方面能玩出更多花樣,得以實現更高的轉化率而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但在目前的網路發展情況下,移動視訊還沒到達最終形態。
一方面,國內線上視訊普遍仍處於“高解析度、低位元速率”的現狀。看似有著高達 4K 的清晰度,但實際上這 4K 僅僅是“有量而無質”,在移動裝置尺寸不斷提升下,畫質越來越經不起推敲。
另一方面,短視訊還處於“標清時代”。短視訊應用隨著演算法分發模式的興起而誕生,本質上一切的體驗、互動都以“殺時間”為目的。提高清晰度提升沉浸感正是最直觀的手段之一。
而 5G 相對於 4G 最明顯的兩大優勢便是:1.低延遲;2.高速率。這意味著在 5G來臨後,視訊平臺可以在觀賞體驗方面再往上走。
咪咕的技術優勢
咪咕依託於中國移動,在技術方面有先天優勢。一方面,移動是目前全球使用者規模最大的移動運營商,服務超過 9.2 億使用者,其中 4G 使用者就有超過 7 億。這都倒逼著中國移動不斷地進行技術的優化迭代,這對 5G 時代即將迎來的下一輪技術更新打好了基礎。
具體到視訊層面,咪咕早早開始了練兵。
一方面是視訊質量的硬實力:咪咕在俄羅斯世界盃完成了國內首場真 4K 直播,並在之後繼續服務中超、CBA的直播。從視訊標準來看,咪咕的真 4K 幀率達到 50 幀,並支援HDR,對於體育比賽這類以高速運動畫面為主,大光比場景轉換較多的內容體驗提升明顯;最終咪咕在世界盃期間拿下了 43 億人次的觀看量。
另一方面是內容運營的軟實力:在快節奏時代,動輒數小時的體育賽事直播並不是對所有人都足夠友好。所以,體育直播只是其一,做好比賽內容的二次運營,比如精彩集錦、十佳球等,有利於提升使用者粘性與留存,將會成為來來視訊平臺發力的重點。
在今年世界盃期間,咪咕上線了一款“AI直播剪輯官”。它能做到識別球隊、球員、場景三種維度,並通過智慧剪輯實時推送給使用者。據咪咕 CEO 劉昕披露,第一輪小組賽中由 AI 剪輯的 C 羅進球短視訊觀看人次就破億僅花費了不到 24 小時,可用性已經及格線以上。
咪咕的 IP 運營能力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內容行業的春天,同時也加劇了資訊過載帶來的影響。簡而言之,品牌方的聲音要穿越重重阻隔才能進入到消費者的視野中。
於是,跨界營銷成為了當下最重要的傳播手段。這對於業務覆蓋音樂、視訊、閱讀、遊戲和動漫數字的咪咕來說,無疑有著進一步打通各業務聯動,盤活整個 IP 佈局氣到了正面作用。
按照目前咪咕的 IP 佈局,在業務寬度與深度上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配合體育賽事幾乎百搭的屬性,會為之後咪咕擴大體育生態的競爭中打下良好基礎。
為什麼咪咕要做 NBA
以當下各大品牌與 NBA 的熱情來看,咪咕這次與 NBA 的合作無疑是砸下了重金。以美國《體育畫報》公佈的 2018 年度全球運動員代言收入排行榜為參考,NBA 球員就佔到了第二、第四、第九三個席位,商業價值盡顯。在提升曝光度以外,我認為咪咕還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1.為直播探路
受制於騰訊與 NBA 的 5 年 5 億美元長約,僅拿到港澳地區的直播版權,對於已經在俄羅斯世界盃直播中受益不小的咪咕來說,沒有更長遠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規劃,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利好。NBA 得以培養一個騰訊的潛在競爭對手,在其 5 年期滿之後作為版權方的議價能力。咪咕得以在港澳地區的直播中操練直播團隊,提升雙方的信任度,為之後競逐內地直播權打好基礎。
與世界盃、中超、CBA 不同,NBA 有著驚人的引流能力。在現任總裁亞當·肖華的運營下,NBA 以減少球隊背靠背比賽造成球員受傷的名義,將整個賽程拉長,這意味著一年中有近9 個月的時間都有 NBA 相關賽事,這無疑是維持品牌熱度極好的途徑,這一點看看騰訊 NBA 拿到手軟的贊助合同就知道了。
2.推進國際化戰略
整個內容行業都在探討的人口紅利消失、增量見頂的問題。
以當下的來看,無非兩條路,要不下沉,要不出海。
而體育競技向來就是“打破國界”的橋樑,大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外交”,小到 NBA 球星每年夏季的中國行,背後都伴隨著關係的升溫。
從移動自身的層面來講,從 2016 起就開始不斷提及的“大連線”戰略中,“推動全球連線”就已經定為核心。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NBA 無疑是提升品牌認可度的“硬通貨”。
3.品牌年輕化
在動輒拼到頭破血流的營銷界,正在興起“養成式營銷”。
簡而言之,品牌開始關注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生群體。相對於職場人,他們尚未培養起成熟的消費習慣,功利心更弱。介入到他們的生活中,有利於更早培養起使用者粘性。
以最近風頭強勁的釘釘為例,他們通過為僱主打造高效的校招工具,直接一腳邁進了準職場人市場中,通過連線僱主與學生,提前開始培養起使用習慣。
對咪咕來說,NBA 未嘗不是如此。除了以內容持續吸引年輕使用者,作為線下活動的 Jr. NBA 與 NBA 中國賽的合作,正好是長年紮根線下的移動最拿手的。一方面推動國內籃球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協助引流,最終沉澱到咪咕平臺。
通過賽事運營,持續不斷地吸納年輕使用者,對於年輕化大有裨益。
總結
實際上,牽手 NBA 並不是咪咕靈光一閃的舉動。從 2018 年中開始,咪咕打造體育品牌的野心已現。5 月,砸下 10 億贏得俄羅斯世界盃直播版權;7 月,宣佈與蘇寧合作,將歐冠、亞冠、WWE、UFC 以及歐洲 5 大聯賽外加中超版權直接打包;10 月,再拿下 CBA 版權。
基本上,國內關注度最高的體育賽事已經被咪咕悉數收入囊中。
咪咕如此大力度的投入到體育版權的軍備競賽中,其實是看準了“大體育”產業的美好前景。在此之前,體育賽事更多體現在大螢幕,但在 5G 賦能移動網際網路、消費者時間碎片化的大前提下,轉型移動端已經是無可辯駁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