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釋出三款新 iPhone,最低 6500 起
《碟中諜》緊張兮兮的主題曲響起,護送新品的一名女性蘋果員工騎車、涉水,在 Siri 的幫助下克服了第一世界能想象到的最大困難——過於巨大的辦公園區——趕到喬布斯禮堂,將裝有釋出會新品的箱子交給一臉嚴肅的庫克。而開啟後只有一個 PPT 遙控器。
這是蘋果秋季釋出會的開場視訊,大約 1000 名觀眾坐在喬布斯禮堂,在短片播放之後歡呼和發笑。
但就像視訊裡那個少了新品的箱子,前期的洩露資訊全面又準確,甚至連 iPhone 的桌布都和洩露的一樣,釋出會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新品出現。
讓人意外的是有東西沒有出現——iPad 和 Mac 的新型號沒有釋出,近兩小時的釋出會一共只有兩個主力產品線更新。Apple Watch 出了新設計,螢幕更大、機身更薄,感測器更為敏感。
而主角 iPhone 則像洩密一樣推出三款 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XR。分別讀作“Ten S”、“Ten S Max”和“Ten R”。

S 在蘋果的體系裡代表著 Speed。iPhone XS 和 XS Max 是一次非常“S”的升級——外觀變化在於加了一個顏色(金色),配置和功能提升。A12 晶片速度更快、能耗降低,效能和機器學習佔據了 iPhone 演示環節的大部分。容量也在升級,iPhone 的最大容量已經到了 512GB,作為對比 1.4 萬一臺的四核 MacBook Pro 也只有 256GB 而已。當然,還有中國使用者期待的雙卡雙待。

除了規格表的變化以外,蘋果現場還允諾過去一年經歷過數次軟體升級的 Face ID 也會變得更好用。
和上一代比的一個細節變化是機身底部的小孔不再對稱,左邊只有 3 個。

兩款 S 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尺寸,iPhone XS 延續了 iPhone X 的 5.8 英寸,而 XS Max 加大到 6.5 英寸,目前最大的 iPhone。更大的螢幕、更高的價格,iPhone XS Max 定價已經到了 9599 - 12799。蘋果也找到新的命名體系。以往都是 Android 廠商學習蘋果的命名方式,從 s 到 Plus 再到 SE,但 Max 反了過來。




iPhone XS Max 確實很大,拿在手上,你會喚醒初次用上 Plus 系列的記憶。事實上 XS Max 機身尺寸和 Plus 也差不多。
其它細微差別也和價格有關。比如雖然兩款手機都支援兩個手機號待機,但只有 Max支援雙卡雙待,XS 另一個號碼要通過 eSIM 卡實現,而蘋果在中國還無法使用它。
XS 和 XS Max 都是一個典型的“S”改進,而不是 iPhone 7 到 iPhone X 的巨大變化。如庫克在臺上所說。“這是我們迄今打造的最先進 iPhone”,每一年都是一樣的。

定位更低一些的 iPhone XR 才是蘋果最棘手的問題。此前蘋果從來都不能維持好兩個檔次的產品線。
2013 年玩具一般設計、缺少 Touch ID 指紋識別的 iPhone 5c 未能幫蘋果建立低價產品線。2016 年沿用舊設計的 iPhone SE 價格更低,但也沒能挽救當時正在下滑的 iPhone 市場。
去年 iPhone 8 更是一個失敗,發售不到一個月就被迫降價,完全沒能分走 iPhone X 的光芒。與此同時 OPPO、vivo、華為這三個 Android 大廠將高階型號推入 4000 以上價位,進入 iPhone X 之下的真空。

今年的 XR 是蘋果再次嘗試同時維持兩個不同價位的產品線。
iPhone XR 的不同從釋出會上單獨的介紹環節就能看出。廣告頗有 iPod 的神韻,配上 6 種色彩。



