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跟隨小米,在線上玩起了價效比
999元起,1999元封頂,線上專屬。
或許會讓你腦海中浮現最近大熱的紅米Note7。然而並不是。
根據路透社訊息,三星計劃在2019年推出Galaxy M新產品線,帶來一系列低價入門機型。
預計這些手機將首先在印度亮相,通過線上渠道發售,價格為10000至20000印度盧比(約951-1902元人民幣)。
根據IDC的資料,一年多來,小米在印度一直保持著對三星的穩固領先地位,其最新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7.3%和22.6%。
三星新推出的Galaxy M系列機型,主要面向在電商平臺上購物的“千禧一代”,據稱三星將藉此與中國智慧手機制造商展開競爭,以從小米手中奪回失去的王位。
無獨有偶,根據研究機構的預計,蘋果去年在印度的iPhone出貨量比2017年下跌一半,這是自2014年以來,蘋果在印度市場上表現最差的一年。
業內人士稱,售價過高對蘋果公司造成了拖累。蘋果公司無法與中國的一加等對手競爭,後者售價僅為iPhone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卻提供了擁有更好功能的裝置。最近幾個月以來,在一加的新使用者中,有10-15%系從蘋果陣營轉投而來。
“價效比”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廉價、劣質的產品。但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的手機廠商們證明,“價效比”是全球霸主三星也要虛心學習的策略,而且在高階市場(30000印度盧比以上)的威力同樣不容小視。
“三星晚了一年”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三星Galaxy M系列將首推M10、M20和M30三款產品,預計將於1月底亮相印度,推出時間或比年度旗艦Galaxy S10提前一個月左右。
Galaxy M系列將通過三星的線上商店和亞馬遜印度獨家銷售,並計劃於不久之後在全球進行全面推廣。目前該系列產品的具體規格引數尚未曝光,三星印度高階副總裁兼移動業務主管Asim Warsi表示,該系列產品將配備大容量電池,並採用快速充電技術。
這與此前M20將採用5000mAh大容量電池的傳言相符,這個電池容量也是迄今為止三星手機中最大的。之前只有三星A9100採用了這一規格的電池。據稱三款機型中有一款將配備三攝像頭。
M系列手機會在印度開發和製造。2018年,三星在諾伊達擴建了工廠,建成後的諾伊達工廠每年的產能將達到1.2億部,這是印度最大的工廠,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
隨著印度關稅不斷上調,本地製造會幫助三星控制成本,有利於壓低價格,同時也會縮短產品上市週期。
“新產品系列是圍繞印度千禧一代消費者設計的。我們希望把線上業務擴大一倍,”Asim Warsi表示,“這對我們的線上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飛躍。”
印度的“千禧一代”正蜂擁而入到電商平臺上購買智慧手機,在過去一年裡,這一客戶群體在幫助小米超越競爭對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IDC的資料,小米目前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27.3%,而三星為22.6%。一年多以來,小米在印度一直穩固保持著對三星的壓制,這主要得益於小米在線上領域擁有近50%的份額,此外,在7-9月期間小米也快速擴張了實體渠道。
印度政府於2018年12月底出臺了“電商新規”。新規禁止電商平臺出售其持有股份公司的產品。印度工商部還禁止電子商務公司與賣家簽訂產品獨家銷售協議。此外,修訂後的《線上零售企業外商直接投資政策》指出,電商平臺及其直接間接參股或共同控制供應商的公司,應該提供公平、非歧視性的服務。
有報道稱,中國的Realme、一加、華為等廠商,正在加緊清理其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庫存。
面對電商新政收緊的外國直接投資規則,Asim Warsi表示:“我們的商業模式將符合(電商)新政策。”
他補充說,三星將繼續專注於其根深蒂固的線下渠道。“這本身不會改變。這些(新)舉措是為了更多地聚焦消費者。”
