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難求,搶票軟體該背多大的鍋?
一票難求,搶票軟體該背多大的鍋?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調查觀察 |
熊志
隨著2019年春運火車票開售,一年一度的春運搶票季拉開序幕。12306網站新增候補購票功能,成為外界的關注點。與此同時,搶票市場也活躍起來,不少搶票軟體都提供了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搶票服務,號稱能讓使用者優先出票。
搶票軟體是購票方式升級後的產物,包括攜程、去哪兒等線上旅遊平臺以及智行等專門的第三方購票平臺,都會提供搶票服務。當然,無利不起早,平臺在免費的搶票服務外,往往會推出可以提高搶票概率的加速包,有償搶票;或者要求分享轉發連結,提高曝光度。
花額外的價錢,購買平臺的算力和網速,以此提升搶票的概率,且購買的加速包越多,搶到票的概率越高,說的直接點,這種模式的確相當於利用技術優勢“插隊”。所以有論者質疑,“搶票加速包”是穿了馬甲的黃牛,擾亂購票秩序,有損正常購票者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關於平臺的搶票服務是否合法合規,可謂爭議已久。火車票不是完全市場化的領域,如果基於機會公平考慮,對不熟悉網際網路或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加錢就能“插隊”的確有損公平。而且,自購票實名制且網路售票以後,黃牛有償搶票也是靠軟體“插隊”,而非以往那樣在視窗排隊囤票。這樣看,二者的確沒有本質差別。
搶票難本質上是春運運力有限的結果,鐵路總公司不可能根據高峰期客流配置運力,因為這樣會帶來淡季的運力浪費。除非人口流動下降,否則春運期間火車票的稀缺性將一直存在。站在公平角度考慮,盲目反對市場的價格機制,或者全部推給市場,價高者得,都不合理。
不應將搶票軟體一棍子打死,也不意味著其一點問題都沒有。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各平臺所涉及的亂象同樣不少,比如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虛假宣傳等。
各搶票平臺的營銷套路,基本都是購買的加速包越多,搶到票的概率越大。而且搶到票的概率還會公開顯示出來。但很多使用者可能深有體會,哪怕顯示的搶票成功率預估為90%,現實中還是有很大可能搶不到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體採訪平臺,平臺明確表示“無法保證購票結果”。那麼這個吸引消費者購買有償服務的概率,是如何計算的?是否存在誇大誤導的嫌疑?
既然提供搶票服務,就該高度透明,如果購買加速包後的真實搶票概率,與呈現給消費者的不符,那就涉嫌虛假宣傳。而且,很多平臺在提供搶票服務時,往往會預設勾選保險、退改等增值服務,這種捆綁搭售的方式相當隱蔽,且沒有明確的提示,稍不留心就可能被坑。
另外,由於搶票軟體很多都屬於外掛,安全性存疑。消費者需要輸入賬號密碼登入,不止個人資訊,包括在12306網站上關聯的購票人資訊,同樣會被讀取到。加上要求分享轉發的社交營銷模式,都給隱私洩露留下了隱患。幾天前曝光的470餘萬條12306網站使用者訂票資料洩露風波,其中的410萬條,獲取的渠道就被指是第三方網路訂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