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工智慧創新體系發展ING
福建永越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工業機器人技術產業化,利用機器人進行車身內噴漆。
福建近年湧現出一批人工智慧企業。圖為福建海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水下機器人。
近年來,泉州不少大型鞋企都配備了智慧製鞋生產線。圖為智慧製鞋機械手生產現場。
近日,以“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落下帷幕。近兩年,人工智慧成為最火熱的投資風口之一,大眾對人工智慧的關注熱度不斷攀升,人工智慧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的焦點。今年,人工智慧再次被寫進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強調,“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研發應用”,“發展智慧產業,拓展智慧生活”。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做好人工智慧產業謀劃發展,加快佈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叢集,提出儘快建成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產業集聚和人才匯聚的聚集地,初步形成人工智慧發展的創新體系。
近日,我省還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的通知》,提到要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加快發展,充分發揮數字福建大資料技術服務中心和海峽大資料交易中心等公共平臺作用,支援市場主體開展基於大資料的人工智慧深度訓練和場景應用,培育基於大資料的人工智慧企業。將企業使用人工智慧資料資源所產生的費用,納入省級科技創新券補助範圍。設立“人工智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省級科技重大專項,聚焦物聯網、機器視覺、智慧機器人、智慧晶片、智慧製造以及智慧海洋等重點領域,支援產學研聯合實施重大專項專題。
廣泛應用+政策扶持培植創新沃土
日前,記者來到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走進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公司,深入瞭解這家以“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運營商”著稱的科技企業。
“泉州有發達的製鞋業,品牌眾多,特別是運動鞋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半壁江山。隨著時代發展,整個行業也面臨著生產成本偏高的問題,提升智慧化水平、提質增效是該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公司總裁闕凱表示,黑金剛科技在2017年初推出了全國首條智慧水平最高、最完整的柔性智慧製鞋生產線。整線將每小時200雙製鞋產能從原來的148人降至38人,節省了110個工人。生產線涵蓋了包括鞋底照射在內的每一個製鞋工藝流程。
據瞭解,智慧工業和智慧機器人是黑金剛科技目前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其產品得到臺灣寶成集團、清祿集團等世界鞋業加工巨頭的青睞,企業戰略也由生產單臺智慧製造裝置向整條智慧製造生產線產品升級。
福州本土公司帝視科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通過複雜的演算法和影象增強技術,將解析度低的圖片、照片或視訊重建成高清圖片或視訊,使抽象的媒體資訊變得可感知、可管理以及可互動。帝視科技公司負責人高欽泉告訴記者:“這款技術可以提高使用者觀看體驗,未來它可應用的場景很多,包括社交、新聞媒體、電商等各大平臺。”
近年來,福建省陸續推出了《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大資料、物聯網、建設數字福建發展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優化創新協同、完善產業政策、打造生態體系,大力發展智慧企業、智慧服務、智慧經濟和智慧社會,取得良好成效。
核建產業基金投資總監秦遠認為,福建一些關於人工智慧的創業專案很有想法,而且很有潛力;這兩年他也關注到福建在這方面出臺的政策和做出的努力,未來會更加關注挖掘福建的創新專案,推動福建經濟發展。
推動落地+設立基金打造產業生態鏈
不只從政策層面推動,福建省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專案落地。
惠安縣副縣長王也夫告訴記者,近年來,惠安縣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建設惠安人工智慧產業園,一期計劃總投資為50億元,規劃面積2000畝,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
據介紹,惠安人工智慧產業園重點聚集以智慧裝備、機器人及核心部件、無人駕駛、大資料、智慧物流、智慧物聯網、智慧城市及人工智慧大健康產業、人工智慧晶片為主的研究、生產、製造及服務機構,構建人工智慧產業的全生態產業鏈。
王也夫說道:“園區集聚產業發展要素,發揮園區平臺功能,提供產業發展環境,致力於為惠安縣人工智慧產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全要素的創業成長服務,打造集專業化服務功能、創新型孵化功能、多資源聚合功能、海外高層次人才科技轉化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園林式智慧產業園。”
在政策扶持之外,園區將依據福建省和泉州產業基金管理辦法,聯合專業的基金管理機構、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設立不少於10億元規模的人工智慧產業引導基金。
記者從福建省統計局獲悉,今年1月至7月,福建省新產業新業態增勢良好。其中,部分高階智慧產品、工業新產品生產快速,全省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477.7%,智慧手機增長410.4%,光電子器件增長153.8%,增速分別比上年全年提高422.4個百分點、407.5個百分點和58.7個百分點。超前培育新動能,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這其中智慧製造產業取得新突破。省經信委資料顯示,部分企業採用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柔性生產、小批量定製等智慧製造技術或製造模式進行改造升級,數控技術和裝備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傳統優勢產業大力實施“機器換工”。嘉泰數控的高速鑽攻機、五軸機床等產品佔據國內領先地位,中科中涵的鐳射裝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泉州本身有著機械、鞋服、水暖等傳統制造業的雄厚基礎,在製造業領域的智慧化發展,頗受業內關注。智慧生產線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能夠對照標準資料進行生產,把生產誤差降到最低,高效率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泉州市裝備製造業協會祕書長張躍良說。
省人大代表蘇耿聰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是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也是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有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泉州作為製造業大市,正把智慧製造作為邁向製造業強市的主攻方向,努力實現“泉州智造”。
產業叢集+裝備基地築建應用示範區
根據《關於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福建省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產業集聚和人才匯聚的創新示範基地,初步形成人工智慧發展的創新體系。
按照《實施意見》,廈門將依託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積體電路產業基地、閩臺雲端計算產業示範區、軟體園,重點發展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突破人工智慧核心應用技術瓶頸,發展基於智慧晶片的人工智慧硬體產業,重點支援積體電路、第三代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依託龍頭企業和高水平人工智慧研發平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叢集。
福州的發展重點是大資料和物聯網,將著力打造東南區域大資料中心和智慧物聯產業基地。泉州聚焦的則是智慧裝備製造,定位為“打造全國重要的半導體產業特色集聚區和智慧輕工裝備產業基地”。
省經信委統計顯示,2017年福建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5位,資訊經濟發展總水平居全國第6位,有力推動了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福建人工智慧產業聯盟負責人肖龍源表示,我省已有約500家人工智慧企業,基本完成了產業鏈的佈局,在發展高效能運算、大資料、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新技術層面都有明確目標。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陸續出臺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加快發展以及促進數字福建、大資料、物聯網、智慧製造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制度設計、優化創新協同、完善產業政策、打造生態體系,在大資料智慧理論、自然語言處理、自主無人系統、網路群體智慧等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技術領域有了一定基礎,在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技術等部分關鍵性技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湧現出新大陸、瑞芯微、廈門雲知芯、美圖、美亞柏科、海圖智慧、鷺燕康源等一批人工智慧企業。
另外,國家北斗資料分中心、海絲衛星資料服務中心、國家安全大資料實驗室相繼落戶福建,泉州實施的“數控一代”工程成為全國發展智慧製造、驅動創新轉型的地方唯一樣板,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依圖等國內外人工智慧龍頭企業,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等領域與我省開展廣泛合作。
省經信委相關人士介紹,下一階段,福建將從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個層面,從資料來源、演算法、算力、商業場景四個維度,推動產、學、研、用融合互動,突破人工智慧產業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大力培育人工智慧“雙高”和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產業協同力度,推動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農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行業加速智慧化轉型;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責任編輯:陳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