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哪些微信表情最常用,你可知背後的歡樂與辛酸?
【城宇互聯】原創,推薦
這兩天不少人都被【2018微信資料報告】刷屏,微信儼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麼,2018哪些微信表情最常用?在這些表情背後又藏著怎樣的歡樂與辛酸?
微信資料在壯大,表情背後含義深
先來一組微信官方的資料:截至2018年9月,微信月活使用者達到10.82億。每天傳送訊息450億次,同比增長18%。每日音視訊通話4.1億次,同比增長100%。相比2015年,2018年人均加好友數量增長110%,朋友圈日釋出視訊數量增長480%。
而不同年齡段的微信使用者所偏愛的表情竟也不同,比如00後喜愛“捂臉流淚”,90後則“邊笑邊哭”;80後偏愛“齜牙大笑”,70後則熱衷“捂嘴偷笑”;到了55歲以上的使用者就更為簡單,直接用大拇指表達對人和事的“點贊”。其實這5個表情看似簡單,但其背後隱藏的實質卻並不簡單。讀懂這5個表情才能真正理解每個年齡段背後隱藏的生活經歷與時代烙印。
無奈與悲催的00後,年輕並非本錢
時間已經步入2019年,00後們如今已是成年人。18、19的年齡正常開始對這個世界產生美好向往的時候。但顯然看上去最為人羨慕的00後們,對於生活的態度更多的是無奈與悲催。
比如他們經常晚睡而早起,夜裡10點後開始進入思維活躍期,開始各種遊戲和社交活動,年輕的身體似乎成了他們熬夜的本錢。當然,從過來人的角度還是建議00後們注意飲食,畢竟一半冷飲一半甜品在今天看來沒什麼,但一過30歲就立馬現原型。
哭笑不得的90後,漸成行業砥柱
可能90後是最不想變老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好像還沒開始自己的青春歲月便一眨眼就步入奔三的年紀。如今的90後再也不是當年弱不禁風的小王子和小公主,而是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不管各行各業,正在努力打拼、拼命加班和早出晚歸的必定是他們。
於是,90後起床最晚,公共交通出行最頻繁就那麼的順理成章了。此外,三年前90後愛看娛樂八卦,而今轉向了生活情感。證明90後已經從當年的懵懂無知和追星一族,變成了關心自我感情生活,逐漸開始組建家庭的一個群體。
呲牙大笑的80後,已知人情冷暖
80後群體如今大部分人已經在企業位居要職,家庭中也扮演起為父為母的角色。已經完成了成家立業使命的80後似乎對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看的更開,這也造就了80後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同時,80後大部分都是從QQ時代走過,相信用過和還在用QQ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呲牙大笑這個表情絕對是傳送頻率最高也最多的表情。所以,微信上這個表情再次奪魁合情合理。
而80後熱愛閱讀的習慣從來沒變,關注內容仍然與三年前一樣,以國家大事為主,可能這與80後的工作(包括創業)、生活(包括買房)等息息相關。
捂嘴偷笑的70後,不只是簡單的看客
截至2019年,1970年出生的人已經49歲,年齡超過40就會對許多事情參悟的更為透徹,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人“四十不惑”。既然對許多事情已經不疑惑了,自然對人和事看的更為開放。在企業中,年僅半百的人往往身居高位或者平淡安穩;在家庭裡,孩子應該已經上了高中,不用父母太過操心了。
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更多時候是抱著一種看客的心態,當然他們也不是簡單的看客,雖然很多事情都已成型,但70後對未來仍然有許多期許,尤其是對下一代。
熱衷點讚的55歲以上,鼓舞激勵最重要
到最後這個群體時,微信統一將之稱為55歲以上群體,其實說的就是像我們父母這一代為代表的老年人。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把子女養大,有的現在還擔負起帶孫子和孫女的職責,他們是最愛孩子的一輩人,在他們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需要照顧和鼓勵。
於是,點贊這個表情成為最常用也是當之無愧。從生活習慣資料來看,老年朋友們的生活更加三點一線,基本大把時間都用在了閱讀和購物,以及圍著孩子們轉了。
說到這裡已到尾聲,2018最常用的微信表情代表了各個年齡段的歡樂與辛酸。但人生不就是這樣,酸甜苦辣嚐盡人生百態。從這個角度看,微信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溝通工具,而是記錄社會與時代變遷的最好載體,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重要部分。
------------------------------------
【城宇】自媒體:點評網際網路、手機、智慧硬電等
入駐全網20多家媒體,總閱讀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