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業區塊鏈專案舉步維艱,酒店、報刊卻已開始接受虛擬幣,區塊鏈的普及還是靠Token
十一假期剛過,各大新聞網站的頭版頭條就變成了許久未曾露面的賈躍亭,這位曾經拖數位明星、大佬入坑的風雲人物終究還是蓋過了區塊鏈的風頭。
自打熊市開始,區塊鏈的關注度就開始每況愈下,據sludgefeed報道,谷歌搜尋比特幣和以太坊創下18個月低點。 截至上週,全球比特幣搜尋熱度降至8。這是2017年4月下旬以來最低數值,這意味著全球對比特幣的搜尋興趣目前處於18個月以來低位。

不僅如此,百度指數也給出了幾乎相同的資料和趨勢。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市面開始出現熊市即將消退的猜測。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就是BTC微漲的那段時間,以及頻頻宣佈各種動向甚至 請願成為2020奧運會官方貨幣的XRP。 除此之外,更多還是V神退出以太坊、李笑來轉行這種更偏向負面的訊息。
但值得慶幸的是,不管是一蹶不振的幣價還是被政策嚴打的各類專案都沒有把這個處於熊市的行業拖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也就是說,即便熊市一再持續,但行業似乎依舊沒有泡沫破裂的跡象。當然,這也只是表面看起而已。實際上, 依舊有不少區塊鏈媒體從業者向維特財經表示,很多年初趁著牛市入場的媒體創業公司已經開始在裁員。
好在,區塊鏈這項技術是被業內人士和政府所承認的,這已是最好的保底。但要想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普及是逃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只有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和好奇才能為這個行業培養潛在的人才和目標人群 。
但是,普及區塊鏈最好的選擇可能也只有虛擬幣,Token算是區塊鏈行業應用最成熟、完善、普及度最高的產品。可惜,監管部門嚴禁宣揚虛擬幣和ICO。如果退而求其次選擇區塊鏈技術的話,以今年春節的情況來看, 單純宣講區塊鏈技術或許會把它變成一項玄學。
更為尷尬的是,曾經號稱佈局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多數專案長期停滯,當然,其中不包括京東、騰訊、阿里、網易……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區塊鏈這一領域的進展卻舉步維艱。有的上市公司已經進入區塊鏈兩年,仍只是公佈了一個專案名稱。有的上市公司有產品問世,但卻無銷售收入。
算力智庫與巴位元智庫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僅在A股市場就已有88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今年第一季度,區塊鏈領域投資事件高達68起,超過2016年全年該領域投資事件總和。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雖然佈局區塊鏈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但大多業務無明顯進展,且基本無盈利能力。比如京藍科技的區塊鏈生態農業雲(2016年)、飛天誠信的虛擬幣和硬體錢包(2015年)。
上市企業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推進已是如此緩慢,普通民眾對於這項飄在天上的技術認知可能會更為困難。相比之下,虛擬幣或許能起到更大的作用,畢竟中國有大約1.2億左右的股民,虛擬幣顯然更容易讓人明白是怎麼回事。而且,即便當下監管如此嚴苛,虛擬幣依舊呈現出蔓延趨勢,哪怕是在國內。
據報道, 益泰酒店成為國內首家接受以太坊支付的酒店。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非第一家,藝龍網在幾個月前就推出了tripio酒店旅遊專案,並接受以太坊支付。
除了酒店,國內的一些報刊媒體也開始引入虛擬幣支付。 據光明網報道,北京科技報旗下的《科技生活》宣佈將接受比特幣訂閱。北京科技報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主要目的是以實際行動推進區塊鏈科普。
此外,中國國家地理的小程式還設定了一套自制的虛擬幣系統,依靠自發行的地理幣規避蘋果公司的APP交易規則。

如此看來,區塊鏈行業的普及需要虛擬幣,規避巨頭的壟斷貌似也需要Token。
曾經,一位程式設計師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由此區塊鏈就開始了其開掛的人生。時至今日,這個行業的普及還是需要具備交易功能的虛擬幣,只是,太多的投機、欺詐讓虛擬幣成了監管部門眼裡的洪水猛獸。
凡事都有兩面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區塊鏈行業能有如今的熱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虛擬幣,當然, 一些使用者的出發點並非是投身這個行業更不要談推動行業發展,而是奔著百倍千倍的升值空間去的。 但這也為其他行業參與者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像某位大佬所說的那樣,沒有泡沫,行業何談發展?
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無幣區塊鏈對於這個行業的作用,畢竟這才是這個行業的“真核”。 螞蟻金服的跨境轉賬、京東的產品溯源都很好的印證了這項技術的巨大優勢,只不過,行業的推進不可能只靠這些巨頭、小巨頭, 他們掌握巨大的資源,但對新興行業一向比較謹慎,行業的做大還是要靠創業者。
現如今,幣圈進入了一個大熊市,投機者顯然無法長時間堅持,剩下的就是看那些踏實做事的從業者如何熬過這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