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拼多多的樂趣

拼多多的招股書上,寫的定位是,為買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充滿樂趣的互動式購物體驗。
1
黃崢說,拼多多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提到物美價廉,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沃爾瑪。同行業裡,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都遠遠超過其它的超市。即使同樣的貨源,價格也更低。當然,這也離不開沃爾瑪強大的議價能力。
Costco 是倉儲式超市,與山姆會員店類似。不同的是,在美國,Costco面向的是中等消費人群。如果朝著這個目標看去,拼多多還有很多的路上,即使是淘寶看不到徵兆。
2
我猜測,拼多多關注的是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藉助網路的優勢,蒐集消費者的需求反向驅動供應鏈融合,實現C2M。這個過程需要拼多多深入參與整個過程,選品,原材料供應,生產,質檢等所有環節。如此,在需求側,即使是小眾品類的定製需求,也能夠在平臺上做到大量銷售額。在供應側,幫助工廠在壓縮中間環節,穩定供應鏈,增加訂單。
關於充滿樂趣的購物體驗,我覺得這一點是已經達到的。
2008年,我第一次在網上購物,用的淘寶,要註冊賬號,開通支付寶。當時,支付寶繫結建行信用卡時,費了很大的周折,特別是設定密碼環節,跟銀行打了好幾次電話。這玩意太新,銀行的人其實也並不懂。那個時候,網路安全差得要命。繫結銀行卡,購買,付款,每個環節都要反覆確認,生怕上當受騙。而我身邊沒有一個人在網上買過東西,我是一邊摸索,一邊往下走的。
戰戰兢兢地付完款後就開始等貨了。儘管過程繁瑣,等快遞的時候還是很期待,充滿樂趣。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買的是mp3,以及那家店鋪的名字。當是甚至還想,網上購物是大趨勢,再過3年,他們可能就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店了。
3
與10年前相比,現在購物方便太多了。不用電腦,只需要一個手機,開通微信就能購物了。
如果你去過大山裡的鄉村,你對上網上購物有不一樣的理解:這與消費升級,消費降級都沒關係。就跟你第一次網購帶來的體驗是一樣的,甚至更大。
曾經去山裡的鄉村。第一次買東西,就嚇了一跳。不論是20平米的小賣部還是100平米所謂的超市,商品的品類與城市裡的超市沒有什麼區別。從礦泉水,瓜子到電風扇等日常生活用品,都一一俱全。但等你買的時候,就發現不同了,一眼看過去,都是熟悉的包裝,買單付完款後,細看包裝就覺得不對勁。你以為買的是怡寶,可能是憶寶。你以為買的是洽洽,實際上是治治。


等我第二次去買的時候,我就直接問老闆。有沒有怡寶,有沒有洽洽?沒有,都沒有,老闆說。晚上去一戶人家的時候,房主拿出瓜子還有一排飲料,我有些驚奇,這地方還有益力多,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山寨版的。
4
大部分村民對此都習以為常,並沒有覺得什麼不妥。你們喝礦泉水,我也能喝得起礦泉水。不管什麼牌子的,還不是一樣喝,我也沒那麼多講究。大家都是這樣,不也好好的,沒什麼異樣。最重要的是便宜啊。
樂趣在於便宜的價格和豐富的品類。農村裡多數人並沒有電腦,第一次上網用的是手機。特別是第一批走上社會的年輕人,有了錢。因為微信使用的快捷和方便,他們第一次的購物可能都是使用微信完成的,而不是在淘寶。我有個堂弟,90後,沒上過大學。他就沒有支付寶,自然也不用淘寶。
相比村頭的小超市,拼多多提供的商品要豐富地多,價格也更便宜。對他們來說,他們有更好的選擇。以前,日常生活用品都只能在門前小店買,現在手機上都能輕鬆找價格便宜,質量等同的相同物品。如果你把它分享給你的大表哥,小表妹,一起來拼單,價格會更低。
感受下買家秀:

image


換個角度來看,對於山村鄉鎮,甚至三四線城市的人來說,使用拼多多,以很低的價格買到了曾經捨不得買產品,體驗到了美好的生活,這不是一種簡單樸實的樂趣嗎?我想,他們不應該成為只用京東天貓,坐在寫樓的城市白領的調侃物件吧?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野獸說(monster_talks),歡迎關注,檢視更多產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