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使用者捧在手心的快手,為何遭人嫌棄

第一次聽到快手這個軟體,是2015年的暑假,那個時候回村裡看外婆,當時表妹也住在外婆家。
她告訴我有個視訊軟體叫快手,身邊很多人都在玩。她還告訴我,這個軟體不僅可以看視訊,還能拍攝視訊,說著開啟她朋友拍攝的一個視訊,我看到觀看數竟然有2000+,點贊數有200+。
當時我很驚奇,視訊裡都是很普通的人,就跟我隨便在村裡街道見到的路人一樣,並且拍攝的視訊也很粗糙,比起精心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劇,真的是差太遠了,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普通人很好地展示自我的平臺。
後來我去廣州上大學,慢慢地就把這個軟體給忘記了,周圍沒有一個人跟我提起過這個軟體。
等我大三的時候,有個叫“抖音”的短視訊開始火了,周圍很多同學朋友在玩,甚至是我的舍友也經常為了它而熬夜。與此同時,它的競爭對手快手也逐漸回到我的視野當中。

雖然我不玩這些短視訊,個人對自己的時間比較吝嗇,不願意花在這些娛樂軟體上面。
但是我有一點很好奇,快手到目前為止,已經做了7年的時間了,為什麼還是隻侷限於三四線城市或者以下,而抖音16年9月才出來,卻已經快速佔領了一二線城市,殘酷地截斷了快手的未來。
我自己下載快手和抖音來體驗,最大的感觸就是,抖音像微博,快手像秀場。
快手有個理念“不干預使用者”,主要體現在不干預內容上,快手的演算法推薦不會像抖音那樣,把點贊數高的推薦給使用者,快手的創始人希望能夠讓使用者享受平等的展示機會,而不是最終像微博那樣形成“頭部效應”,只有大V發微博才有人關注,普通人發微博只能“石沉大海”。
同樣基於這樣的理念,快手不會因為某個使用者有粉絲多而去刻意培養這個使用者,就連千萬粉絲的MC天佑被火山小視訊挖走之前,快手都沒有跟他接觸過。
這種剋制很難得,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快手因為這樣快速獲取了大量的底層使用者,但是難入一二線城市白領的眼。
主要的原因在於內容,針對內容分三個方面來講:
第一品味不同,都市白領追求精緻潮酷的內容,但是快手很多視訊非常普通,甚至有點“低俗惡搞”。就像很多來自農村的都市白領,都很難說服自己開啟“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家人轉發的那些惡搞小視訊。像習慣在京東里購物的人,是決不會想要在“拼多多”購物一樣。
不會誰比誰跟高階,只不過是品味不同而已。
第二個是內容低俗,這個低俗是真的低俗。前期快手有很多這樣的視訊,農村吃燈泡的大媽,吃死豬的少年,14歲未婚先孕的媽媽。
跟抖音不一樣,抖音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他們會跳舞,會唱歌,有才華。然而對於快手的那些來自底層的使用者,不像一二線的白領一樣,可以在知乎、微博等平臺去展示自己。突然有天鏡頭對準了他們,鼓勵他們展示自我,但是他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也不會講段子,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路人,那如何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呢。
他們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做一些跌破眼球的事情,比如吃燈泡的大媽、砸警車的大叔、吃死豬的殘疾少年等自殘行為。
看到這種視訊,一直追求積極向上,精緻生活的都市白領,有種被生活往下拉的感覺,這顯然與他們對自我的期待背道而馳,容易引起觀感不適。
第三個原因是內容有點粗糙,在今年內4月份央視勒令整改之後,快手上已經沒有那些讓人觀感不適的視訊,那些使用者賣命地要拍出博得眼球的視訊,已經被禁止,但也因此快手的視訊內容逐漸變得普通。
快手在“推薦頁”也會嘗試像抖音一樣,推薦點贊數比較高的給使用者,但是我看了沒多久,就退出了軟體。因為比起抖音精心拍攝的視訊,快手的真的是有點粗糙。對於生活在一二線的白領而言,生活的節奏很快,壓力很大,想要在休息之餘好好娛樂一下,但顯然快手還無法像抖音一樣,看15s就能立馬讓他們爽。
現在,快手如果還想那些一二線的都市白領這個人群,那可能就要重新開發一款視訊軟體,像今日頭條一樣,為了跟快手爭奪農村使用者,不是用抖音,而是開發出“火山小視訊”。淘寶為了爭奪中高階使用者,不是用淘寶,而是開發出“天貓”。
總的來說,與其改掉使用者對產品的刻板印象,還不如推出新的產品,重新建立在使用者心中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