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技術路線才是區塊鏈的未來之道
當炒幣成為區塊鏈行業的支柱產業,便意味著本末倒置,也許暴跌後的幣圈才能讓區塊鏈重新成為這個領域的焦點,並促使幣圈從貪婪走向發展的正軌。
加密貨幣的雪崩是早就在意料之中,當行業面臨野蠻生長,當技術支撐變得不再重要,無疑宣判著泡沫的來臨。泡沫的崛起也是一個瘋狂浮誇的市場崛起,狂熱的買進必然以瘋狂賣出作為結局。所有投機者都應明白:有日進斗金之時,必有泡沫幻滅之刻。
在這樣的大熊市行情之下,市場將會恢復到一個健康的狀態。任何一項新型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像數字貨幣這樣衝擊傳統經濟的新“貨幣”。市場短時間內無法確定數字貨幣合適的價值,如黃金一開始並不具備價值一樣。
寒冬之下回顧區塊鏈的發展,自誕生至今已有10年,可技術專家們卻說18年才是基礎發展的元年。原因並不難解釋,在瘋狂的炒幣大背景之下,這項新興的網際網路技術一直處於角落之中,直到慢慢被發現。市場上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其圍繞的核心都是數字貨幣,過分且浮誇的宣傳導致大家談幣色變,認為不是傳銷就是騙子。市場應該回歸理性,提升入行門檻,以技術驅動行業程序,而不是以炒作掌控命脈。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要走向服務人類與推動社會進步的道路,但加密貨幣只能充當投機者眼中的籌碼,區塊鏈在某些時候似乎已經被幣圈的投機綁架了。就如很多錯誤但普遍的觀點:加密貨幣等同於真個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是隨著比特幣的誕生而出現於世的,也就是說區塊鏈源自於比特幣。不過換一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核心底層技術,比特幣的諸多特性無不源於區塊鏈,也就是說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是構建在區塊鏈上的一種應用。
區塊鏈在支付清算、證券交易、供應鏈金融、保險、徵信等領域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有關報道顯示,在我國所有的區塊鏈創業專案中,金融類的佔比最高達到44.32%,企業服務類的佔比達37.28%,這兩項佔比高達81.6%。區塊鏈應用的顯著優勢在於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這些優勢已經在很多領域逐步顯現出來。
加密貨幣的潛力是其建立在區塊鏈之上。我國區塊鏈產業目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湧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區塊鏈應用加快落地,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新一輪的商業模式變革,成為打造誠信社會體系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各地政府積極從產業高度定位區塊鏈技術,政策體系和監管框架逐步發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