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界富豪榜單出爐:沈南鵬260億身價穩坐私募老大,張磊200億緊隨其後

10月10日,《2018年胡潤百富榜》正式出爐,馬雲家族以2700億元財富再次問鼎中國首富。許家印今年衛冕首富失敗,他的財富縮水了400億,以2500億元位列第二。馬化騰2400億元排第三。
三強格局穩固,但其財富值同後面幾位的差距越來越大,後六名財富加起來,才能與前三抗衡。
此外,楊惠妍(1500 億)、王健林家族(1400 億)、何享健和何劍鋒父子(1300 億)、王衛(1200 億)、嚴昊家族(1200 億)、李彥巨集及馬東敏夫婦(1150 億)及憑藉小米上市,財富增長了86%達1100億元的雷軍,重新歸來的“世界銅王”王文銀家族(1100億)進入前十。
經融中梳理,500強中,私募行業上榜僅6名(不包括家族投資、集團投資),按照先後順序分別為紅杉沈南鵬(260億)、高瓴張磊(200億)、同華投資史正富、翟立夫婦(125億)、鼎暉吳尚志(125億)、鼎暉焦震(105億)、今日資本徐新(100億)。
紅杉沈南鵬: 買下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半
一位大佬說過“只要你還在創業,只要你還在這個大的行業裡面,我相信繞來繞去都會遇到紅杉,因為紅杉總在那裡,而且總是衝在最前面。”他就是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一箇中國資本界傳奇性的符號。

1967年,沈南鵬出生於浙江海寧,7歲跟隨父母去到上海,高中進入上海二中,並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獲得冠軍,獲得免試直升上海交大試點班的機會。與當年所有的天才一樣,3年後沈南鵬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數學專業,因為成為陳景潤那樣的數學家是18歲的沈南鵬最大的夢想。
大學4年,沈南鵬日夜苦讀阿貝爾定理、格林公式,並對費馬大猜想、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非常痴迷,最後得知數論的殿堂在美國時,他決定去美國,向“哥德巴赫猜想”發起最後的衝擊。
照理講,哥大排名在美國居於前20位,數學專業世界排名居前10位,即便美國本土高中生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申請上,但是,沈南鵬在哥大呆了一年,就再也呆不下去了。估計是被當年胡適在那裡讀了10年才拿到博士學位給嚇住了,反正沒多久他就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市,改在耶魯讀MBA。一年後,沈南鵬拿到耶魯的MBA文憑,又回到紐約,並準備了一封50頁的簡歷,開始自信滿滿在華爾街找工作。
面試花旗銀行投資銀行部時,面試官中的一位是斯坦福的數學系博士,他給三位面試人出了兩道題,一道是類似雞兔同籠的智力題,一道是腦筋急轉彎,那博士心想“一個僅僅在哥大數學系讀了一年就退學的人,數學能好到哪裡去?”他哪裡知道沈南鵬在初中、高中六年,天天玩的就是智力題。全國中學生計算機比賽一等獎能是白給的嗎?就在另外兩個人絞盡腦汁在紙上比劃的時候,沈南鵬不到5分鐘已經給出了答案。
沈南鵬就這樣奇蹟般進了花旗銀行,職位是投資經理,主要的交易物件是拉美證券及衍生產品。1992年終於來了。年初鄧公的南巡講話不僅吹散了國內的烏雲,也吹到大平洋彼岸的紐約。當年10月,仰融帶領華晨中國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隔年,時任深交所總經理帶著代表團訪問華爾街。
一個星期後他才明白,原來花旗要在香港建辦公室“幫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時,我們這些人的價值一下子就大了。”1994年,沈南鵬沒有半點兒猶豫,直接去了香港,不過他那次沒有代表花旗,而是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請。
3年以後,沈南鵬跳槽到德意志銀行,出任中國資本市場主管。期間他幫財政部成功發行了5億馬克債券。到了1998年底,32歲的沈南鵬已經做到德意志銀行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他參與過將近10家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成天給別人做嫁妝,一次次目睹企業“烏雞變鳳凰”,沈南鵬忽然覺得不爽“在那個挺忽悠的年代裡,‘泡沫’刺激了我們的創業神經。”1998年聖誕節後,沈南鵬決定離開德意志銀行下海。
