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牌照申請上,哪個網約車平臺更佔上風?
全國三四百家網約車平臺,目前有108家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牌照,但是排在第一的不是我們平時所用的主流平臺滴滴出行,神州專車,而是訂單量並不多的萬順叫車,斑馬快跑,這不禁讓我考慮,網約車牌照申請上,哪個網約車平臺更佔上風?
神州專車是全國第一家拿到網約車牌照的企業,但是其取得牌照的地點是在福建。為什麼呢?因為神州專車創始人陸正耀本人是福建屏南人,而神州專車的註冊地也在福建。陸正耀在福建當地的資源優勢,可能遠遠大於其他地方,為此,神州專車率先在福建拿到全國首張網約車牌照,這個很好理解。
至於首汽約車,能夠率先在北京市獲得網約車牌照也在意料之中。畢竟作為具有北京市政府背景的網約車平臺,首汽約車的地緣優勢不言自明。
不過,政府機構在網約車牌照的稽核過程中,應該是比較謹慎仔細的。這就涉及到各平臺模式的問題。與滴滴、易到等C2C模式的平臺不同,兩家B2C的平臺能夠率先獲得網約車牌照,與其平臺上車輛數量較少、監管相對容易也有很大關係。之前有訊息顯示,按照北京市網約車新政細則的要求,神州、首汽合規的汽車在幾千輛。而滴滴、易到合規車輛的規模,在十萬輛以上。
滴滴相關負責人在回覆媒體為何沒有率先拿到網約車牌照時表示,雖然目前為止滴滴並未獲得網約車平臺資質,但並不意味著“滴滴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差”。
“滴滴的體量實在太大了,”該負責人說到,“其實各大網約車平臺提交線上服務能力認證申請的時間節點相差不多,但是滴滴的‘攤子大’、資料多而龐雜,認證起來自然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道,“對於體量較小的網約車平臺,稽核起來自然速度更快。”
問題出現了,已經在運營並且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網約車公司,因為存量司機和存量車輛比較多,要完全合規就需要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不合規網約車司機和租賃公司因失業鬧事等潛在的社會風險,成本高昂。
只為了拿網約車牌照的地方代理就容易多了,目前沒有任何的暫行辦法要求網約車平臺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這意味著,只要在某個地區準備一臺合規車輛,招募幾個司機,就可以去申請牌照。
於是就出現了牌照數量和服務能力的悖論:很多公司因為規模小,所以很容易達標,順利晉級獲得牌照,但是它根本拿沒有能力向用戶提供服務。
而真正有能力提供服務的公司,因為存量車的原因,網約車牌照申請反而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