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貝店投入2億佈局生產端
北京商報訊 (記者 王曉然 趙述評)電商企業極盡榨取著社交中的流量紅利。1月5日,貝貝網旗下的社交平臺貝店釋出資料稱,2019年,貝店將嘗試向生產端延伸,尋求與更多品牌、工廠合作的機會,預計起步投入2億元。
擴大市場佔有率仍舊是社交電商當前的佈局重點。根據貝店大資料統計顯示,2018年,貝店單季度訂單量超過1億,會員使用者達到了4485萬,覆蓋了地級行政區域337個,佔中國所有地級行政區域的96.6%,覆蓋了縣級行政區域2756個,以及全國所有縣市區域的95.8%。
放大話語權之外,社交電商均嘗試向供應端延伸,試圖從源頭握住發聲筒。據瞭解,貝店釋出了深耕供應鏈的“廠牌500” 計劃,預計起步投入2億元,扶持500家品牌工廠實現年交易額過千萬元。實際上,2018年貝店就曾表示會打造1000個“超級品牌”,與品牌方在品牌推廣、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合作。
作為後起之秀的社交電商,相較於綜合類電商,在供應鏈搭建、資金儲備等方面處於弱勢,從生產端尋求突圍的可能性就成為社交電商的共同舉措。2018年12月,拼多多落地“新品牌計劃”,瞄準了中小微製造企業,推動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覆蓋拼多多的使用者人群。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電商讓生產商有能力擁抱更大的市場,以低成本培育品牌,並打破從生產到需求、從產品到品牌過程中,因繁雜的鏈條形成的營銷壁壘。
對於當前的電商行業來說,線上流量的天花板是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找尋新的流量池成為當務之急。原本已有強話語權的阿里、京東等綜合類電商在不斷強化供應鏈拓寬品類涉及的深度與廣度,擠壓著垂直電商和新興電商的生存空間,因社交強黏性而聚焦一定流量的社交電商自然也爭搶著生產端資源,在競爭越發激烈的電商行業謀求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