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 Android 上優雅地手勢操作?
硬體配置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選購硬體的首要考量,但是當硬體趨於同化之後,軟體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卻越來越重要:從 Mac 還是 Windows、iOS 還是 Android,到簡單的是 MIUI 還是 Flyme?
我並非米粉,但是我非常喜歡 MIUI 的手勢操作。它的側劃返回、上劃退回主介面、上劃停頓進入多工管理的導航手勢邏輯清晰,在我看來可能是國產定製 Android 系統中最簡單易用的導航手勢,其他的大部分定製 Android 系統的導航操作遠沒有 MIUI 的手勢操作簡單易用。
比如堅果 Pro 2S 的 Smartisan 的上劃手勢,我幾乎不會使用上劃任務管理,我寧願退回到桌面然後在 APP 列表中翻頁找到圖示重新進入 APP,也不願意將就大拇指去「夠」手機左下角的多工鍵。
MIUI 能有如今的口碑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並不情願單單為了 MIUI 的導航手勢而被圈在小米手機的「圍城」中。所以我面臨著兩難的抉擇,是為了硬體而犧牲軟體效率,還是為了軟體效率而將就硬體?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兩全其美的選擇——安裝第三方的導航手勢 APP。國內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的手勢增強 APP,《邊緣任務切換》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款。
邊緣任務切換由國內的 Android 開發者「韓軼」開發。談及開發這款手勢增強 APP 的初衷,韓軼稱是因為 Android 螢幕尺寸的增加讓單手操作變得越發困難,所以索性借鑑了 MIUI 的手勢設計開發了邊緣任務切換這款 APP。
和 MIUI 類似,邊緣任務切換同樣也是將螢幕底部和左 / 右邊框作為手勢熱區,支援三邊邊框的自定義動作,這些動作包括:
免費版動作:
- 單擊
- 雙擊
- 左劃
- 右劃
- 上劃懸停
付費 Pro 版動作:
- 左劃 + 上劃
- 上劃 + 左劃
- 上劃 + 右劃
- 右劃 + 上劃
這些手勢動作的每一種,都可以單獨定義一項功能,這些功能包括:
- 快捷功能: 包括各類 APP 提供的擴充套件功能,比如網易雲音樂的「聽歌識曲」功能
- 系統功能: 包括各類系統功能,比如導航(返回、桌面、多工)功能、應用切換、靜音、截圖、音量、分屏、微信 / 支付寶掃一掃、支付寶付款碼等
- 開啟應用: 包括所有內建和第三方應用程式
- 擴充套件面板: 包括系統擴充套件面板功能
這些手勢動作和功能定義自由排列組合可以創造出豐富的自定義手勢,已經遠超過了 MIUI 原生的三種導航(退回桌面、返回、任務管理)手勢,比如這是我在已經有了上劃導航手勢的堅果 Pro 2S 上使用的方案:
1. 左側欄手勢區:
- 右劃:上一個應用
- 上劃:SSR 開關
- 下劃:SSR 開關
- 右劃懸停:支付寶付款碼
2. 右側欄手勢區:
- 左劃:返回
- 上劃:任務管理
- 下劃:返回桌面
- 左劃懸停:上一個應用
雖然邊緣任務切換本身支援底部欄手勢,但是我並沒有定義底部手勢,而是保留了堅果 Pro 2S 原生的三段式上劃手勢、避免自定義手勢和原生手勢衝突。
3. 底部欄手勢區(原生三段式導航手勢):
- 左上劃:任務管理
- 中上劃:退回桌面
- 右上劃:返回
不過事實上,在啟用邊緣任務切換的手勢之後,我幾乎已經完全棄用了堅果 Pro 2S 的原生底部欄手勢。
為什麼我會排斥堅果 Pro 2S 的上劃導航手勢?
