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DISS大中華區表現:“業績不佳主要賴中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1月3日訊息,蘋果公司在2019年首個交易日(週三)盤後宣佈,下調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2018自然年第四季度)的營收預期和毛利率預期。
報道稱,蘋果公司預計2019財年一季度(截至12月29日)營收為840億美元,60天前官方給出的營收預期為890-930億美元,而此前的預期就已經領投資人失望。
銷量降低,營收變多,業績到底好還是壞?
蘋果公司的業績到底好還是壞?2019財年第一財季報告尚未公開,我們只有參考一下2018年第四財季的業績報告(2018年7月-9月的第三自然季度)。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日(美國當地時間11月1日),蘋果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第四財季的業績報告。每經網解讀財報資料稱,iPhone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差別不大,只不過未達預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來自iPhone的營收大漲29%。
2018年第四財季雖然創下了營收和利潤紀錄的新高,但蘋果以iPhone為首的三大硬體銷量均不如預期,因此我們顯然可以歸結為“史上最貴iPhone”給蘋果公司帶來了更多利潤。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聞是,公佈2018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的同時,蘋果公司正式宣佈,以後將不再提供有關其關鍵硬體產品的銷量資料,包括iPhone、iPad和Mac。
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CFO)及高階副總裁盧卡·梅斯特里表示,之所以決定停止披露銷量資料,是因為這個數字“不能代表我們業務的潛在實力”。
而庫克表示,從整體價值來看,銷量資料已經變得不再重要。
他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你去超市買東西,你把滿滿的購物車推到收銀臺,收銀員問你,車裡有多少件東西,但這不重要。就購物車中的物品總價值而言,那裡有多少件商品並不重要。”
都賴中國,這屆中國消費者不行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週三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說道,公司的銷售問題主要集中在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和臺灣,大中華區佔蘋果公司收入的近20%。他表示:“儘管我們預計主要新興市場將面臨一些挑戰,但我們沒有預見到經濟減速的幅度,尤其是在大中華區。”
不過,庫克也表示,蘋果公司在發達市場也遇到了麻煩,選擇升級至蘋果公司最新款手機的客戶比預期要少。如果沒有發達國家墊底,可能中國消費者還要懷疑一下自己的購買力。
當然,作為CEO給投資人的工作彙報,庫克不可能如此絕對。他還分析了幾個外部原因,包括新iPhone發貨時間與去年不同、美元走強影響匯率等。但是,過高的售價顯然是擋住使用者的主要門檻,而這還不是唯一的原因。
消費是你情我願,誰好買誰
過去的2018年是中國智慧手機廠商的爆發之年,儘管競爭異常激烈,但也伴生了不少創新成果。
相比中國友商,蘋果公司一年一次的推新頻率的確不佔優勢。華為、小米、OPPO、vivo的全面屏探索已經從劉海到水滴、水滴到滑蓋、滑蓋到打孔,單單外觀就一路更新升級,把一成不變的新iPhone甩在身後,更別提花式Turbo、更大的畫素伴隨更強的拍照、屏下指紋、螢幕發聲、反向無線充電等。
不可否認,iPhone還是優秀的,但是中國的智慧手機也不差。曾經喬布斯口中 “使用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年代或許過去了。如今人們的選擇很多,對於好與壞自有判斷,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買不買,買哪家,是你情我願的。
儘管新的一年才過去兩天,但對於蘋果公司而言,2019年可能是其近來歷史上最漫長的一年。從市值破萬億美元,到主動下調營收預期,相信蘋果公司業績上的波動是綜合因素影響的。只不過消費者的選擇也是價格和創新含量等因素綜合決定的,希望蘋果公司能夠從容應對2019年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