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自帶流量成為主流,你還在等客上門?
(文/守護袁昆)時不時看到線下門店關門,大家都喜歡說是電商造成的。但有多少商家看到線上虧損和關門的,我們每天看到很多。原因是什麼呢?
線下為什麼做不下去了?並不是電商造成的。原因很簡單:為什麼別人可以做下去我們做不下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其實電商平臺也有很多虧損和做不下去關門的,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做不下去最根本的原因肯定是沒什麼利潤。沒什麼利潤的根本原因要麼是產品沒什麼競爭力(甚至是垃圾產品),要麼是流量的問題。如果產品沒什麼競爭力甚至是垃圾產品,那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企業沒辦法解決。因為大多數中小企業並不是生產者只是銷售渠道,唯一的方法就是找更優質的產品。
很多企業產品還不錯,甚至產品很好,就是賣不出去?原因就很直白了:沒流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營銷不行,這個問題守護袁昆覺得其實並不太難。
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營銷真的沒做好,只知道通過電話騷擾、陌生拜訪、發傳單等玩法,這種向陌生人發廣告的玩法已經玩不下去了。雖然現在都在做網際網路營銷,但絕大多數朋友只不過把線下的群發廣告搬到了線上而已。
部分企業發現等客上門玩不下去,嘗試著群發廣告,發現還是玩不下去。常規的方法是買流量,但目前來說各大電商平臺的流量真的太貴了,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或者二次營銷、多次營銷,基本上也是虧損。
微電商平臺怎麼樣呢?其實大多數微電商平臺根本沒流量,只是提供一個交易的承接平臺。所以想要從平臺獲取流量基本不可能,中小企業到這裡大多也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守護袁昆其實很早就提到一個觀點,企業想通過網際網路去做營銷,一定要有全網營銷的思維,通過全網布局資訊的方式預埋答案。我們的使用者在哪裡,營銷就做到哪裡。當然這裡就不是向陌生人群發廣告了,而是預埋答案讓消費者找我們。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根據自己的客戶屬性和產品屬性選擇合適的網際網路平臺,比如標品、有一定品牌度的企業可以專注於搜尋引擎營銷,比如個性化產品可以通過社交社群自媒體等方式。通過3個月的時間去玩這些平臺,最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