1999年2月22日,春節剛過後沒幾天,聽過沈南鵬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就張羅了一桌飯局,把十幾個海外留學的校友聚到一塊。10年後的外灘建築物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第一波網際網路浪潮在大上海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當時,新浪、網易、搜狐三大入口網站已經開通,百度開始融資,騰訊、阿里也邁出了探索的腳步。
第二天,與絕大多數飯局一樣,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討論的主題,只有其中三位當天晚上又走在一起,繼續討論,他們分別是頭比常人稍大的樑建章、梳著大背頭的沈南鵬以及留著平頭的季琦。
沈南鵬驀地發現“彼此的理念有著驚人相似”,三個人決定大幹一場。此後又去西藏中路200號的大陸飯店,把做過飯店管理的顧敏請了過來,組成了“攜程四君子”,註冊資本200萬,在徐家彙教堂南側氣象大樓17層租了200平方米。
有位財經作家在書中寫道“四人組合裡,沒有‘皇帝’,也沒有‘大哥’,雖然經歷多次高層人事變更,卻從來沒有發生過震盪,一直保持著優異業績。”是的,四個人分工相當明確,沈南鵬因為資金投入最大,所以是董事長兼CFO,季崎任總裁,樑建章任執行長,範敏任執行副總裁。四個人分工明確,並相互補臺。
2005年8月,沈南鵬與從美國回來的張帆一起,在北京華貿中心36層成立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由於我有過攜程網的運營經驗和以前投行的經驗,張帆有出色的投資業績,大家在一起談得很投機,理念上很契合”
紅杉投資是世界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成立於1972年,30多年一直戰績很響亮,Google、蘋果、Youtube、甲骨文等都是它的傑作。最為主要的是,紅杉的幾代美國合夥人都是企業家出身,與沈南鵬的經歷很類似,所以沈南鵬放棄了憑感覺投資,果斷選擇加入了紅杉。
經過2年多的內外兼修,沈南鵬養成了“快、穩、準”的投資風格。周教主評價“沈南鵬是一個飢餓的人,看到專案就像聞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樣,或者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去拼搶,去追蹤。”
至今為止,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投資組合包括京東商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今日頭條,摩拜單車,餓了麼,滴滴出行,愛奇藝,蔚來汽車,新浪,360,唯品會,拼多多,快手,瓜子/車好多,酒仙網,一下科技,華大基因,貝達藥業,諾亞財富,中通快遞,再鼎醫藥,藥明生物,中持水務,中曼石油,DJI大疆創新,威馬汽車,運滿滿&貨車幫,英雄互娛,找鋼網,優客工場,VIPKID,鬥魚,蜜芽寶貝,安能物流,達達-京東到家,依圖科技。
沈南鵬認為一個企業的CEO 必須“定戰略、重產品、帶團隊、算好賬”,一個都不能少,他總結有四類企業的CEO不能投。
✦第一、不會定戰略的CEO不投。作為 CEO,要在創業第一天就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術儲備。要想到,如果巨頭進入這行業,會如何應對?那裡有戰略的選擇問題。 ✦第二、不懂產品的CEO不投。做好使用者體驗並不需要是技術或程式設計高手,但必須重視產品和使用者體驗。CEO 肯定也是產品經理,深度介入並參與,幫助團隊打磨產品。 ✦第三、不會帶團隊的CEO 不投。沈南鵬傾向於找年輕人培養,不一定非得是頂級 MBA或諮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業感覺,與團隊的核心創新理念吻合。而實戰就是最好的培養,在實戰中學習成長,遠比在大公司裡從事程式化的工作進步快很多。 ✦第四、不會算好賬的CEO不投。CEO不能拍著腦袋決策,有兩個數字是必須關注的。第一個是毛利率,決定了一家公司有沒有真正的議價能力或者定價實力,第二個數字就是單位成本。
高瓴張磊: 要搞就搞大的!
