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索尼
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似乎還不足以拯救索尼。今年的索尼在影業上憑藉《毒液》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殺,初代PlayStation遊戲機的復刻也為索尼的遊戲業務送上了最好的25歲祝福。然而索尼卻依舊沒在這個冬天躲過人們揮之不去的“問候梗”——“索尼今天倒閉了嗎?”當索尼再次被曝裁員時,人們才發現,真實的索尼背後,其王牌移動業務已被遠遠地甩在了隊伍的“Other”欄裡,吸金的影業也一路被碾壓。
老總部裁員
在裁員面前,沒人還會講情分。據科技網站GSMArena 12日的報道稱,索尼行動通訊為將成本減半,計劃從瑞典營業處裁員200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員最先選擇了瑞典隆德,而這一地點正是索尼移動的“前任”總部。
裁員的想法早已有之。此前索尼母公司便就虧損問題提出,計劃在未來幾年將瑞典營業處的支出削減一半。而隆德營業處的副董事斯蒂芬奧爾森則表示,成本減半並不意味著裁掉一半員工。索尼正在審查這項計劃,具體細節還未敲定。
對於索尼移動業務而言,寒冬早已隨著索尼手機銷量的逐年下滑而到來。資料顯示,去年索尼的手機銷量為1350萬部,但今年8月索尼釋出的財報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索尼手機銷量只有200萬部,甚至比去年減少了140萬部。更重要的是,索尼還重新調整了今年的銷售目標,預計將達到900萬部,但這個目標在今年初的時候還是1000萬部。
在全球銷量前十的行列中,索尼已經悄然消失,屬於它的地位也已經變成了那令人心酸的“Other”一欄。通訊專家項立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目前整個手機業務都處於全線崩潰狀態,而索尼如今的境遇首先在於,其產品本身的能力已經顯出不足,例如目前已經是全面屏的時代,但索尼依舊是老樣子,沒有跟上潮流和時代。
“另一方面,後起廠商如華為有強大的綜合實力,OPPO、vivo有強大的渠道,但索尼卻在這些方面存在短板。更重要的是,索尼的價格卻並未實惠多少,幾乎與華為的頂級產品接近,因此在市場反應慢、品牌渠道投入低下、綜合實力疲弱的基礎之下,索尼也逐漸被越落越遠。”項立剛稱。
三輪驅動
科技界一直有一個梗,“超級企業賣大樓”,而自2010年開始便直線下滑的業績也讓以“黑科技”而聞名的索尼不得不選擇這條老路,自從2013年索尼出售了自己的美國總部大樓之後,賣樓的舉動便層出不窮。也正因此,今年早些時候,業界一度傳出訊息稱,索尼將放棄手機業務。
這一訊息得到了索尼的否定,當時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明確地否認了退出智慧手機市場的傳言,而就虧損的智慧手機業務他表示,將以相機功能為主提升商品競爭力。包括將藉助5G,打響翻身仗。值得注意的是,索尼的移動業務也曾出現過短暫的回暖,就在去年一季度,索尼的移動業務利潤達到36億日元,雖然可能杯水車薪,但卻同比增長了771.3%。
雖然移動業務如今一塌糊塗,但好在東邊不亮西邊亮。一直在虧損的泥潭裡翻滾的索尼影業今年卻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救世主”《毒液》如約而至,目前全球累計票房超過8億美元,但其成本僅為1億美元,《毒液》成了電影屆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
而今依靠《毒液》揚眉吐氣的索尼也讓人們認識到,索尼擁有的漫威角色不止蜘蛛俠,還有漫畫中與蜘蛛俠產生聯絡的900多個漫畫角色、而據《Variety》的採訪報道稱,索尼希望成為“擴充套件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員。如果是這樣的話,《毒液》的成功將助力索尼如願,漫威要被迫將索尼的反派宇宙納入漫威宇宙體系中來。
另一邊,被奉為“索尼大法”的遊戲業務也為其“增溫”。12月3日零點,索尼PlayStation在香港尖沙咀街頭辦了一個pop-up小活動,宣佈復刻了初代PlayStation遊戲主機的PlayStation Classic正式在香港上市,與此同時,它也宣佈索尼PlayStation品牌開始邁向25週年,而PlayStation Plus的訂閱使用者數也一直在穩步提升,成為索尼營收的穩定來源之一。
軟硬之間
三大業務孰輕孰重,索尼不會掂量不清。今年5月,日本媒體也報道稱,索尼新的調整策略已經顯現,簡單來說就是,大幅增進索尼對遊戲訂閱和娛樂收入的依賴。
這樣的側重不是沒有道理的。2017年,索尼的PS4遊戲機在主機市場銷量佔比達19.64%,穩居第一。但不可否認的是,PS4已經進入硬體生涯末期,2017年,索尼PS4全年銷量為1900萬臺,但較上一財年已經減少了100萬臺,成為2014年以來的首次下跌。
與硬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軟體正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根據索尼釋出的2017財年全年財報,遊戲及網路服務業務銷售額達19438億日元,營業利潤1775 億日元,居各項業務之首。索尼自己也稱,遊戲業務的增長,主要是PS4軟體銷售及會員增加帶動銷售額同比上漲18%,硬體的銷售並未對利潤增加提供助力。
也正因如此,作為平井一夫的繼任者,吉田憲一郎在今年4月走馬上任時便公佈了一份為期三年的中期計劃,表示要提升公司對遊戲訂閱和娛樂業務收入的依賴,“吉田憲一郎釋放出了明確訊號——來自內容業務、軟體、服務以及訂閱部門的經常性收入很重要,”投資研究公司伯恩斯坦駐香港分析師大衛·戴(David Dai)表示,“這就是推動索尼增長,並維持增長的動力”。
項立剛也認為,網際網路分為三個階段,以PC為核心的傳統網際網路時代已經過去了,以手機為核心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裡,中國的領先有目共睹,且也已經過了鼎盛時期,未來就是智慧網際網路時代,除了手機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智慧工具,目前這個時代還沒起來,而且索尼的基礎感應器仍舊突出,這也就意味著索尼還有崛起的機會。但索尼真正的問題在於創新能力較差且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