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佳筆電搭檔:HHKB Pro BT 鍵盤體驗
購買之前
先簡要說說,我在購買 HHKB Professional BT 之前的一些情況。我是學生黨,主力裝置是 MacBook Pro (15 英寸,2017) ,平常自學一些 C++、PHP 等計算機專業相關的知識,自用的編輯器是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Sublime Text 和 Visual Studio Code ,之前從未使用過 Emacs,也基本不用 Vim。因此,我對鍵盤的需求如下:
- 便攜:需要經常往返於宿舍、教室、圖書館、咖啡廳,要求小巧輕薄,便於出門隨身攜帶
- 長時間輸入:碼程式碼、寫讀書筆記、完成作業、會議記錄和文章撰寫等,需要鍵盤手感舒適,長時間輸入而不累手
- 藍芽連線:由於新款 Macbook Pro 只剩下 Type-C 介面和 3.5 毫米耳機介面,所以我希望能不需要線材僅通過藍芽無線連線。
而我之前使用過的鍵盤有:
- 不知名品牌祖傳薄膜鍵盤
- ikbc Poker (Cherry 青軸)
- Logitech K840 (Romer-G™ 機械軸)
這次購買 HHKB Professional BT ,是我第一次購買價格上千的鍵盤,也是我第一次體驗靜電容鍵盤。接下來,我會以一名非 Emacs/Vim 使用者、Mac 使用者、入門鍵盤愛好者的視角,帶給大家我個人的 HHKB Professional BT 使用體驗分享。(下文將直接使用縮寫 「 HHKB 」代替 「 HHKB Professional BT 」)
獨特的佈局,耐看的設計
(由於開箱過程的展示在網上有很多,而且我也沒有進行拍攝,因此開箱環節直接跳過)當我第一眼看到 HHKB 時,我感到十分驚喜。
小東西長得真別緻。
首先,鍵盤佈局罕見。

HHKB 採用 US 佈局 60 鍵配置,這是我見過最精簡、小巧緊湊的鍵盤,哪怕是同樣小尺寸鍵盤 Poker 2 (61 鍵)和 Filco Minila Air (67 鍵)也沒有 HHKB 這樣簡潔。同時,HHKB 對鍵位還有所調整,主要區別如下:

- 沒有方向鍵
- 取消了
Caps Lock
鍵,替換為Control
鍵 - 將左上角的
~
替換為Esc
,~
被移動至右上角,同時將Backspace
鍵替換為Delete
並下移 - 左下角原
Control
鍵位置留空;取消右下角Control
鍵,並印上 HHKB Logo - 右
Shift
鍵縮短並將Fn
鍵放置在其右側
這樣的佈局對日常使用會造成的一定影響,但是通過一些簡單方法就能輕鬆解決,本文後半部分就會提到。單單從整個鍵盤的外觀來看:左下角的留空、右下角優美的 HHKB Logo,對稱式的設計絕對是強迫症患者的福音;而經典的灰白復古配色,使得 HHKB 有種厚重的「年代感」,辨識度遠高於其他鍵盤。我個人是顏值黨,非常喜歡這樣經典、復古的設計,對 HHKB 很是喜愛。

之前我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有人提到 HHKB BT 的電池盒很突出,不好看。實際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根本看不到 :full_moon_with_face:。

這樣簡潔的佈局帶來許多優勢,比如重量和尺寸。官網的介紹是:
秉承從第一代型號開始就未曾改變過的合理鍵盤佈局,將組合按鍵時所需的鍵位精簡到最少。在鍵心距保持和全尺寸鍵盤相同(19.05mm)的情況下,外形尺寸仍然做到僅A4紙的一半大小。無線版本通過極力控制無線模組和乾電池盒的重量,仍然保持了一貫的輕巧性和便攜性。
那麼事實是這樣嗎?下圖是我將 HHKB 放置在 MacBook Pro 上拍攝的照片:

可見,其實 HHKB 比 MacBook Pro 自帶的鍵盤相差不了多少,確實十分小巧。 得益於塑料外殼的設計,HHKB 很輕,官網給出的重量是 530g(不含電池),相比之下,Logitech K840 重量為 910g ,即使是 ikbc Poker 也有 700g (引數來源於 太平洋電腦網 )。
前者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平常帶出去,唯一一次隨身攜帶是暑假回家,放在揹包裡,重且不說,全尺寸鍵盤過大使得揹包底部有一大塊凸起。後者雖然尺寸較小,但是重量也不低,而且還要帶上轉接頭和連線線,隨身攜帶依然很麻煩。HHKB 就沒有這些問題,我現在已經習慣帶電腦出門時同時攜帶 HHKB 。藍芽無線、小巧精緻的 HHKB 已經給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美好的體驗。
手感,是不是玄學?
我第一次使用 HHKB 時,感覺十分複雜,既不驚喜,也不失落。實際上,在我決定購買 HHKB 之前,就已經上網查閱過許多評測和使用體驗,其中很多都提到 HHKB 的靜電容軸手感,將其戲稱為「高階薄膜鍵盤」。我不是名資深的鍵盤愛好者,不懂那些引數,也不曾用過特別昂貴的機械鍵盤,接下來我會結合之前使用鍵盤的經歷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

HHKB 的鍵帽採用了 PBT 材質熱昇華工藝,按鍵表面做了磨砂處理,手感非常細膩、舒適、精緻,手感在我使用過的所有鍵盤當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我個人比較傾向於 PBT 材質的鍵帽,因為我手上容易起油, 而 PBT 比 ABS 材質的鍵帽不容易打油一些,按照目前的使用狀況,HHKB 比我用過的任意一塊鍵盤包括 MacBook Pro 自帶鍵盤都要好的多。我相信沒有人願意用一塊油膩膩的鍵盤,因此 HHKB 的精良的鍵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之前一直使用的鍵盤是一把不知名品牌祖傳薄膜鍵盤,用了許多年,鍵盤已經老化,手感軟綿無力,不值得再提。去年 6 月,我換了一塊 Cherry 青軸的 ikbc Poker 。

有人說,青軸是最能體現機械鍵盤特點的機械軸,我深以為然。那強有力的段落感,迅速的回彈和清脆響亮的「咔噠」聲,充滿了老式打字機的機械感,真可謂是無與倫比的體驗,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打字的快感」,至今難忘。不過,青軸的聲音太大了,不太適合在公共場合使用,因此,之後,我又購入 Logitech K840 ,這是一塊定位辦公的機械鍵盤,採用了日本的 Romer-G™ 機械軸。

K840 的手感更偏向於茶軸或者紅軸,手感相對於青軸更「柔和」,段落感弱一些,聲音很小,更適合長時間的輸入及需要安靜的環境。
相比之下,說 HHKB 是「高階薄膜鍵盤」手感,並不算是多麼誇張。當我體驗 HHKB 時,第一感覺是:啊,多麼熟悉的感覺。 HHKB 的聲音很「沉悶」,這是相對於青軸清脆的「咔噠」聲來說的; HHKB 的手感確實更像薄膜鍵盤,這是由於其採用靜電容無接點的設計決定的;但是,沒有機械鍵盤的段落感,比一般鍵盤更大的 45g 鍵壓和有力的反饋感,這些讓 HHKB 的手感更佳「成熟」,適合長時間輸入和需要安靜的環境。
搭配 MacBook Pro 使用體驗
HHKB 常常被成為 Mac 的好夥伴,一大原因就是它的鍵位為 Mac 進行了專門的優化。要和 MacBook Pro 搭配使用的話,需要簡單更改一下背面的 DIP 開關。