10十年裡,張磊實現了年化~40%的收益。作為對比,巴菲特的年化複合收益為~22%。他這樣總結自己的投資哲學:做基礎研究,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
畢竟,在中國不是機會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知道自己碗裡能裝多少東西更重要。

張磊於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1990年,張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申請到美國的大學讀研究生,而那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到海外學習。可以到很多相當優秀的學校就讀,但是選擇了耶魯大學。
張磊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曾在著名的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管理著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工作,這段經歷為他日後在投資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改變了張磊的一生,在這裡學到的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
在2005年張磊又回到了中國,開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張磊團隊以3000萬美元起家,而現在們運營的總資產已經達到180億美元。創辦的公司名字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就是以橫貫耶魯管理學院的一條道路命名的,而且它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獨立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十多年前,從來自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起家,張磊成為了騰訊和京東等公司的早期投資人。這些公司已經讓中國的一些傳統產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張磊認為它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帶來巨大影響。
張磊是河南駐馬店人。在講觀點的時候從來都不兜圈子,經常說,“要搞就搞一場大的嘛!”,沒什麼架子。他對中國古典文化頗有研究,投資觀點也是如此,比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大意就是看準了好公司就下重注。
據說當時他投資京東是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劉強東的模式,與之相反的輕資產模式倒是當時投資的主流,沒想到京東後面走出了自己的電商模式,從而也大賺了一筆。
張磊所投資過的企業,早已成為大家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包括你現在看的微信,騎過的摩拜,打過車的滴滴,剁過手的京東等等。這些都是張磊所投資過的企業。
張磊出生草根,短短几年內就一躍成為億萬富翁,他對刺激型運動也充滿熱情,這一點和彭于晏倒是有共同志趣。曾經在科羅拉多州特柳賴德滑雪時,他從最陡峭的山坡直線滑下。他說,在中國投資“不適合意志薄弱的人”,不過,他也表示,“如果你心態開放,並專注於中國的未來”,那麼機會也是巨大的。
今日資本徐新: 投資界當之無愧的女王
作為中國第一代VC,徐新先後投中網易、京東、趕集網、唯品會等明星公司,被封為“中國風投女王”。這些“互相成就”的背後,並非只是“永遠在贏”的故事,而更多是徐新對創業者貫穿始終的信任與陪伴。

比如她與網易的故事。1999年投資,次年即遭遇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徐新陪伴丁磊走過了“長達兩年的地獄”,當董事會上所有人堅持要把網易以低價賣掉,徐新是唯一投反對票的那個。
更為人所知的投資京東中,“見完幾十個投資人、無一人看好的”劉強東見到徐新的當晚,就被拉著簽下投資意向書,想要200萬的京東最終拿到了1000萬美元。徐新的果決,只是因為直覺告訴她:劉強東是一匹黑馬,不能放他去見其他人。
2010年,同樣是因為對楊浩湧的看好,徐新得知趕集網要融資的第二天,即從上海飛來北京,給出了一張“空白的TS”,估值由楊浩湧來填。近期在接受36氪採訪時,楊浩湧對這一幕記憶猶新:“她對自己看好的專案非常堅決,甚至並不太在意和上一輪(估值)相比,高多少或低多少。”
投入趕集網後,徐新認為楊浩湧還需要“一匹狼”,於是冒著磅礴大雨去杭州找“狼”。最終,楊浩湧通過徐新找到了時任阿里巴巴B2B事業群渠道部總經理的陳國環,後者是阿里地推團隊的核心元老,手下掌管著1萬多人,包括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
當58和趕集進入焦灼的拉鋸戰時,一些投資人動搖了,而徐新對楊浩湧說:“如果你想把公司做到100億美金或者更大,那我還是選擇支援你。”楊浩湧說,徐新的選擇足以證明“她是真心擁有信仰(長期陪跑創業者)的。”
再後來的故事是,當楊浩湧創辦瓜子二手車,第一個找的投資人就是徐新,今日資本最終在B輪時投入。
正因多年的陪伴與知己知彼,當有一些LP向楊浩湧詢問對今日資本的看法時,他用一句話表態:“只要Kathy身體狀況沒問題,投資今日資本就沒有任何風險。”楊浩湧向36氪給出的評價更為直白:“她是一個偉大的投資人。”
今日資本選擇投資一家企業有四點標準:1、市場夠大;市場夠大的企業,都是企業家打出來的,看一家企業主要看企業家是不是夠牛逼;2、痛點夠大;這一點是重中之重,以二手車交易為例,這個行業的痛點是不信任,選擇少而且價格不透明,而瓜子解決了這些痛點;3、有沒有顛覆的能力以及顛覆時機是不是來臨;4、團隊;公司的速度很重要,強悍也非常重要,另外企業家還有一個氣質就是永不放棄。有時候企業家們差什麼?就差那口氣,是不是內心夠強大,內心夠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