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Black經典黑標未出大容量版本,替代選擇或許更好
Black愛好者仍然為數不少,只是目前沒有>6TB超大容量得以選擇。

[請益]找跟WD黑標同樣級別的硬碟
不時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討論串,其實套句鄉民的話來講,這問題猶如月經文了。在硬碟發展尚稱美好的年代,WD旗下3.5吋產品之一Black(黑標),各方面條件介於企業級與桌上型機種之間,因而受到相當多玩家信賴、推崇。過去Black當系統開機碟、存放資料皆宜,現在PCIe NVMe固態硬碟更為適合前者應用,畢竟普遍能提供數倍以上的存取速度,因此Black應用形式退居存放資料為主。
那麼當硬碟容量不敷使用的時候,該如何挑選合適繼任者是個小難題,再買一回Black?現實是WD的版本翻新動作有些停滯,當前最新版FZBX(型號結尾)最高容量只到6TB,如果選購目標達8、10TB或更高容量,那麼就只能轉向考量Seagate的Barracuda Pro系列。Barracuda Pro並非全新產物,前些年Seagate曾劍指Black推出過同級競爭產品,後因故停擺直到近一兩年又再推出銷售。

Seagate曾表示,當前3.5吋硬碟的設計平臺都是源自企業級產品線,再依應用、定位做些調整區隔之。另外寫在前頭,Barracuda Pro自8TB容量版本開始,都是結合氦氣填充封裝,故而運作溫度、耗電量等部分會有更好的表現。再者,官方提供2年Rescue資料復原方案,這點也可列為加分專案。
Barracuda Pro可選擇容量有2、4、6、8、10、12、14TB(臺灣市場目前主推6TB及其以上容量),是Black容量斷層的不二替代選擇。如果你問說那Barracuda Pro和Black有什麼差異嗎?兩者皆為旗艦定位桌上型機種,提供5年有限保固服務,連同價格策略也算是相近。唯一有所交集的6TB容量,Black市場參考價格8,280元,Barracuda Pro則是相對便宜一些的7,590元。

就技術規格面來淺談,兩造植基於PMR(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垂直磁錄技術)設計,都是主軸馬達7200RPM轉速機種,包含載入/載出迴圈週期次數(Load/unload cycle)也同為300,000次。但是URE(Non-recoverable read errors per bits read,每位元讀取發生無法復原的讀取錯誤)規格有別,Barracuda Pro標示1/10^15這和企業級機種同級,而Black標示<1/10^14無異於一般桌上型產品,就理論而言是前者為佳。
至於人人皆知的5年有限保固,Seagate明確標示Barracuda Pro是為全天候運作設計,即一般常說的24 x 7、8,760小時全年無休,此外WRL(Workload Rate Limit,工作負載率限制)設在300TB/年。反觀Black欠缺這些公開資訊,只能依據其定位、價格、硬碟產出模式等條件來推斷,照理說也是相近的規格。否則Black何以賣到那價位,你說是吧!


Black系列稱得上是經典,你、我、他或許都曾經或者仍然擁有,確實也讓使用者留下良好印象。礙於WD尚未進一步推升容量,若有大容量需求可以選擇Barracuda Pro來替代之,當有更多功能性要求的時候,才需要去考慮NAS專用甚至是企業級機種。當然了,上上策還是做好日常備份,會比堅持區區一道昂貴的儲存裝置,來得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