蘋果強調,這是一部和 iPhone XS 一樣的手機,不是 iPhone X。有一樣的互動方式,一樣升級的 Face ID、一樣的 A12 處理器,也能用人像模式、AR 和 Animoji。
第 4 次嘗試,iPhone XR 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新策略——推出一款全新機型,配置和結構與同代旗艦相同的低價位產品。
雖然邊框材質從不鏽鋼變成了鋁合金,但 iPhone XR 的外觀基本就是大了一點的 XS。
蘋果的設計語言走向統一,Face ID 與帶有凹陷的全面屏徹底取代了早先的指紋識別。
我們在現場簡單試了 iPhone XR,6.1 英寸的螢幕,比更貴的 iPhone XS 大了一圈,尺寸更接近於最貴的 iPhone XR Max。這有點反常識,以往 iPhone 的螢幕越做越大,小螢幕天然代表著低配和廉價。



現在蘋果並不打算繼續這種差異策略,大屏意味著內容的消耗更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說,6 英寸螢幕的手機使用者安裝 App 的數量是 5.5 英寸手機使用者的 2 倍,每天觀看視訊的量也是 2 倍多,大屏手機使用者喜愛遊戲的可能性也高 62%。這都有助於蘋果的服務業務。
為降低成本,iPhone XR 用了新的液晶顯示屏,畫素密度延續了 iPhone 8 的水平、低於 XS。但除非你瞪大眼睛貼上螢幕仔細看上幾秒,否則不會感覺到清晰度的差別。而液晶屏至今在色彩還原度上還是比 OLED 更真實,很難說這是降級。
與另兩款相比體現出明確差異的地方有三個。一個是 iPhone XR 的螢幕邊框比 iPhone XS 寬了不少,放在一起讓人很容易感知到誰才是便宜的那一個。雖然 XR 的材質和 iPhone 8 其實是一樣的,但更寬的螢幕邊距在彩色版本的承託下格外顯眼。
iPhone XR 避開了 iPhone XS 和 XS MAX 的核心賣點攝像,它背後只有一顆攝像頭。但大多數人拍照的短板還不在鏡頭,而是最基本的構圖,這是任何攝像頭或者晶片都無法拯救的。
與較少妥協相伴的是定位更低的 iPhone XR 一點也不便宜——6499 元起,最大容量版本 7899 元。這個定價只比去年 iPhone 8 Plus 發售時低不到 200 元。
最終,蘋果解決定位問題的辦法是全線賣更貴的產品。
XR 取代了 Plus 的價位。iPhone XS 隨著匯率變化小漲至 8699 元,而 iPhone XS Max 要 9599 起,最貴的版本直接到了 12799 元。1.2 萬元,12 個月分期也要每月付出 1000 元,按照庫克常說的“一天一杯咖啡錢”,咖啡也從美式升級到了拿鐵。

iPhone X 在過去 3 個季度為蘋果帶來持續的收入和利潤增長,iPhone 平均售價突破了 700 美元,都是 iPhone X 的功勞。這讓蘋果成為市值萬億的公司。如《好奇心日報》去年的評論,8000 價位成了蘋果的新標準。
不過相對於去年的 iPhone X,這次的 XR 還是更便宜就有了相近的設計、更高的效能。同時它在中國市場還有個獨特的差異點——XS 只能插一張 SIM 卡。
更便宜的新設計。iPhone XR 將刺激 iPhone 銷量回升,帶來更好看的財報已經毫無懸念。只是這樣的刺激還能持續多久?
iPhone X 開始的換代在今年已經完成,Touch ID 完全在蘋果的新手機上消失。Face ID 和相伴的下凹“劉海”全面屏會主導未來至少 5 年的 iPhone 設計。今年蘋果在釋出會上已經不用照片和視訊兩邊的黑邊來修飾那個缺口。
iPhone XR 的定價意味著蘋果還是沒能推出低端產品線,哪怕這個“低端”是四五千價位。這將給競爭對手產品升級留出機會。
以下是更具體的產品重點。
iPhone XS 和 XS Max
- 處理器用上了業界最新的製程
三款 iPhone 的處理器都採用了相同的 6 核 A12“仿生”處理器,擁有 69 億個電晶體,按蘋果的說法,比 iPhone X 上使用的 A11 處理器快了 15%,GPU 則快了 50%。據稱人工智慧相關的 Core ML 效能也翻了 9 倍。
提升很重要的原因在於 A12 是第一款 7 奈米的晶片處理器。此前,對於蘋果是否會採用 7 奈米晶片有很多爭議,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晶片廠商都達不到 7 奈米的工藝,高通和聯發科已經將方案延遲到 2019 年,根據供應鏈的說法,A12 將由臺積電獨家供應。由於採用了 7 奈米的製程,A12 的耗電量也比 A11 減少了 40%。