堅果 Pro 2S 的螢幕已經超過了 6 英寸,重量為 167g,在握持 6 英寸大屏裝置的情況下,用大拇指在底邊框正中上劃退回主介面相對輕鬆,但是用大拇指在左下角和右下角上劃觸發任務管理和返回手勢並不輕鬆——左下角的上劃任務管理手勢要「夠」著大拇指,而右下角的上劃返回手勢卻得「蜷」著大拇指。
然而在拇指待命的側邊框,拇指可以就近輕鬆操作,而且手勢操作的空間更寬裕,我甚至可以分別定義上劃、下劃、左劃、左劃停頓四種手勢,可以完全替代底部手勢導航手勢。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繼續使用自己習慣的左劃返回手勢,而不用在更換不同品牌(甚至是同一個品牌不同的型號)的手機時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的導航手勢。
因為我是右手利手,所以右側欄手勢區被我用作了更適應單手操作的「導航手勢區」,而單手操作盲區的左側欄手勢區,我把它用作了「功能手勢區」,定義了常用的 APP 功能手勢。
國內很多深度定製的 Android 系統(比如 Smartisan)並不支援新增第三方 APP 快捷開關,甚至不允許新增第三方桌面小部件,但是邊緣任務切換是支援直接使用手勢呼叫這些第三方 APP 快捷功能的,比如常用的 SSR,在定義手勢之後甚至只需要在桌面左側手勢區上劃 / 下劃直接切換開關,遠比手動在桌面從圖示入口進入 APP 開啟或者關閉簡單高效。
比如我經常使用 Twitter,我可以直接設定一套下劃開啟 SSR、左劃開啟 Twitter 的左側欄手勢,只需要下劃加左劃就可以直接檢視推文。作為對比,正常情況下在堅果 Pro 2S 上我需要完成的一套操作是:
1. 退回桌面,找到 SSR 圖示進入
2. 在 SSR 程式內手動開啟代理
3. 退回桌面,找到 Twitter 圖示進入
4. 檢視推文
對於常用的操作,這種全域性的手勢操作可以將效率提升到極致。
除了左右側欄和一般被 Android 導航鍵佔用的底部欄,邊緣任務切換還支援類似 iOS 的 Assistive Touch「 小圓點」的全域性懸浮按鈕手勢,可以在屏內增加一組觸控手勢。而且除了簡單手勢之外,邊緣任務切換還支援諸如「上劃 + 左劃」這類複雜手勢操作,但是在最新版本 (2.8.8.9)中,在堅果 Pro 2S 上 這類複雜手勢的成功率並不高,識別率相當低,幾乎沒有太高的可用性,所以並不適合日常使用。
作為額外的付費 Pro 功能,邊緣任務切換支援比較豐富的個性化設定,允許使用者設定手勢區樣式、動畫、靈敏度等,而且為了避免遊戲等特殊應用觸發手勢,邊緣任務切換還可以針對 APP 設定白名單和黑名單。
應用下載: ofollow,noindex">https://www.coolapk.com/apk/com.gesture.s
開發者說
丨目前在從事什麼工作?我目前還是學生。
丨平常主力使用 iOS 還是 Android?目前主力是 Android,因為門檻低,學生來說蘋果太貴。
丨國內大部分廠商的都基於 Android 對虛擬導航欄進行了定製,怎麼想到會開發這樣一款手勢定義 APP 呢?
國內大部分都是導航欄,其實以前來說是夠用的。但後來螢幕越來越大,導致單手操作越來越麻煩。後來 MIUI 出現手勢後就一直策劃這樣一款 APP,之後開始開發實現。
丨你是獨立開發這款 APP 的嗎?在開發這款 APP 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是獨立開發的應用,有一位使用者為我做了一些圖示等,為了感謝他我把他寫入了關於開發者,佔了美工的位置。開發中最大的困難大概是測試機型少一些吧!只有一部主力機,沒辦法測試別的機型,所以有些 Bug 也比較未知。
丨如果繼續優化這款 APP,下一步你會考慮改良或者新增什麼功能?邊緣任務已經發布接近一年了,期間差不多一直保持一週一更新,最慢也只是拖到兩週,以後也會一直更新維護下去。希望之後將所有可以提升手勢方便的功能都加入,當然也是在諮詢使用者的前提下。
丨現在你還在開發其他 APP 嗎?可以介紹一下嗎?
我開發過螢幕模組、One 每日桌布等,最近在開發邊緣任務的 Speed 版本,有些應用使用者太少,而自己又不知如何宣傳,所以更新也少。螢幕模組可以無 Root 翻譯螢幕內容並直接疊加顯示。On e桌布是結合 One 一個的圖文桌布,非常漂亮,大家如果感興趣也可以下載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