- 將
SW1
關閉,SW2
開啟,切換到 Macintosh 模式。 - 將
SW3
開啟,這樣我們熟悉的Backspace
又回來了。 - HHKB 預設 30 分鐘無操作自動進入休眠模式,
SW6
關閉則會自動關機,需要按開關重新開啟;SW6
開啟則會休眠而不會關機。這個根據個人喜好調整。
我的 HHKB 在使用過程中表現良好,十分穩定,沒有出現過藍芽不穩定或者失聯的情況。基本上,按下啟動開關數秒內便會自動連線。當 HHKB 放在 MacBook Pro 鍵盤上使用時,可能會出現 HHKB 壓到自帶鍵盤的情況。該問題可以通過 Karabiner 輕鬆解決,只要設定為連線上 HHKB 時自動禁用自帶鍵盤就行。如果讀者還有進一步的改鍵需求,可以參考 讓鍵盤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改鍵利器 Karabiner-Elements 。

至於鍵盤佈局的問題,我在兩天的學習後已經完全適應了 HHKB ,並體會到了這種佈局的精妙之處。

方向鍵
-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用
Fn
加組合鍵的方式來實現四個方向鍵。 -
更快、更方便的一種方式,是使用 macOS 內建的 Emacs 快捷鍵:
上一行 C-p : : 向左移 C-b .... 目前游標位置 .... 向右移 C-f : : 下一行 C-n
C
代表的就是 ⌃Control
鍵。這樣,我們在雙手不移開鍵盤的情況下,就實現了游標的移動。
還有更多的快捷鍵,如 C-a
移動到行首, C-e
移動到行尾,這些都大大提升了輸入、編輯文字的效率,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 Mac 的快捷鍵。
⎋Esc
鍵和 ⌫Delete
鍵
⎋Esc
鍵和 ⌫Delete
鍵下移之後,小拇指能夠輕鬆夠到這兩顆按鍵,尤其是 ⌫Delete
鍵,刪除文字從未如此輕鬆方便。在習慣了 HHKB 的鍵盤佈局後,我每次回到 MacBook Pro 上的鍵盤總是會按錯,反而不太適應。
其他
- 輸入法的切換可以通過
⌃Control
+Space
來實現,也很方便。 - HHKB 左下角和右下角留空,手很自然地放在鍵盤上時,不用擔心誤觸。
- 階梯式佈局,人體工程學設計,使用起來很自然。
總而言之,經過短暫的學習適應後,新世界的大門已經向我敞開。在雙手不離開鍵盤的情況下,我通過運用各種快捷鍵,大大提升了日常碼程式碼和寫文章的效率,甚至可以拋棄滑鼠,體會到了諸多便捷和良好的輸入體驗。
當然,沒有小數字鍵盤是 HHKB 無法避免的硬傷,如果經常需要輸入數字,肯定有許多不便。而且使用 HHKB 需要拋開以往的使用習慣、思維定勢;也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記憶許多快捷鍵,習慣鍵位,這也是 HHKB 的缺點,不少評測的槽點。
總結
美國西部的牛仔們,會將死去的馬兒留在原地,但是仍然會扛著馬鞍長途跋涉,穿越一望無垠的沙漠。因為馬兒是消耗品,而馬鞍卻是與人體融合在一起的“知己”。我們要有這樣的觀念:現在,電腦是消耗品,鍵盤卻是傳遞情感,陪伴我們一生的“摯友”。
這是 HHKB 研發者和田英一先生的名言。在購買體驗 HHKB 之前,我對其嗤之以鼻,因為這實在是太「玄學」,和 HIFI 界那些軟文倒是有幾分相似。不過現在,我卻有些理解和田英一先生的看法了。
我認為可以用「成熟」來對 HHKB Professional BT 做一個總結。「成熟」意味著 HHKB 的 適應性極強 ,儘管它沒有酷炫的造型和燈光,但是這塊低調內斂的鍵盤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輸入方式:
- HHKB 小巧、輕便、無線,能隨時方便地隨身攜帶,放在哪兒也不會佔太多位置
- 使用時聲音較小,在圖書館、辦公室、宿舍等公共場合用不怕影響到自己和其他人
- 手感舒適,長時間的輸入不累手
- 在習慣了鍵盤佈局之後,能極大地提升效率
對於我來說,HHKB Professional BT 已經逐漸成為我的「知己」。在未來,它一定會與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