處理器的能力提升讓 iPhone Xs 支援更大的儲存容量,iPhone Xs 最大容量已經到了 512GB,作為對比 4 核的 MBP13 起步也只有 256GB 而已。
- 拍照 HDR 得到了提升,用了和 Google 一樣的方法
同樣受益於處理器升級的還有拍照系統,iPhone Xs 依然使用了兩顆 1200 萬畫素的後置鏡頭,不過廣角攝像頭使用了更大畫素的新感測器,攝像頭在弱光下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
突出的是影象處理效果,iPhone Xs 上的 HDR 功能得到了升級。這種被蘋果稱為 Smart HDR 的方法和 Google 的 Pixel 智慧手機相似,通過拍攝很多照片,最終將它們拼接成一張合適的影象。
引起現場歡呼的是一個新的編輯滑塊——可以滑動光圈設定來調整一張照片的景深。此前 Lytro 做到過一樣的效果,但它需要單獨的硬體。
iPhone Xs 拍攝視訊的能力提升體現在立體聲上,現在 Xs 可以錄製立體聲,視訊中的聲音細節更多。
相比於後置攝像頭,蘋果並沒有詳細地說正面的 Face ID 系統的升級。Phil Schiller 只是強調了效能上增強了,主要歸功於更快的演算法,感測器方面則沒有變化。顯然這次升級並不是一個全方面的“第二代”Face ID,不過蘋果顯然重視 Face ID 的速度,在過去一年裡已經不斷升級過。
- 為 AR 找更多的應用場景
AR 作為蘋果這幾年一直在推的應用,這次釋出會上,蘋果也依然談論了在手機遊戲,AR 應用上的表現。
貝塞斯達的《上古卷軸:刀鋒》成為了釋出會上第一款演示的遊戲。Todd Howard 強調了在 iPhone Xs 上的視覺效果。但和此前首發馬里奧手遊不同,《上古卷軸:刀鋒》在過去的 E3 上已經發布了。
演示的第二個專案是將 AR 應用引入到了 NBA 訓練中,蘋果找了已經退役的前NBA球星納什來介紹。iPhone Xs 可以識別正在投籃訓練的球員出手的動作,投籃的次數以及位置分佈,並生成一份訓練報告。
通常,這種實時記錄訓練內容都需要專業的裝置,而現在可以用 iPhone 做到。此前,AR 應用一直被人詬病並不適合日常使用,沒多少人會經常用 AR 來掃描桌子的長度,籃球訓練可以視為蘋果在為 AR 應用找更多嚴肅的使用場景。
- 大螢幕伴隨更高的解析度,但顯示重新整理還是 60Hz
iPhone Xs Max 的螢幕解析度為 2688×1242 保持了與 iPhone X 相同的 458 PPI。

