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核心大戰再起,Intel首席架構師說未必好
個人電腦平臺已經有32核心處理器選項,物大便是美嗎?
AMD與Intel兩雄相爭,正將處理器帶往更多核心大戰之路,然而實質意義卻值得思考。Intel 官方發布一則新聞訊息,由 客戶運算事業群效能部門首席架構師Guy Therien,發表了一些看法。Guy Therien指出,Intel處理器效能提升永無止境,然而新功能增加的變數、開發時間與成本、整體可用性、壽命等,是一個有趣的難題。

面對AMD再次開打核心數量戰, Guy Therien 表示區區2年前,個人電腦平臺出現10核心處理器(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 Edition),已經足以令人感到震撼。而後,AMD在去年推出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將戰線擴充套件至16核心,今年稍早前更由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率先跨入32核世代。這讓Intel也加緊堆砌核心數量,如去年底登場的Core i9-7980XE有著18核心,而Computex 2018更展出28核心產品來穩住市場聲望。

這麼多核心的處理器是否真有其效益, Guy Therien 看法卻是否定的,關鍵在於遊戲、辦公、內容創作、生產力等應用程式,普遍沒有針對超過10核心/ 執行緒的處理器最佳化。由於只在少數特定運算才能夠發揮, 除了無法獲得預期中的效益,那麼多實體核心也意味會產生較多熱量。儘管產品設定能夠降低時脈來控制總熱量,但是這也會抑制在一些典型應用上的表現,相對來說就是會導致使用體驗打折扣。
因此 Intel 藉由Intel TurboBoost Max Technology 3.0技術功能,讓Core X系列處理器對於只需要1~2個核心的運算作業時,能夠自動挑選由效能最佳的核心來進行運算。這是因為並非所有核心可達時脈都相同,巧妙運用這個半導體製程上的自然變化, 無論是簡單輕量運算或嚴苛的多執行緒應用 需求,都 能達成效能最佳化這目的。而Intel本身會持續進行技術突破,讓任何不同型別的應用軟體,都能發揮最佳效能、讓使用者體驗沒斷層。

不過對於想利用更多核心處理器,建構工作站來執行3D渲染之類應用的客戶,Intel仍將盡可能滿足其效能與效率需求。因此會推出更多核心處理器,而且是藉由單一裸晶片來達成,並非將數個裸晶片合併封裝來獲得更多核心。 Guy Therien 強調,這種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延遲、工作負 載與效能的變數影響,使用者並不需要留意是否有其效能罩門。而 Intel 將會持續為電腦領域提供最好的效能體驗,特別是讓 工作負載與和應用程式,可以呈現真實一面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