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便利店“大腦”?肖欣:向資料要洞察 向演算法要效益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李彤)“進一步提升在零售網路中的經營效率、響應能力和規模化創新能力,正成為便利店亟待提升的核心競爭力。”在日前鮮生活融資釋出會上,鮮生活創始人兼CEO肖欣表示,向資料要洞察、向演算法要效益、定產還要能定銷,是行業智慧化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圍繞著“人、貨、場”,在認知升級和技術應用的大趨勢下,一場商業模式的改變正在便利店行業悄然發生。
“做便利店行業的超級聯結器,打造產業網際網路是鮮生活的發展願景。”肖欣認為,在便利店自身網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彌補前臺創新與後臺發展緩慢的矛盾,提供中間層來適配前後臺的配速需求,是行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和算力,能夠幫助傳統便利店迅速升級具有數字化、智慧化能力,成長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便利店網路。
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尊重消費者體驗,無疑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如何邁穩每一步考驗著行業的發展智慧。
打造中臺系統提升便利店的“智慧”能力,需要在硬體和軟體上下功夫。肖欣說,在硬體上,要加強數字化硬體和軟體建設,將使用者消費資料和交易資料打通,提升以使用者為中心運營所需要的基礎資料獲取能力;建立AI算力和演算法,為門店獲取的海量資料進行有效分析,實現智慧化運營成果的輸出。在軟體上,為便利店輸出全渠道使用者運營,及商品的開發和供應鏈升級。
“以前便利店是賣產品,但不知道被誰買走了;未來不但要捕獲使用者群體,還要能洞悉使用者的消費習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