不過通過蘋果在演講圖片中的資訊,這次升級的兩款 OLED 螢幕依然是 60Hz 顯示 + 120Hz 觸控重新整理率,和上一代的 iPhone X 相同,這很可能還是因為 OLED 螢幕的限制。
和 iPhone XS 不同的是,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的雙卡雙待將使用實體 Sim 卡,同樣大小的卡槽,通過正反兩面放入兩張 Sim 卡。國外型號則支援 SIM卡+eSIM 卡的組合方式。
iPhone XR
- 配置妥協不多
iPhone XR 使用了一塊 6.1 英寸的 LCD 材質的螢幕,特別的是這比 iPhone XS 的螢幕還要大。同時作為低一檔的新 iPhone ,蘋果並沒有在配置上妥協,和其他兩款手機一樣採用了最新的 A12 處理器。
和高階型號相同的還有 Face ID 以及相同的全面屏。蘋果在 LCD 螢幕上也達到了和 OLED 一樣通過彎曲螢幕來減少底部邊框。
手機邊框也採用了同樣的圓角設計,讓全面屏正面看上去和 iPhone XS Max 一樣。上手來看,iPhone XR 的背面特別像 iPhone 8。機身的尺寸也和 iPhone 8 Plus 相當。
不過,區別依然有很多。首先是解析度和螢幕的畫素密度,XR 的解析度為 1792 x 828,螢幕畫素密度則和 iPhone 8 是一樣的,只有 326 PPI。沒有達到 iPhone X 458 PPI 的畫素密度。
XR 使用被蘋果稱為 Liquid 視網膜高清顯示屏的 LCD 材質,而不是 OLED。OLED 的好處在於色彩對比度以及純正的黑色,LCD 因為原理的關係在顯示黑色時依然還在發光。
不過螢幕的顯示質量好於預期,Liquid Ritina 是 LCD 螢幕,但熄滅屏幕後正面依然黑的足夠深沉,並不會泛白。
螢幕的另一個變化是 iPhone XR 拿掉了 3D Touch。這不是蘋果最受歡迎的功能,但不用開啟應用,直接在桌面用力按支付寶和微信跳進支付頁面確實挺方便的。
- 最大的差別還是攝像頭和邊框
iPhone XR 只搭配了一顆 1200 萬畫素的攝像頭,為了拍照的效果,蘋果通過演算法在單攝像頭上實現了景深的拍照效果。
蘋果提供了白、黑、藍、珊瑚、黃、紅(Project RED)6 種顏色。由於價格較低,iPhone XR 的中框使用了 7000 系列的鋁合金,而不是 iPhone XS 上用的不鏽鋼。

但由於蘋果將邊框也噴成了和後背一樣的顏色,整體上看色彩統一了。不過從實際的體驗來看,彩色外殼並不如廣告視訊中那樣豔麗。
顏色是 iPhone XR 區別於其他兩款 iPhone 最大差異。
和 iPhone 8 的處理方式一樣,背面覆蓋一塊玻璃,這讓彩色變淡。特別是珊瑚色和黃色的版本,並沒有 5c 時代如糖果一般的鮮豔。
視覺上影響最大的還是邊框。黑色邊框的寬度比 iPhone X/XS 大,大到肉眼可以察覺的程度。我們目測它會比 iPhone X 的邊框寬 30% 左右。
- 發售時間也是個差異點
iPhone XR 的預定為北京時間 10 月 19 日,發售時間也比 XS 晚一個月,到 10 月 26 日。這和之前供應鏈的爆料一樣,延期的原因是 LCD 螢幕,彭博社稱 iPhone XR 的 LCD 螢幕存在背光洩漏的問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凱蒂•休比蒂(Katy Huberty)也表示,LCD 螢幕背光洩漏的問題導致 6.1 英寸 iPhone 大規模生產延遲了一個月。
Apple Watch
蘋果 COO Jeff Williams 在介紹今年 Apple Watch 的新品時,仍然用了通訊、運動、健康三個主題來概括 Series 4 的主要功能,這說明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路線沒有改變,相比上一代只是在同一塊地基上加了更多的磚。
- 內部硬體、UI 介面的常規升級
蘋果自己設計了 64 位 S4 雙核處理器,效能比前一代提升了兩杯。不過相比 iPhone 的效能過剩,反應遲緩的手錶確實需要更多的效能提升。



蘋果對新手錶的 UI 介面做出了改良,支援使用者為大螢幕自主新增最多 8 個功能,比如一鍵聯絡好友、檢視世界時鐘、檢視心率或健身記錄等等。watchOS 的 UI 變成了圓角矩形顯示介面,添加了更多動態化的錶盤和更生動的背景效果。
在通訊功能上,Series 4 的揚聲器聲音比上一代大了 50%,麥克風也被移到另外一側,使得通話收音變好。
- 3 年來第一次外形升級,變化很大
在外觀上,自從 2015 年第一代問世以來,Apple Watch 的樣子幾乎沒有明顯的變化,今年的新品終於打破了這一局面。