然而,Counterpoint的裝置和生態研究主管Neil Shah對三星打破小米在電商領域的領導地位持懷疑態度。他認為,自線上平均銷售價格超過10000盧比以來,三星的新產品系列已經遲到了一年。
Shah表示:“對三星來說,線上下渠道上(運營)新系列產品會做得更好,線下渠道在其印度手機銷量中佔了80%左右……三星在線上渠道上的唯一機會是,它們是否能與小米等公司的定價和規格相匹敵,提供更好的價效比。”他認為,三星可以捆綁配件和服務。
但Asim Warsi對銷量和市場份額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市場份額是各種措施和業務努力帶來的副產品”。他強調,根據GFK的資料,三星在2018年第4季度的價值市場份額為40%,並且“強勁的增長超過了上一年”。
高階市場消費者也認價效比
Counterpoint預計,2018年蘋果公司的印度出貨量為160-170萬臺。而CyberMedia則認為其出貨量約為200萬臺,這都低於2017年的320萬。
分析人士稱,高售價對蘋果公司造成了拖累。蘋果公司無法與中國的一加等對手競爭,後者以iPhone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錢提供了具有更好功能的裝置。
Counterpoint的研究主管Neil Shah稱,蘋果在2018年第4季度的iPhone出貨量約40萬部。相比之下,作為印度智慧手機高階市場的領導者,一加的出貨量約為50萬臺。
Shah表示:“截至2017年,蘋果每年都在增長……但其2018年的出貨量將退步到2014-15年的水平,在一個從2014至2018年間增長了近一倍的市場上,蘋果足足倒退了三年。”
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印度的智慧手機市場從2014年的8000萬臺增長到2018年的1.5億臺。相比之下,蘋果現在的出貨量為160-170萬臺,市場份額約為1.2%。而早在2014年,蘋果印度的出貨量就達到了150萬臺。
據估計,蘋果去年在印度的iPhone出貨量比2017年創紀錄的水平下跌了一半。這是2014年以來,蘋果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智慧手機市場上表現最差的一年,也加劇了其全球困境,迫使該公司降低了收入預期。
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使得蘋果2018年在全球市場陷入困境。如今,印度的遭遇加劇了這一困境。因此,該公司將截至12月29日的首個財季收入預測下調至840億美元。去年11月,該公司將第一季度的收入鎖定在890億至930億美元之間。
分析人士稱,蘋果增長放緩的原因,一是激烈的競爭,二是新iPhone機型1000美元的售價。即使印度商家提供了EMI方案、零首付和返現計劃,這些產品也未能吸引買家。iPhone8和8plus等老款機型的部分降價促銷也不起作用。
“對蘋果來說,2018年在印度是災難性的一年……雖然蘋果仍然是印度備受歡迎的熱門品牌,但它確實在下滑。相比之下,印度的Android智慧手機市場正蓬勃發展,充滿創新。” CyberMedia Research的產業智慧部門負責人Prabhu Ram說。
Counterpoint的Shah認為,iPhone的粘性在飛速降低,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日用商品。“中國品牌的價格比蘋果便宜30-40%。支付高昂的價格買入沒有新功能的產品,是沒有意義的。”他補充道,iPhone甚至直到2020年都不會支援5G。
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在接受採訪時稱,蘋果仍然認為印度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蘋果希望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結果。
媒體報道稱,蘋果今年可能會通過富士康的本土子公司在印度組裝其高階iPhone,此舉可能會節省成本,並最終讓利給消費者。
techARC的分析師Faisal Kawoosa表示,iPhone的價格會削弱其潛在使用者群,尤其是那些將要更換裝置的現有使用者。
Counterpoint的Shah更加悲觀:“由於印度消費者對一加的產品很滿意,(iPhone的)本地製造不會帶來改善。”蘋果不會在印度稀釋其引以為傲的品牌資產,因此難以大幅降價。
作者: 邵世明
本文原創首發於志象網微信公眾號(ID:passagegroup)。