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醫院主頁的設計故事

設計就是在合適的地方出現合適的資訊
一個集多方訴求 為一體的主頁
前天,企鵝醫療百科產品經理找到我,提出一個需求“我們要給合作醫院做一個醫院主頁”。對於我們連線方來說,需要權衡醫院與使用者之間的需求,達到一個雙方共贏的局面。其中醫院想要頁面能起到宣傳的作用,而使用者需要獲取有用的就醫資訊。我決定跳出雙方需求,來思考這個主頁應該長什麼樣。
使用者體驗-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1.使用者獲取到醫院主頁的場景有哪些?
程式重出現醫院名稱(文章署名、醫院文章列表)、醫生主頁引流、使用者收藏/個人中心
2.使用者檢視該頁面的心理流程

使用者檢視頁面的心裡流程
3.資訊框架梳理
按照使用者對資訊需求次序進行排列,注意醫院提供資訊所存在的風險。

資訊框架
與想法相符的設計

頁面主次分層
以上三種介面讓我學到:
資訊層級除了文案、字型、加粗傾斜體現出的主次;還可以通過資訊分割槽的X、Y、Z軸三個方向進行分層,體現主次
重新思考,提煉,新模板應運而生
將使用者最關心的資訊放置於資訊最上層級,其他資訊根據其特徵進行弱化處理。

方案設計
允許資訊缺損

不同資訊量的展現方式
科室導流的資訊展示量
科室作為使用者最關心的主要資訊之一,其展示形式與資訊量大小、是否做醫生導流、是否做跳轉落地頁有關。較複雜,需要溝通解決。

相同資訊的不同展現形式
次要資訊的處理
關於證明醫院能力的資訊,可根據其特徵進行相應處理;
例如診治中心認證,對於使用者來說僅僅可以證明醫生的權威性,展示有&有的數量即可;
而醫院簡介,常常具有巨大的文字資訊。但對於使用者來說閱讀付出時間與資訊獲取並不成正比,隱藏處理即可;
最後醫生網址/公眾號的展示:作為非產品方程式,僅展示此資訊即可,無需導流。
並非終章
寫到這裡,醫生主頁的設計故事也講述差不多了,但關於主頁設計的故事並未完結。對於頁面的排布及每一個元件的用法仍然值得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