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提及軍隊就必須談氣象?原來是因為這樣……
衡量軍隊強弱的標準是戰鬥力。
構成戰鬥力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人的因素,另一個是武器(包括裝備以及物資保障)的因素。要處理好軍事與氣象的關係,正確運用氣象條件,達到提高戰鬥力完成軍事任務的目的。
氣象對人的生存能力和戰鬥活動的影響
自然界的威脅甚至比來自敵人的威脅更持久、更嚴重。敵人一次猛烈的火力突擊,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使對方某一部隊造成一定的傷亡,然而遇上一種惡劣的氣象條件,如嚴寒、酷暑、冰雹、颱風等,可能使全軍上上下下同時受到威脅,甚至導致全軍覆沒。
例如:1812年,拿破崙率60萬大軍進攻俄國,攻佔莫斯科後,因寒冬降溫,法軍飢寒交加,並遭到俄軍反擊,死傷約55萬人之多,最後,敗回巴黎。
有人估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因嚴寒傷亡的人數均達百萬人。據各國部隊統計的數字看,冬季作戰凍傷與戰場傷亡的比例幾乎為一比一,成為嚴重危害戰鬥力的禍害。
異常的氣象因素能導致人體生理活動失調,產生疾病;一定的氣象條件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劇烈的冷暖變化可直接誘發某些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在強烈的日射或高溫的日子裡,還可能使戰鬥人員發生中暑、熱痙攣等病症。
正常的人對已適應的氣象條件不會感到不適,也不會造成對戰鬥活動的限制和干擾。但是惡劣的氣象條件有時能給人的活動帶來巨大的困難。
每逢雨季來臨,暴雨或連續性降水天氣往往會造成山洪暴發、江河氾濫、道路泥濘、橋樑沖毀,這一切都會給部隊的快速機動造成很大的困難;積雪同樣會給人的徒步行進造成困難,積雪深度為15至20釐米時,徒步行走不便,雪深達40釐米以上時,人員沒有輔助工具就不能行走,這必將影響部隊的行動。
氣象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用以製造武器裝備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明顯地受到高溫和嚴寒的影響。如在嚴寒大氣中,金屬變脆,各種武器零件斷裂現象增多。
武器的使用也要受氣象條件的制約。
武器都是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使用的,特別是對飛機、艦船、精確制導等武器裝置的使用,氣象條件更為重要。
經過多次實驗和經驗的總結,得出了飛機在風、雲、雷、雨等天氣現象下起降、飛行的最低氣象條件,低於最低氣象條件,極可能造成事故。氣象條件對武器裝備使用的限制,將削弱武器的作用,降低戰鬥力。
現代區域性戰爭經驗表明,現代化武器系統的使用,遇到了一些新的氣象問題。
即使過去受氣象條件制約較少的步兵,如今由於大量使用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以及某些新技術裝備,也同樣受到了氣象條件的制約。所以必須重視氣象對武器的影響。
從戰鬥力的角度來看,善於選擇和利用能夠多發揮人和武器的最大威力的氣象條件,對於爭取作戰勝利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氣象是戰鬥力的“倍增器”。
中國氣象資料網出品:
文章來源:《氣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