Series 4 的螢幕比上一代整整大出了 30% 以上,同時機身也變得更薄,邊框不再像舊款機型那麼厚重。《好奇心日報》記者在現場體驗了新產品後,感覺 Series 4 的外觀相比前幾代產品確實有了很大改進。側邊錶冠被設計得更小變薄,整個主體緊湊了很多,拿在手上像一塊圓潤的鵝卵石。
機身四角的弧度增大,螢幕覆蓋到幾乎整個正面,邊框的存在感非常低。相比之下,前幾代 Apple Watch 就像過時的東西,同樣的感受曾出現在 iPhone 6 的大螢幕、iPhone X 的窄邊框出現時。
雖然相比前幾代已經大了不少,但 Apple Watch 的螢幕還是沒大到會讓使用者去通過它讀書、看視訊的地步,所以把手錶的螢幕做那麼大,最主要的意義可能也就僅僅是美學意義而已了。
在材質上,Series 4 只有鋁金屬和不鏽鋼兩款,沒了陶瓷款。Series 4 的金色表框當然也不是真金——這對於傳統名錶廠商來說也許會有點難以接受。在重量上,因為 Apple Watch 本來的重量就很小,所以《好奇心日報》記者在上手後幾乎感覺不到新款會比舊款更重或更輕。
另外,之前 S3 那個被吐槽最多的錶冠紅點變成了紅圈,當用戶轉動錶冠時,手錶會通過震動模仿機械手錶錶冠扭動時產生的反饋。在背面,Apple Watch 的感測器外觀也第一次得到了升級,原來的 4 個“眼睛”變成了 1 個,看起來更加簡潔。

- 心電圖、摔倒檢測,健康功能讓 Apple Watch 很適合老年人
Series 4 感測器的精確度和深度增強,可以通過背面和表管兩處位置進行感測反饋。其升級版陀螺儀可辨識人體摔倒、掉落、滾落等姿勢,並判斷預警條件,比如在使用者意外倒地一分鐘不起的情況下自動報警求助。另外,Series 4 還可以檢測使用者心率,在過低和過高的情況下給予警報,併為使用者傳送心臟檢查建議。
釋出會上的一個小高潮出現在 Jeff Williams 宣佈 Series 4 首次加入了心電圖(ECG)功能時。Jeff Williams 演示稱,使用者將手指放在錶冠上,和背面的感測器相配合,Apple Watch 即可顯示出使用者實時心電圖。而且 Series 4 可以和 iOS 裝置聯動,將心電圖完整記錄在使用者的 iPhone 和 iPad 上,以便使用者自查或者向醫生提供個人資訊。Series 4 ECG 已通過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驗證。
就現階段而言,Apple Watch 已經是健康領域表現最出色的智慧手錶了——雖然睡眠呼吸暫停等部分使用者渴望的功能仍然沒出現。
總之,這是一款看上去很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產品——前提是他們願意在手機之外再用一個需要每天充電的東西——在螢幕變大了不少的前提下,蘋果還是讓新品保持了 18 小時的續航能力,雖然這確實挺不容易,但這樣的續航水準離使用者的期望還是有距離。
- 新 Apple Watch 更貴了
和持續漲價的 iPhone、Macbook Pro 一樣,Apple Watch 的售價也繼續攀升。Series 4 共有金、銀、灰三色可選,手錶有 40mm、44mm 兩種尺寸可選。GPS 版的 Series 4 售價 399 美元起(人民幣售價 3199 元),蜂窩版的 Series 4 售價 499 美元起(人民幣售價 3499 元)。去年此時,Series 3 GPS 版和蜂窩版人民幣售價分別為 2588 元和 3188 元,新品漲幅分別為 19% 和 8%。
當然,隨著新品的釋出,Series 3 現在在官網的價格已經迎來了下跌。GPS 版 Series 3 先售價 2199 元人民幣,蜂窩板售價 2999 元人民幣。
Apple Watch Series 4 將於 9 月 14 日開啟預定,9 月 21 日正式發貨,同時,watchOS 5 也將於 9 月 17 日上線。
對於 Apple Watch 的老使用者來說,新品的大螢幕和新功能也許對他們來說還比較有吸引力,但對於從未買過 Apple Watch 的人來說,Seris 4 並未帶來什麼與 Seris 3 不同的刺激。
題圖、內文圖來自現場拍攝
製圖:馮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